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沟通会议的5点经验分享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王嘉喜

    单位 | 广州市增城区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最近我们收到有长者提出晚上就餐时间提早的申请,长者反馈居住地离就餐点较远,冬天天黑较快,下午17:00领餐后已经天黑,回家不太安全,希望下午能提前半个小时就餐。

目前只有单个长者申请提前领餐,考虑有其余长者面临因距离遥远存在太晚归家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希望长者能够参与到制度建设的讨论里,参考参与式会议的方法,我们尝试召集多位长者参与沟通会,集中讨论是否有提前半个小时领餐的需求。

参与者筛选的原则
我们筛选参与者会议的服务对象时,曾考虑全部都是居住地址较远的长者,但是会发现这样没有长者参与的意义和培育成效。
因此我们从档案库中筛选了居住地址较远的、居住地较近的长者们,通过电话联系对方,说明本次沟通会议的背景,邀请对方参与,而长者表示愿意参与这类活动。
好的约定能够推动会议有效开展
会议开始之前,我们简单说明本次会议,考虑长者讨论时会容易激动且停不下来,我们与长者约定“当我举起大拇指时候,各位叔叔阿姨要安静,然后看向我们”,不过真正举起大拇指时,长者还是特别激动的讨论。后期讨论发现,我们与长者的约定比较生硬地表达,长者不一定听明白,做约定的方式可以用一些长者容易明白和接受的方式。
例如:如果大家过程中有什么听得不清楚或者不明白,需要姑娘再说多次,可以挥一挥手,姑娘就会看到,然后停下来,认真听大家讲。我们人数比较多,大家看到姑娘挥手叫大家名字时,就看回姑娘这边,看看姑娘有什么要和大家讲,大家可以接受吗。
做好情况介绍,再进入讨论
在这次的沟通会议里,我们做完自我介绍后就直入主题了,导致长者在讨论过程中会提出别的疑问,如“超过18:00是不是不能吃饭”、“周六日为什么不吃饭”等内容,还有些长者只知道要开会,但不知道为什么开会,因此讨论方向很容易出现偏离。
在会议开始前,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会议框架列举议题,例如第一个议题,大家有什么特别的情况需要提出;第二个议题详细介绍一下长者饭堂的运作和细则让大家更了解;第三个继续让大家提问以及总结。完成上述内容再清晰地表达议题,可以让参与者加深一下印象,更好进入会议角色。
提问可以考虑变成选项
在会议最后,我们重复议题“了解大家的情况,X叔也说明了自己的居住距离现况,我们也想问一下大家的意见,是否接受这类因距离原因的长者提前半个小时取餐”,因为这个议题是封闭性提问,长者一个个表达时会说完自己的答案后聊别的内容,如阿叔误解议题回应“谁要提前吃饭就去你那登记就好,你们分时间做餐,不要影响饭菜温度”。
提问可以变成选项的,说明第一选项是什么,第二选项是什么,写在黑板上,这样大家就先听明白再举手表态。
沟通会议结果公示的必要性

我们在这次会议中一致达成了共识“距离远的长者可以提前半个小时领餐”,但是还有很多长者是没有参与讨论中的。

为了让大家都了解这个“提前半小时”的共识是由社工和长者一起讨论出来,而不是工作员单方面决定,我们现场对整个会议的前因后果及表决情况整理,并陈述整个公示的内容后由长者签名或盖手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公示,并安排前台的工作人员协助宣传。

同时,我们与参与的长者约定,他们会协助说明会议的情况,通知有需要提前半个小时领餐的长者前往申请。

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一些有场地管理需求的服务,我们会经常收到服务对象的建议,很容易习惯于解释很多“为什么不可以”或“我会反馈”的内容,服务对象感觉提出建议却看不到成效,出现不好的情绪,觉得我们有很多框框条条,而我们做决定时也经常觉得为难,也不习惯与服务对象商量,导致有些制度出来后实施困难。

可以考虑用参与者会议等方式,鼓励服务对象参与我们的场地建设、制度梳理过程,让服务对象能感受到自己有协助的权利。

如何学好社工实务?

“10分钟社工课”了解一下~

数十位资深社工实务经验倾囊相授,快快收下

每天10分钟,一起来充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