三刷《甄嬛传》为什么皇后最终败给了甄嬛,只因她做错了这几件事
《甄嬛传》的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是太后的表侄女,身份贵重。
太后为了家族的荣耀,不让皇后的宝座落到他人手中,加之自己没有做过皇后,所以体念宜修,在皇上刚登基时,就让她做了皇后。
对她做过的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姐姐生前是皇上深爱之人,虽然已经死了,可每当她落难时,姐姐就变成她的护身符。
唯一得势的华妃,虽然宠冠六宫,但年羹尧居功自傲,皇帝和太后都不放心,不让华妃有孩子,华妃也不必她操心。
此外,她还有一个被皇帝重视的长子——三阿哥。
可为什么各方面条件好到天妒人怨的地步,皇后最后还是把自己运筹到冷宫中呢?问题就出在以下几点。
1. 对依附自己的人太过狠毒
依附她的人,能力不差,也都很忠心,这点从祺嫔就可以看出。
祺嫔虽然又蠢又坏,可她就算被打入冷宫、母家被灭族,也没有出卖皇后。
可皇后是怎么做的呢?
祺嫔刚进宫,她就送了一串红麝香珠给祺嫔,让祺嫔永不能生育。
祺嫔落难,替她背了黑锅,她还嫌弃人家不中用。
此前依附她的富察贵人怀孕,她诱使安陵容用香粉把猫引出来,将富察贵人扑倒,导致富察贵人流产。
甄嬛虽想明哲保身,但因和华妃对立,每次皇后被华妃怼时,甄嬛都帮她解围,加上皇后隐藏的好,让甄嬛以为她是善良之人。
且甄嬛为了救安陵容父亲,也向她倒戈,可她仍然不留情。
甄嬛有孕,太后因知道富察贵人流产是她所为,便嘱咐她不能再害甄嬛。
她表面上应承,暗地里却让安陵容送去舒痕胶,硬是将甄嬛的孩子给弄没了。
在她身边,安陵容算是一个很得力的干将,聪明有才艺,不仅能制香,还有一声好嗓子,对她更是俯首帖耳,帮了她很多,可到头来不仅什么都没捞到,还被舍弃。
安陵容每次侍寝后,她都要送一碗避子汤过去,怀孕要经过她的允许。
安陵容父亲因贪污入狱,她不但不伸出援手,反而让安陵容通过怀孕来解救,并且还要通过这一胎去扳倒甄嬛,一点不为安陵容考虑,自私到不能太自私。
也正因如此,她身边的人,非但没有一个得到切实的好处,而且下场都很惨。
其实,大家依附她,无非是想从她身边得到好处,然后才能替她办好事,只可惜她一直没有这个觉悟。
反观甄嬛,只要和她一起的人,她都尽力相帮。
端妃喜欢温宜,想要抚养,她就尽力帮忙争取。
敬妃舍不得胧月,故意将苏培盛和槿汐的事透露给皇后,她知道后不但没有未怪罪,还将胧月留在敬妃身边直到出嫁,成功将敬妃拉到自己的阵营。
甄嬛懂得体恤他人,更明白:想要共赢,得有利他思维,才能走到最后。
皇后则不然,她只懂得对身边的人一味地压榨和利用,没有价值了,就狠心舍弃,导致最后身边无人可依。
2. 过度消费纯元
弹幕里有一句:“铁打的纯元,流水的嫔妃。”
虽是一句调侃,却说明纯元在皇帝心中的不可替代。
皇后跟在皇帝身边这么久,对他的心思自然十分了解。
每次她犯错,只要哭诉一下,顺便提一下姐姐,皇帝的怒气就消了大半。
从甄嬛进宫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甄嬛只是纯元的替身,加上安陵容特意将皇上对甄嬛的称呼——“莞莞”透露给皇后时,她就更加确定皇上不是真的喜欢甄嬛。
因此后来对付甄嬛时,才能一招致命。
甄嬛封妃的那天,她特意将纯元的衣服送过去。
以致皇帝隔着帘子误以为是纯元回来,一直叫着“菀菀”,却在拉开帘幕的那一刻回归现实。
皇帝因为纯元的衣服被碰,加上甄嬛本就是纯元的替身,顿时失了理智,怒不可遏,丝毫听不进甄嬛的解释,下令将她禁足。
皇后则是故作震惊,一直强调这是姐姐第一次进王府所穿的衣服,火上浇油,让皇上更加生气。
这不仅让皇上厌恶甄嬛,也让甄嬛明白:自己只不过是纯元的替身,除了和纯元长得像,她和旁人并无区别。
皇后前期可以说靠着纯元这棵大树,一直顺风顺水,皇帝就算不喜欢她,但念着纯元的好,也一直护着她、敬着她,只要她不过分。
可她不明白,她认为纯元就是棵常青树,却没想到常青树也会有枯死的一天。
因此滴血验亲时,她在水中加白矾的事败露,仍旧想提纯元护身。
可皇帝这次不吃这套,反怼她:“我倒宁愿她没有你这样的妹妹。”一句话将她打入谷底。
皇后很聪明,知道姐姐对她的价值,所以就算纯元死了,也要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替她挡灾挡枪。
如若不是她前期过度消费纯元,后期雍正也不会对她如此失望绝情。
所以人,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一件东西就算再有价值,也有它的时效性,不可过度利用。
3. 对于太后的警告置若罔闻
以皇后的聪明才智,她若能听进太后的规劝,及时收敛,打理好后宫,是不会落败,甚至差点被废后。
毕竟太后临去前,都要写下密诏保住她。
但你可以叫醒一个沉睡的人,却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太后知道纯元以及孩子的死,都和她有关,但为了家族的考虑,所以一边护着她,一边规劝她,不让她太过分,可她不置可否。
甄嬛怀第二胎时,太后依旧让她保住孩子,更劝导她:做皇后要张弛有度,好好保着别人,也是保着自己。
她满口答应,却让安陵容将甄嬛父亲的事透露给甄嬛,导致甄嬛小产,绝望出宫。
除去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宫里便没有人能压制她,她就更肆无忌惮地对妃嫔和子嗣进行残害。
太后为了家族的荣耀,一直对她诸多容忍,可齐妃的死,让太后意识到严重性,把她叫到床前警告:让她及时收手,不要自断后路。
可皇后这时已经失去理智,宫中独大,更何况太后也没得选,只能保着她。
对于太后的警告仍然不置可否,所以当太后得知甄嬛在宫外有孕时,即便她用天象阻拦,太后也力劝皇帝不用在意,因为没有什么比皇嗣更重要。
皇后就这样凭借自己的实力,把太后的容忍度一点点磨灭,最后走上绝路。
因此,人不能太自负、妄自尊大,要懂得及时收敛,听进别人的劝解,否则再宽容的人也会被逼急。
4. 错失四阿哥抛来的两次“橄榄枝”
四阿哥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在圆明园时,他想通过剪秋而接近皇后,做皇后的养子,从而得到皇上的青睐。
但皇后嫌弃他出身卑微,皇上不喜欢他,加上他额娘是皇上不愿提及的一个“耻辱”,所以剪秋建议她收养时,她果断拒绝了。
四阿哥见皇后不理他,便将目标转移到受宠的甄嬛身上,和她进行了一次交心的谈话,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也为后来的彼此扶持做下铺垫。
后来甄嬛出宫修行,他也慢慢长大,意识到自己该找个靠山。这时除了皇后,没有更好的人选,即便当初皇后不待见他,他也初心不改。
清晨,他故意跑到皇后宫外大声苦读,目的就是为了让皇后知道他是一个用心刻苦的人,能再次收养他。
但皇后依旧不为所动,即便三阿哥是个“榆木脑袋”,她也只会逼他少睡苦读,丝毫没考虑过聪明又刻苦的四阿哥。
反而因此,打算除了四阿哥。
如若她能放下偏见和固执,接受四阿哥的两次收养请求,也不至于最后唯一的指望三阿哥,被甄嬛指使四阿哥给毁了。
纵观皇后的宫斗,前期她很聪明,懂得隐忍和伪装,让大家都误以为她心善、替人着想。
她若懂得及时止损,太后不会寒心,皇帝不会与她不相见,甄嬛更不会对她赶尽杀绝。
若懂得对身边的人不那么狠毒,或许安陵容也不会出卖她,告诉甄嬛她杀害了纯元的事实。
若后期她不过分狂妄,为了自己的利益赶尽杀绝,她本顺利成为下一代王者。
只是人心太贪,加上她缺乏利他思维,硬是凭着手中得天独厚的资源,将自己运筹到连侄女都嫌弃的地步。
因此,一个人就算拥有再优秀的条件,也不能罔顾他人的劝告和利益而为所欲为。
常言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更重要的是,成就自己之前,先要懂得成就他人,这样方能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