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力童子/王荆公三难苏学士

北宋嘉祐二年,新科举子苏轼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点其为第二名。
时宰相王安石推崇变法,礼部尚书欧阳修因与其政见相左,被迫离京,苏轼送恩师于十里长亭,师生洒泪而别。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主考官首辅王安石对苏轼大为赞赏,称其为“数百载方出之材”。苏虽对王安石素无好感,但一来关乎师生之礼,二来又是当朝宰相,便不得不去拜府。宾主相见,王安石非常热情,忙将苏轼让之书房畅谈,苏也被老师的学识所折服,师生相谈正欢,突然属官来报,有边情请宰相处理,王安石只好出行,并留苏轼稍作,等宰相走后,东坡闲暇无聊,便仔细打量先生的书房,无意间见书案上有一张诗笺,上写到:“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原来是一首咏菊诗,时值暮秋,菊花凋零,黄花自然指的是菊花了,苏轼就想,菊花开在秋里,其性属火,敢傲秋霜,最能耐久,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先生生为宰相,难道这个道理都不懂吗?看来不如欧阳恩师多矣!
     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之后便扬长而去了。
   再说王安石处理完公事之后,见苏东坡不辞而别,很是不悦,又见桌上的两句续诗更是气愤,虽然他很爱苏轼的才学,觉得这个年轻人还是很需要磨练的,(这一点王安石看的很透彻,后来的“乌台诗案”就证明了这个问题)数日后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不由得心中感慨道:“先生,我错了,原来天下真有落瓣之菊呀!”于是更加勤勉政事,于是黄州大治。
   王安石听后大加赞赏,将其调到京都述职,并托差官带言,让苏轼回京路过三峡时,取一瓮中峡之水给他。苏轼连连允诺,当日便乘舟于黄州顺长江向汴梁出发,一路上饱看山川美景,小船顺流而下,一泻千里,苏东坡因旅途困倦,不知不觉便睡着了,到醒来时已是下峡。陡然想起先生所托之事,他赶紧吩咐拨转船头,去取中峡水,船家言道:若逆水行舟,不但费力且很危险,若改道绕流而上需十日之久,一来一去将误行期。
     东坡无奈,询问土人三峡水哪一峡水好,土人言:“三峡之水,昼夜不息,难分好坏。”东坡大喜,就叫水手将下峡水装满一瓮,日夜兼程赶到东京。
   到了京城,苏轼在向先生讲述黄州地方民情之后,特别为数年前的咏菊之事向先生请罪。王荆公哈哈一笑问道:“贤契水路来京,旱路来京?老夫所托之事何如?”苏东坡忙命随从取出水瓮,躬身答道:“学生水路而来,恩师所托之事不敢稍忘,中峡之水已取来。”王安石大喜,命童子将水煎茶,少时茶开水沸,荆公留学士共饮。只见水清叶绿,茶香四溢,确是佳茗。王安石饶有兴趣的品了一口不由蹙眉道:“此非中峡之水,学士相欺老夫矣。”苏轼大惊,忙起而谢罪,备说前言,并惊道:“中峡下峡总是一江之水,先生何以知之?”
   
王安石笑道“长江之水,川流不息,本无分别,然上峡之水太疾,下峡之水太缓,唯有中峡不疾不缓,茶性最静,又能巡查脏腑,可为百药之首,非中峡之水不能导引,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相宜。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之水。”苏轼不由暗暗佩服,又问:“先生去过黄州吗,不然怎对当地水情如此熟悉?”王安石笑道;“不单黄州,天下水情山川,人文典故,老夫皆知一二,学士不信可以一试。”见苏轼有不信之色,王安石言道:“我这书房之中,藏书不下三千册,你可任选一册,任翻一行,抽出上句,我与你答下句。”苏轼便拣那灰尘堆满的书架,在上面抽出一本古籍,随意翻了一行,当中一句道;"如意君安泰否?”王安石随口答道:“已被吾食之久已。”苏轼一看下句果真如此,不解其意,王安石便将此事的出处讲给了苏东坡听。
   原来长沙郡武冈山后有一狐穴,深入数丈 ,内有九尾狐两头,日久年深皆能变化,时常变成美妇人,遇到男子诱入穴中行乐,小不如意,分而食之。
      后生刘玺进山采药,被二妖所得,夜晚求欢,枕席之间,二狐快乐,称为如意君。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求其云雨,然其已经精疲力竭,不果其欲,小狐大怒生啖刘玺于腹中。大狐回穴问及:“如意君安乐否?”小狐答:“窃已啖之矣。”二狐相争,满山嚎叫。樵夫窃听,随得其详,归对人言,被好事者记于汉末全书。
   苏轼听后汗颜不止,更加佩服先生,又过了数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因王安石力保,被贬到杭州,临行之时,王安石赠诗相送,其中有一句:“明月松间叫,清泉石上游。”苏轼暗想,老师到底老了,明月怎能鸣叫,石上怎有水游走?不如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妥啊!因前车之鉴,不敢造次,带着疑问,离京赴任去了……
 
  苏东坡在杭州建堤治水,疏浚西湖,整顿吏治,的确是做了很多好事,但因反对新法,所以仍和王安石政见相左,也遭到了朝中奸臣的中伤,若非宋太祖定下“不杀士大夫”的铁律,我们的苏学士早已命丧黄泉,最后由岭南的惠州,一路贬到海南岛的儋州,唐宋时海南岛是一个荒岛,孤悬海外。此时的苏东坡已近暮年,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凄惨生活。
   苏轼却能随遇而安、超然物外,并尽其所能的,为海南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比如开凿水井,推广官话,推广中医,弥合黎汉两族恩怨等等。
        有一次他到外出公干,时值初夏,见一松林茂盛,便和随从进去避暑,见松林中有鸣虫嘶叫,便问土人:“这是什么虫?”土人告诉他:“这种虫子叫明月,又叫清泉。幼时如同蜉蝣,喜欢在小溪的石头缝中游动,长大后便生双翅,飞在松树上吸取汁液,求偶时更喜欢嘶叫,最是令人厌烦,”
      苏轼听后,突然想起王安石的临别赠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原来老师当真博闻天下之事,而且早知自己有岭南之厄!此诗原是提醒自己要谦逊治学,谨慎为人。如今虽悟,先生早已作古,而自己也已是残暮之年,想到这里,苏东坡不禁眼含热泪。随即正了正衣冠,向北长揖道:"先生!我错了!”

微信号:abc908645480

(0)

相关推荐

  • 一天,苏东坡拜见王安石,书房等候中,看见...

    一天,苏东坡拜见王安石,书房等候中,看见砚台下未完成的<咏菊>:"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笑着摇头,心想:这王丞相是老了啊,秋天的菊花不比春花,怎么可能 ...

  •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据记载,<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出自明末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苏轼是宋神宗时期的大才子,天资聪明.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曹子建之敏捷.他一举成名,官拜翰林学士,在当朝宰 ...

  • 广力童子/古韵撷英

    新年专辑                             古 韵                                                      一 绝 句 [七绝] ...

  • 杀年猪/广力童子

    杀年猪 文丨广力童子 俗话说:过了腊八都是年.小时候对年的企盼其实就是从腊月开始的,腌大菜.磨豆腐.劈柴禾蒸馒头,几乎每一件事都能引起我们的雀跃,其中最隆重的就是杀年猪了. 那时候春节杀猪,也只有殷实 ...

  • 广力童子/清泉​(散文)

    ​​​大棚文学社 编辑:广力童子                                                          清  泉 "啊,你身上怎么是咸的? 是看惯 ...

  • 广力童子/抗疫!为中医正名(杂文)

    大鹏扶摇文学/抗疫!为中医正名(总第26期) 大鹏扶摇文学 本文作者:广力童子       ​​抗疫!为中医正名 此时尚在春节长假,然举国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阴霾所笼罩.处处封街封路,农村城镇皆可罗雀, ...

  • 广力童子的散文/李子柒

    红尘飘来一朵莲                                文/广力童子  "花儿将鲜艳的颜色展现给世人,对于浇灌她的汗水,人们往往选择视而不见"我自吟到.今天一 ...

  • 也谈对仗——广力童子

    童子聊对仗(之一) 一 啥叫对仗? 有人说对仗也叫对偶.对联(很多教材也这么说),童子却不这么认为. 首先谈谈对偶: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和排比.夸张.拟人.设问一样只是一种修辞格而已. 而对仗是律诗的 ...

  • 九天揽月不胜寒————广力童子专刊

    端午安康 董正元    笔名广力童子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人    痴迷格律诗词 姹紫嫣红 春风拂面       古韵 折枝青柳泪娑婆(歌行体古诗) 文/广力童子 又逢端阳艾叶香, 苦艾虽香何忍尝. ...

  • 第三卷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这四句诗,奉劝世人虚已下人,勿得自满.古人说得好,道是:"满招损,谦受益."俗谚又有四不可尽的话.那四不可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