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漫话/张金民

窑洞漫话

张金民


出生在乡村、四十岁以上的人大都住过土窑洞。公认的说法是窑洞冬暖夏凉,接地气,生儿育女灾病少,娃们健康。

但实际如何,却有说不完的苦楚和隐患……

首先是鼠患,老土窑,住了数代人,烟熏火燎欠美观不说,全窑除窑顶外,凡是有杆有勾、有桌柜、有缸、有囤的地方,都有老鼠打的洞。地面一米以下的窑墙,几乎被这些地老鼠打穿了。窑里的粮食,家具,衣物全都被这些家伙连吃带咬,搞得乱七八糟。鼠和人共处了数万年,也和人斗了数万年,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它可以打洞到撑窑壁的木梁上,然后顺着绳子溜到挂馍饼的筐子里大块朵颐;可以走钢丝似地绕着屋内电线任意驰骋;可以像人一样两腿支撑,两手扒墙的躲在墙与柜子的夹缝里一动不动,任你用棍子乱捅,它纹丝不动地观察着你的盲动……还有让人忍受不了的,是只要灯一灭,便成了它们的天下——追逐、打闹、尖叫让你不能安生睡觉。记得我上师范周末回家,晚上被老鼠搅得睡不着觉,就搬了两张椅子对放,中间留一道缝,在地面撒了些粮食,我坐在椅子上将一根铁棍悬空,只等老鼠到棍子下面一下子扎下去……老鼠真多,一拨接一拨,战果是两三个钟头,竟连一个老鼠也没扎到——人在鼠面前竟显得如此笨拙!
其次是跳蚤、蚊蝇。不知是那时的环境卫生差农家饲养鸡狗猫猪,还是个人卫生差不洗澡,不换衣服(无衣可换),还是土生跳蚤、水生蚊蝇的缘故,记忆中跳蚤、苍蝇蚊子特别多(那时虱子同样多)。
还有就是土窑都是依土崖而造的(平原地区只有在平地上取坑建窑,如此劳动强度增大了几倍) 。因靠沟畔居多,劳作出入都不方便,尤其是雨季,土路光滑土院泥泞土墙掉落逃不出玩泥巴的节奏。

多少年来,为打新窑,箍旧窑不知出了多少事,时不时听人说哪里哪里窑塌死了人。

在我的记忆中村里六十年代三人给生产队打羊圈,就在打成运最后一车土的时候窑塌了,村里党海潮,郜丑娃被埋在窑底,史治合在在窑口敛土被土浪推出,等放羊的宋八顺路看新窑进度时发现史治合在土中露着上半身,两只自救的手已鲜血淋漓。宋八紧跑过去跪倒用手扒了一会儿,一看土势太大,给治合说:你不要动,让我叫人去。

村子离窑有一里多地,宋八飞步从山上奔下来,在窑背上压着嗓门喊道:半塬里窑塌了,快上去救人!等大伙听清,他跑到村北边喊人去了……

治合救出来了,海潮等挖出来时在土车底下(他是躲进去的),丑娃被湧到窑底,都已无生息。
还就是这个半塬的叫白草坡的沟圈里,八十年代窑塌死了一家四口……

退休后练拳认识了在黄堡马村下过乡的黄宁珍,闲聊时说她们住的土窑洞塌了,好在是中午吃饭时间,八个人都在屋外,没有人遇险。生产队队长听说窑塌了,吓得两腿发软连跌带爬地向失事地点跑去……打此以后,公社拨款各村给下乡学生箍了新砖窑。

我家也打过新窑洞,土崖的纹理看不清,等在沟边打个深坑,方才发现较硬的红土层已到窑顶以上了,而且绵土层是钭纹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再打窑。两年时间三孔窑成了,但其中一孔的窑腿子倒下一大块,我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一个人用胡基和泥做立柱顶了上去。第二天,父亲去看,我补的那个地方又塌了比原来大几倍的土块,“多危险,以后不敢一个人胡成了!”后来,专门请工匠从地上起厚墙顶上去方才无事。

我住的那孔窑窑顶有些裂缝,没太在意,一天,一块二三十斤的土块塌了下来,正落在睡觉的地方,爱人说啥也不在窑里住了,权宜之计搬到了旁边本来想当厨房用的一个小窑里……

没有对比便无鉴别,当人们生活富裕,手头宽余摒弃土窑,纷纷在平坦地带盖起砖窑平房、庆幸新房干燥整洁方便时,也感受到了新房冬天冰冷,夏天酷热的不足。要是土窑,人们就不会三伏天开空调电扇,找避暑佳地,三九天紧闭门窗、火炉围坐。

目前百分之九十的人家都废弃了土窑,见个别庄户有将土窑用砖暗箍的,也见些乡村休闲山庄专门再打土窑搞怀旧复古的,总之,土窑已经结束了它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了。但后辈人应该知道,每孔旧窑洞都装满了先辈们可歌可泣的不同故事,不信,但问村前的老槐树!

相关阅读

张金民:耀瓷遗址轶事
张金民:黄堡老戏院
张金民/黄堡老寨
张金民/铜川火车的那些记忆
张金民:那年月,从庄稼地到石料场
铜川师范的记忆/张金民
张金民:小 姨
张金民:堂弟
镇安行/张金民

来源:黄堡书院  简书“闲云飘飘”

张金民

张金民,号闲云。王益王家河中学退休教师,大专文凭,中学高级教师,热爱文学,喜好散文、诗词。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0)

相关推荐

  • 657期 || 张婉如作品:回宜川/轩诚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母亲将青春留在了黄河岸边的宜川) 轩诚浅语: 母亲是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她一生告诉我们最多的就是感谢.她感谢共产党新中国让她吃饱了饭 ...

  • 散文《曾经历险二三事》彭景素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一) 我是1955年12月生人,母亲带着我和妹妹曾到山西屯留良马四道河寄居,当时我们住在村口对面的山上,这是大山支脉两道梁夹 ...

  • 【金小说】陈永安||狗日的炮楼

    作家          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且写作,你就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陈永安:男,山西万荣人,1963年生.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

  • 【山西】史光荣丨散文/家有土窑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史光荣:1965年3月生于汤都亳城,现供职于垣曲县经信局,喜好文学,屡有习作在<作家在线>.<作家新干线>等网络平台发表. 家有土窑 史光荣 想起老家, ...

  • 『我醉乡土』第64期:程立正丨《烧窑》灵魂深处的记忆

    烧    窑 程 立 正 看过电影"地道战"的朋友,一定记得电影中英雄人物高传宝擒获日寇司令山田大佐的情景吧,那个故事场景拍摄的地方就是我华北一带过去常见的传统烧制青砖的" ...

  • 农家土窑里的生活场景

    这是大河君在山西南部部分县市拍摄的一组农村土窑内的场景,以及这些场景下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画面.土窑是当地百姓最为普遍的居住场所,里面的摆设实用而朴实无华,住在里面的百姓淳朴.善良,有着延续传统的信仰和认 ...

  • 又是一年椒红时/张金民

    又是一年椒红时 张金民 日月如梭,时光如箭,一晃又到乡农採椒时节.记得去年鲜花椒八.九元一斤,妻子的二姐家卖了一千一百多元.这才过去几天?花椒又红了,又到了庄户人家收麦过后最繁忙的季节. 花椒树好栽, ...

  • 家乡之变/张金民

    家乡之变 张金民 疫情隔离结束,于家己呆不住,驱车到黄堡去访两个妹妹.大妹不在,在小妹家聊了一会儿,然后驱车走王家塬拐石凹村上铁龙山沿石瑶公路回新区. 小河那村,因修210绕镇新道变化很大,原村的面貌 ...

  • 劳苦记忆/张金民

    劳苦记忆 张金民 人们都有夸大自我苦难的习惯,我也是.但和同辈们比,我还是多了些艰难. 我的家只有一孔土窑洞,父母生育了三儿两女.就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决定在土窑旁边再打一孔窑洞,然后在靠墙的空地上 ...

  • 镇安行/张金民

    镇安行 张金民 1993年冬月的一天,我到西安买生漆. 校木工厂请来一位四川绵阳文姓木工,用核桃木做了一批仿古家具(梳妆台.茶几.琴凳.方桌等),需要生漆.听文师说,西安玉祥门外就有,所以我这个&qu ...

  • 张金民/黄堡老寨

    黄堡文化研究 第477期 黄堡老寨 张金民 黄堡老寨,就在五星村新城的西北角上,是黄堡川道的制高点.现住几户农民,笔者记忆,这里原是一个寺院,百姓称"老爷庙".从前辈叙述城门洞中原 ...

  • 张金民:黄堡老戏院

    黄堡文化研究 第348期 黄堡老戏院 张金民 黄堡镇,曾称为黄洛堡,北魏永安元年(528)设黄堡县.黄堡陶瓷业(耀州瓷)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繁盛时期沿漆水河十里窑场不夜天,曾经的辉煌不同一般.抗日战争 ...

  • 张士伟:养在深闺人未识 —— 固城柳编漫话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自古诗人多情,借柳抒发离愁别恨, ...

  • 柴扉旧事(56)从窑洞到“高干别墅”|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56) 从窑洞到"高干别墅" 张国领 过惯了从田间到家庭两点一线生活的岳父岳母,在我和妻子的再三劝说下,终于来到了合肥. 他们走出那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子时,好像有什么东西落 ...

  • 窑洞前的杨树(高小莉作品 张锋朗诵)

    逸野诗画,诗意生活! 关注了解最新动态 窑洞前的杨树|关中行之二 作者:高小莉 朗诵:张锋 黄土塬上,一大片开阔地,苹果林茂盛着,玉米地茁壮着,冠盖如云的核桃树,擎起一片天.它们身上都怀着果实,将满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