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称帝后定都洛阳,雄心勃勃发动统一战争。他灭赤眉、征梁王、平关东之后,因“河西完富,地接陇、蜀”,意欲招抚雄踞河西五郡的西北王窦融,联手对抗陇右隗嚣和蜀地公孙述。于是,他遣特使赴河西,向窦融伸出橄榄枝。窦融始终未怀拥兵割据之心,早在得知刘秀称帝后,便“心欲东向”,因此严词拒绝隗嚣“与陇、蜀合从”共同对付刘秀的建议,毅然“决策东向”,“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双方特使在途中不期而遇,同返洛阳。刘秀高规格接待窦融特使,“赐融玺书”,高度称赞窦融“劳镇守边五郡,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特赐黄金二百斤,“因授融为凉州牧。”窦融是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出身豪门望族。他因“高祖父尝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亦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而熟知河西民风民俗。王莽新朝时,窦融凭军功被封为建武男爵,全家徙居长安。他尽心侍奉母亲与兄长,抚养幼弟,“内修行义”,颇有声名。新朝末年,义军风起云涌。新朝灭亡后,窦融率部投降被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被任命为校尉和巨鹿太守。窦融坚信“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于是“辞让巨鹿”,如愿以偿出任“张掖属国都尉(属国最高军政长官)”。窦融携带家眷至张掖赴任后,率河西民众“修兵马,习战射”,抵御羌族与匈奴,威震西北,将河西治理得“上下相亲,晏然富殖。”窦融声名大振,“人所敬向”,被河西五郡郡守及都尉集体推举为统管五郡的大将军,成为称霸一方的西北王。更始帝被赤眉军杀死后,天下大乱。窦融审时度势,采取据西北自保以观时变方针,最终顺应民心,率部归顺刘秀。窦融归汉后,特意修书怒斥隗嚣螳臂当车罔顾生灵,劝他悬崖勒马归附刘秀。因隗嚣置若罔闻,冥顽不化,窦融为替刘秀解除后顾之忧,毅然率五郡太守厉兵秣马,上疏请求征伐隗嚣。刘秀对他的忠诚“深嘉美之”,回复他“今关东盗贼已定”,汉军将大举征伐隗嚣,指示窦融做好战备工作,与朝廷大军并力西向。窦融“即与诸郡守将兵入金城”,取得“斩首千余级,得牛、马、羊万头,谷数万斛”的大胜。汉军因天气等原因,几次未能与窦融所部会合。窦融忧心如焚,上表请求刘秀勿失良机,迅速东西夹击隗嚣。刘秀对其忠诚极为赞赏,决意御驾亲征隗嚣。窦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两,与大军会。”刘秀举办酒宴,“引见融等,待以殊礼。”窦融率西北军与中央军并肩作战,打得隗嚣“众大溃,城邑皆降”,彻底消灭隗嚣集团。刘秀大喜,“下诏以安丰、阳泉、蓼、安风四县封融为安丰侯”,封其弟窦友为显亲侯,并按功劳封五郡将帅为诸侯。窦融因“兄弟并受爵位”,且长期经营西北积累下崇高声望,“惧不自安”,多次上书请求辞职。刘秀极力挽留,称“吾与将军如左右手耳”,令其继续“勉循士民”,统领好西北军。汉军平定蜀地公孙述后,刘秀“诏窦融与五郡太守入朝。”窦融等人奉诏而行,率千余辆车和数不清的牛羊进京。刘秀亲自接见,“赏赐恩宠,倾动京师。”窦融先被委任为冀州牧,“又迁大司空”,名列三公,位极人臣。窦融深知自己不是刘秀的嫡系和心腹,为免遭同僚嫉恨,每次入朝觐见,“容貌辞气卑恭已甚。”他在朝中小心翼翼,与人为善,虽无政敌,却依然“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刘秀理解他的心理,始终不答应。数年后,大司徒戴涉因荐举的人盗金而被牵连“下狱死。”因“三公连职”,窦融亦遭连累被免大司空职位。很快,窦融又被任命为位同三公的特进,并兼任统率卫士守卫宫禁的卫尉职务。他的弟弟窦友亦被提拔为城门校尉(职掌京师城门守卫),于是,“兄弟并典禁兵”成为京师官员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窦融深知其中凶险,再次恳求告老还乡。刘秀不为所动,依然时常赏赐他钱帛,并派御膳房送来美味珍馐。窦友病逝后,窦融悲痛欲绝,茶饭不思,卧床不起。光武帝怜悯窦融年老体衰,时常派特使到窦融卧室中劝他勉强进食。窦融竭尽忠诚效忠刘秀,刘秀投桃报李恩宠有加。在东汉皇亲国戚和开国元勋中,窦融堪称恩宠第一。其家族“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窦氏家族声名显赫至令人咋舌地步,在同一时期内,窦家竟然出现“一公(大司空窦融)”、二侯(二人封侯)、三公主(三个公主下嫁窦家)、四二千石(四人出任高官)”奇观。俗云:“盛极而衰。”刘秀驾崩后,汉明帝即位,窦融家族的好日子便基本走到尽头。汉明帝奉行父皇各项政策之余,毫不留情严惩作威作福的宗室与外戚和大臣。他逼死两个弟弟和两个司徒,处死一批胡作非为的高官后,又以“欺君罔上、贪赃枉法”罪名处死护羌校尉、窦融的侄子窦林。侄子被处死后,窦融便时常遭汉明帝敲山震虎。汉明帝多次下诏斥责窦融教子无方,致使很多子孙恣肆放诞、违法乱纪,并意味深长地以西汉窦婴(外戚,丞相,后以伪造诏书罪被汉武帝处死)、田蚡(外戚,宰相,因“滋骄,治宅甲诸第”而败)祸败之事敲打他。窦融惶恐不安,哀求退休,汉明帝顺水推舟“诏令归第养病。”如果说窦融因侄子之事被皇帝毫不留情训斥纯属“爷爷坐牢----被孙子牵连”,那么,窦融的长子窦穆,就是压倒窦融的最后一根坑爹的稻草。窦穆这厮自小不是只好鸟,十五岁时还是个“质性顽钝(愚昧迟钝)”的主儿。窦融在河西治军安民之余,对其倾尽心血“朝夕教导以经艺(儒家经书)”,期望他日后能循规蹈矩走正道,不要惹是生非闯大祸。这厮却偏与老爹对着干!他凭父亲功劳而得以攀附内黄公主为妻,又在叔叔窦友病逝后接任城门校尉职务,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但他人心不足蛇吞象,结交一批轻薄小人,干扰六安国(今安徽省六安市)政事,又在各重要岗位安插姻戚,企图攫取六安国权力。因六安侯刘盱处处掣肘,窦穆肆无忌惮,骄横到使出伪造阴太后诏令的损招,令刘盱休妻,重娶窦穆之女为妻。原配不甘受辱,将此事上报朝廷。“帝大怒,乃尽免穆等官”,且将担任郎吏的所有窦氏悉数赶回乡下老家。看在窦融风烛残年份儿上,“独留融京师。”窦穆等人悲切切西至函谷关时,汉明帝因窦融病情加剧,下诏将窦融等“悉复追还。”“融卒,时年七十八,谥曰戴侯。”汉明帝为窦融风风光光办完后事后,着手修理窦穆。他认为窦穆身为皇亲,道德品质低下,且坐拥巨大财富,住豪宅,经济来源严重不清,遂“常令谒者一人监护其家。”几年后,谒者面奏:窦穆父子自从失势被监视居住以来,屡屡满腹怨气,口出怨言。汉明帝干脆令窦穆再离京师,带家眷家属回原郡。窦穆回原郡后不久,便被以贿赂小吏罪名遭郡守逮捕,“与子(窦)宣俱死平陵狱”,次子窦勋“亦死洛阳狱。”窦融治理河西五郡,军政双优,西北安宁;他高瞻远瞩,“保河西以奉光武”,继而“率厉五郡精兵,羌胡毕集,兵不血刃”,与刘秀联手打得隗嚣“土崩瓦解,功既大矣!”但他放纵子孙胡作非为,导致整个家族因此零落凋敝,既是家族的福星,又是窦氏的灾星。窦融是个成功的功臣,也是个失败的父亲。“慈母多败儿”,慈父何尝不是如此?!至今,“我爹是李纲”之类的坑爹之语后面,无不站着一个与窦融同样的“慈父”!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