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小英换成英子,掌声是谁带的?故事情节的变化,你同意吗?
掌声:小英换成英子,掌声是谁带的?故事情节的变化,你同意吗?
对于《掌声》这篇文章呢?其实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但是,现在搞得版本渐渐发生了变化,到底哪一种说法好呢?
在苏教版中,在描写小英或者说是英子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掌声到底是怎么起来的呢?苏教版“不知道在谁的带动下”响起的掌声,而部编版等一些版本中,直接将这一句给删掉了。另外在人物的叫法上也有了变化虽然不大,但是还是能看出问题来的。
第一个问题:苏教版称主人公为“小英”,而在有的版本中直接称为“英子”。那个称呼更好呢?难道是为了做训练时担心学生称呼上的混乱?
在练习题目中,确实有一个关于人称上的转换角度的练习(用英子的角度重新讲述这个故事)。但是,至于叫小英,还是英子,区别不是很大的。或许是一种年龄上的差距吧?叫英子更符合初中生的角度,因为文中末尾写到“几年以后,我们都上了不同的中学”。
第二个问题:掌声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里我有几个疑问。首先,掌声到底是谁先带的头?英子为什么要跟我写信呢?我们可以这样假设,是不是英子看见或者认为我带的头呢?专门为感谢为我?还是另有其人,老师带的头?
在其他的版本中,这一句被删掉了。意图可能是想说大家不约而同一起鼓得掌声,这样更能体现出大家或者说同学们对英子同学的关爱。但是,如果按照生活经验来讲,一般都是会有人带头,或者是几声掌声带头的。在生活中得一些事件中也可以看出,只要有人带头(发挥好的作用),人们还是愿意拿出自己积极的一面。
虽说文章改过之后,的确感觉这个班级对英子的态度改变了。但是我们知道生活中并不是完美的,你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接受你。换句话说,难道是这次掌声让大家的态度才改变的吗?其实大家对英子的关注是一直都在的。无非这次的演讲让英子更多地感受到了大家的关心而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