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傅雷和他的儿子傅聪

央视新闻报道:


当地时间28日,据奥地利音乐频道消息,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于当日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27日,傅聪被媒体报道确诊新冠肺炎。他的学生、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孔嘉宁发文透露,“傅先生已经住院两周,希望他能挺过来。”

据悉,傅聪是著名钢琴家,有“钢琴诗人”美誉,为钢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父亲是著名翻译家傅雷。


1

傅雷,1908年4月7日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王楼村五组)。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傅鹏飞因冤狱病故,由母亲抚养成人。

1920年(12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徐汇公学是1850年天主教耶稣会建的,是西方教会学校,1924年傅雷因批评宗教而被开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参加反学阀运动,现在说,属于那种积极上进的好学生。

1927年12月30日,傅雷告别亲友,乘坐法国邮轮“盎特菜蓬号”起程赴法留学。

1928年,傅雷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开始受法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的影响。

傅雷是翻译家,主要翻译了罗曼·罗兰的作品,包括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贝多芬传》、《约翰·克里斯朵夫》。另外还有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大量作品,比如我们熟悉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还有《巴尔扎克全集》。

傅雷的翻译作品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是他给中国的文学爱好者找开了一扇看西方文学的窗子,让中国文学爱好者看到了窗外。

他还翻译了伏尔泰的《老实人》和《伏尔泰小说选》等作品。

1931年,傅雷与刘海粟一起乘“香楠沙号”轮船归国,担任刘海粟为校长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办公室主任,兼授西方美术史、法语。并应中华书局邀请负责出版《世界名画集》,编选《刘海粟》专辑。

1932年与表妹结婚,1933年9因母亲去世傅雷辞去了刘海粟美专的职务,以译书为业。

1943年11月,参与筹办美专同事、国画大师黄宾虹首次个人画展《黄宾虹八秩诞辰书画展览会》。

1945年抗战胜利,但国内形势日趋紧张。傅雷与英文翻译家周煦良合办《新语》半月刊,发表关于时局、民主、教育、文艺等内容的政论杂文,开始以民主人士的身份示人。

1945年12月,同马叙伦、王绍鏊等发起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

全国解放前夕,1949年6月,傅雷携家眷前往香港,长子傅聪独留昆明读书,那时上海已经解放了,更有胡适、傅斯年等人邀请他去台湾。不久之后,傅雷拒绝了所有人的劝说,毅然决然地返回了大陆。

建国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

2

1954年,傅雷长子傅聪留学波兰,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傅雷家书》就出自这一时期傅雷与儿子往来的书信中。

1957年3月,傅雷应邀出席中共中央宣传工作会议。尔后在《文汇报》上相继发表文章,提出改进党群关系的意见。随即,鸣放整风转入“反右”。

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傅雷被上海市作协划为戴帽“右派分子”。

当时上海市对这个决定是有争议的,上海市长柯庆施执意要划傅雷为右派,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周而复则认为傅雷属于“可划可不划”的范围。当时正好赶上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周扬来上海,周扬的意见也是“可划可不划”。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其实“可划可不划”的意思是不划。柯庆施同意了周而复、周扬的意见,事后还通知了傅雷。但正当傅雷做了检讨,准备放下包袱时,柯庆施却变卦拍板把傅雷定为“右派”。

1958年12月,在波兰留学的傅雷长子傅聪离开波兰,没有回到中国大陆,而是移居英国伦敦,这在当时被看作叛逃行为。此后,傅雷闭门不出。

1959年10月1日,在周恩来、陈毅关怀下,傅雷给远在英国的儿子傅聪写去中断联系两年后的第一封家书。

1961年9月,傅雷平反,摘掉了右派的帽子。

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9月3日上午,女佣周菊娣发现傅雷夫妇已在江苏路284弄5号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系在窗框上自缢而亡,傅雷享年58岁。

3

傅聪收到父亲的最后赠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傅聪三、四岁的时候,已经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分。他七岁半开始学习钢琴,拜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梅百器为师。梅百器是李斯特的再传弟子。傅聪在其门下受教三年。傅聪于1951年再拜苏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为师。

1952年2月,18岁的傅聪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作了首次的公开表演,引起了国内音乐界的注意。1953年,傅聪被选中参加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钢琴比赛。同年7月,傅聪首次出国,到罗马尼亚参赛,得到了三等奖。比赛后,傅聪随团访问东德和波兰,在波兰多次演奏萧邦的作品,得到当地音乐家的认同,并决定留学波兰,进入华沙国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

1955年,傅聪获邀参加在华沙举行的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最后得到第三名和“玛祖卡”奖,成为首位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音乐家。

傅聪曾于1956年的8至10月返回中国休假,在北京举行了个人独奏会,在上海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莫札特协奏曲音乐会,后于1958年底提前毕业,同年12月傅聪离开波兰移居英国伦敦。

1979年,傅雷被平反。傅聪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音乐会。之后,他几乎每年都回国演奏、讲学,已经到过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昆明等地。

最后一次是2014年5月,在杭州大剧院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莫扎特与肖邦的作品,杭州演出后去了武汉 。

今天有人拿傅聪去世就事,说什么“傅聪不幸离世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西方大国的无奈。”

意思是英国治不好病,如果在中国傅聪不会死。更有人说傅聪是“被原谅的‘祖国叛逆者’”。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他为什么选择留在英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