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访谈 | 八大天王之一陈炳专访

世界武术联盟网邀请到太极拳名家、河南省政协委员陈炳老师和其夫人接受记者专访,在一个小时的专访中,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太极的精神,一个太极传承者内心的呐喊和坚守,我们在深秋阵阵的凉意中感受到陈炳老师对太极事业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传承人精神,也希望这样的精神能感染每一位爱好传统文化和太极事业的传承者们。

    问:你能讲一下从小习练太极拳,并与太极拳结缘的经历吗?

    答:没有选择,因为是家传,从五岁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教我练太极拳,尤其是家里的男孩子,我又是排行老大,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得去练。76年前后,还属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国家对练武还不是很提倡,但家里一商量就让我偷偷摸摸开始练了。说起来其实也挺不好意思的,第一,那个时候小,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也不知道我们是家传,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不是太提倡,国家大政策那时候还不是太开放,而且青少年的时候比较贪玩,所以非常不喜欢,这种不喜欢一直到十多年后才转变。

    问:童年学拳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答:那个时候对太极拳不是很喜欢,每天都在想用什么办法蒙混过关。我叔他们(陈小旺、陈小星)每天都会问我今天练了吗,我说练了,大多数的时候我都在撒谎,所以每次都这样在跟家里斗智斗勇。有一次被发现了,我叔叔问我练功了没有,我说练了,问我在哪里练的,我就说在哪个哪个场地练的。那个时候农村基本都是土场地,没有地面硬化,我叔叔就把我带过去让我指出在哪里练的,结果一去,我叔叔看地上连个脚印都没有,这样就暴露了。我叔就把我叫过去,那一次挨了揍,那次以后我不敢撒谎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在我十岁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上午,我们班主任突然去找我了,老师亲自给我戴上红领巾,说今天要我出去表演太极拳,非常重要,我当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就跟着到了学校的操场。一看操场上到处都是人,连墙上树上都是人,场面很大,而且设有主席台,我的奶奶、叔叔都在上面坐着,因为以前对家里的历史渊源不是特别清楚,这时候我才发现我的家庭有着我不知道的秘密;那次是日本的代表团第一次来,日本太极拳组织来陈家沟寻根问祖了,其中有一项就是儿童的太极拳表演,就选我去表演,我一下慌了,因为平时没有好好练习,所以中间有一段都不太清楚。非常紧张的练了一套老架一路,中间稀里糊涂的地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带过去了。但那个时候就有一个很强烈的信息告诉我,这个拳我必须要练,那时候感觉到这也是我将来的一个责任,也感觉到我的家族跟太极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产生了一种荣耀感和责任感,在这个事件的触动下,内心有了这个感觉。

    问:您的叔父他们对你学习太极拳有什么影响?

    答:当初教我练拳的是我的姑姑,两个叔叔(陈小旺大师、陈小星大师)他们很忙经常不在家,但是每次回来要看我练拳,检查。而且我的两个叔叔特别严格,那时候对他们有一种惧怕的心理,总觉得最终我要学好要通过他们这一关。

    后期的时候我听到我的两个叔叔拿了很多冠军,那时候电视很少,有一次我从广播里听到陈小旺的名字,在收音机里听到西安一个中国的第一届某某武术大赛,中国的男运动员陈小旺拿了金牌,我听了这个消息就告诉我奶奶,奶奶非常欣慰,我就想我可能以后也是走这样的路,我的两个叔叔在我的少年时期也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问:在您的学拳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在十七岁之前,我练拳不是很刻苦,身心投入也不完整,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困难。当我自己真正喜欢上太极拳,用心练的时候,那时候发现我需要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当时两个叔叔也相当繁忙,经常出国,经常在外边教课,已经很难待在他们身边了,有时候一年不知道能见上几面。这个时候在练功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和他们沟通的机会也很少,所以在练武的过程中会有这个疑问一直笼罩着我,不知道该去请教哪个老师。而且当你有很多疑问得不到解决的时候,练拳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后来我给我二叔写了一封信,他给我回信了,他告诉我,“在练拳中一定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在笼罩着你,但是练拳就是这样子,有要不断地去练习,终会在某一个时间这些问题都会突然明白,突然都化解开了。就算你现在道理上能明白,但是你的功夫达不到、身体不能明白,它还是空的。所以在你不断练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中,有一天你就会明白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因为你的身体已经完全明白了解了”。所以我叔叔教会我“要在行中知,在实践中去明白这些道理,这才是自己的东西。如果说练拳中的苦有一天能够转化成兴趣的时候,说明你的身心都进入了,这个时候你的水平就飞速的提高和成长”。这些话那个时候都印到我的脑子当中去了。

    问:您练拳这么长时间了,在您心中对太极拳是怎样的一种理解?

    答:小时候我认为太极拳就是一个技击术,就是用来打架的,因为年龄小,想拥有超人的力量。到现在,从做运动员到教练,到全世界去教课,发现太极拳是具有很多种功能的。比如我们到国外去教课,他不仅是健身术,而且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可以通过对太极拳的接触,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的文化,更了解中国。他可以加深东西方的交流与理解。同时我觉得对个人来讲,太极拳是我们完善人生的一种修行。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和自己的经历,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它可以培养精神,它可以锤炼意志。另外通过辛苦的付出,所收获到的功夫和感悟,知道天道酬勤这样一个道理。同时,拳理也告诉我很多自然、宇宙的规律等思想,让我更好的认识宇宙、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所以它会让我开悟、增智,可以让我拥有智慧。

    问:陈夫人,能不能讲一下你们恋爱之间的故事?

    陈夫人:我是因为看他参加一个全国竞技比赛,才认识的,看完比赛让我很惊讶,原来太极拳是可以这样的,还以为太极拳都是公园老头老太太打的,他是那个级别的冠军。本来我是陪同学去看的,自己不感兴趣,看完以后留了联系方式,那个年代还不像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只是偶尔写写信,后来接触时间长了后,我觉得在他的身上有别人身上没有的东西,他有一种吃苦,坚忍,持之以恒的精神,特别孝顺,人品特别好。他打动我的就是他的人品,因为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穷学生,上大学是自己教拳赚的钱教的学费,但是他的人品和做事的态度我特别认可,我家人对我的选择也很支持。所以我们就走到了一起。

    问:陈夫人,您对您先生太极拳的这个事业您是什么样的态度?

    陈夫人:我们是因为太极拳结识,那时候他在上海体育大学上学,在认识他之前,我对太极拳的认识是很浅薄的,小时候在家里看过小人书——《偷拳》,认识他以后知道讲的是他们家的故事。他从上海体育大学毕业以后,当时的选择挺多的。但是他非常坚定的要回到陈家沟来。那个时候陈家沟是非常落伍的,一下雨路都没法走,非常泥泞。他对太极拳的这种情节,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当时理解不了那么深刻。但只要他决定了我就支持他,就跟他一起回来。从上海回来以后我就跟他开玩笑,说我们一下落后了50年。

    回来以后我们什么都没有,结婚初期,我们是三年买枕头,两年买餐桌,环境特别艰苦。但是那个时候太极拳不像现在前景这么好,他说不管前景怎么样,作为陈家人我必须坚持下去。等于说他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事业上,家里没有精力去顾及,我就只能在背后支持他,他做什么我都支持他。现在,我更能理解当时为什么他说陈家沟是根。因为我们自己的孩子也长大了,我发现如果他的成长没有陈家沟的土壤和氛围的话,他是不可能传承太极拳事业的。你在国外也好,上海也好。你没有这个氛围,孩子不可能练好。

    问:现在都说寻根问祖,陈家沟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陈老师您是如何理解“根“的?

    答:根,我想在文化这个区域里面,它具备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原始性和本貌性。那么原来最初的太极拳是什么样子,太极拳产生的这个土壤是什么样子,我觉得这个是太极拳的根。它不仅是发源地,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下才能产生这个结果。大家要怀着寻根问祖的情怀,到太极拳的发源地亲身感受一下它的原始的风貌,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太极拳,不但知道有它的传承脉络,还得要知道它的原始的一些东西,这样你对太极拳的理解才能全面,才能够完整。只有到它的发源地以后,在这生活一段时间,你才能对整个太极拳它的产生、它的生长、它的发展,才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和了解,这才是太极拳的全貌。

    问:您觉得师徒制和体制内的师生制的最大差别在哪里?您觉得哪种方式更适合武术人才的打造?

    答:我认为现在讲师生、师徒,它的区别已经不是太大了。现在的师徒制和师生它唯一的区别就是,师徒之间它的心里距离会更近一些,更有亲近感和归属感,师生之间就是你是我的老师,在感情上可近可远。师徒关系可亲如一家人。我们如果还走以前的师徒制,那么你的继承就会有非常大的困难,你就可能走不出这个圈子,做不大。墨守成规去走传教士的方式,你可能没办法去保护传统文化。以前一个两个徒弟,但现在都需要放开,只要大家有这个心愿,我愿意继承,那他们都是我们的希望,所以我们都欢迎。如果他符合你的一些条件的话,也愿意拜入师门,我们也持一个欢迎的态度,也不必苛刻的去局限于它。

    问:现在您的学生已经遍布海内外,您觉得他们最应该学习的是什么?

    答:可能我认为他最应该学的是对太极拳的理解,他如果能够理解到太极文化精髓的一些东西,那么这些理念可以指导他来训练太极拳。如果他对太极的理解不够,那么他会有很多很多的疑问在里面。比如说,什么是太极?如果我们真正知道什么是太极的时候,你就认为这“四大金刚”练得不一样,他就不是个问题。但是“四大金刚”练得都不一样,这个现象是大多数人有很大的疑问。谁的对谁的错,甚至在讨论谁的好谁的坏。但是我们如果理解了太极,那这就不是个问题。而且你能知道,如果他们四个人练得一模一样,那就不正常了。

    问: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太极的理解?

    答:第一,太极是阴阳变化,大多数人理解为阴阳,而把最主要的“变化”给忘记了。他一定是变,一定是不同的。时间的不同,人的不同,情况的不同,它都在发生改变。太极拳也一直在变,每个人练的都不一样,这很正常的。但它也有不变的东西,它一定是阴阳相互转化,转化而变。所以我们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些事情,看待一切事物。那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疑问。练习的结果一定是,他的动作形体之间渗透了他的性格,意识,情绪,格调等等在里面。这才是他的东西,这才是他感受,领悟到的,而通过形体动作表现出来。如果你和老师练得一模一样,没有自己的东西,那么你一直停留在模仿老师、而没有找到自己的阶段。如果我们把太极的思想弄清楚,就会减少很多对太极拳错误的认识。

    问:我们在推广方式上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困难?怎样让大众真正的理解太极。在大众传播的这个层面,我们怎么样能够把太极拳的脊髓体现出来?

    答: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能做的就是在教太极拳过程当中,不仅是教动作,还要告诉他要领,只要把要领做到,外形无关紧要。如果这个动作外形做的非常标准,和老师做的一模一样,角度也一样,但是看你的动作做不到气沉丹田,那么这个架子是空架子,内在的核心东西没有做出来。内家拳不是看外在动作的标准度,“要领”是标准,只要这个东西在,外形不重要。让学生掌握这个要点,他就不会在外形动作上去纠结,他会去找内心的感觉。

    问:您从事太极的宣传和推广,您从从身体、心理上都收获了那些?

    答:首先是在我开始教拳的时候,我很困惑,觉得教拳会影响我练功,就跟我叔叔讲,“因为要讲、要比划、要传递给大家,自己内在的感觉就减弱,所以这影响我练功”。后来叔叔就告诉我,你先找到你自己,守住自己以后再去讲,讲的过程中间守住自己不变,他说这个时候就是“教中练、练中教”。后来我就教拳也有兴趣了,教就是练,练就是教,这样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有提高。

    第二点就是看到学生们的进步,他们的收获,也是我的成就;有些学生生病了,了解情况后 ,我认为练拳对他们是有帮助。果然,练拳之后他们的身体不知不觉中也好了,看到徒弟们,心理、身体、精神都在变化,作为老师来说,我也很有成就感。

    第三就对我个人来讲,在练拳的感悟上,随着对太极拳的理解和在练功当中的体悟的出现,他可以影响我的情绪和心态,情绪和心态的改变可以改变处世的态度,慢慢醒悟。其实我以前也是比较暴躁的一个人,后来,因为不断的练习太极拳而改变很多。

    问:还有一些人认为太极拳是一项中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您觉得怎样更好的带动年轻人的积极性?

    答: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就是对太极拳的根的这种认识不够清楚。只是被它的一种表象所占领了,但是这也是好的一面,虽然大家认为太极拳是一个中老年人的运动项目,说明它已经融入到中老年人的群体当中了,那么对这些人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一个作用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个全民运动,我认为成功的一步。如何让年轻人积极参与进来,第一,年轻人时间很少,他不像中老年人退休了,没事打打拳,他们有很多时间,所以我们的太极拳不能占用他太多的时间,而且还需要短期有效,那你没有效果也没有用,所以要简洁到有一个适合年轻人练习的功法出现,要简练精炼。第二,要时尚,这样才能抓住年轻人的心理。我们可以借鉴瑜伽的一些做法,它可以教练你的体型,在这里动作舒展柔美,它很吸引人,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太极拳教练的形象做一个包装和动作的一些调整,以及这些环境的一些布置等等方面,能够符合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心理。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我觉得年轻人还是愿意参与进来的。

    问:有关太极的练习场地、师资,教学等、还可以做做哪些改进?有具体建议吗?

    答:第一点我觉得需要传统文化,我们从小学、初中、大学,其实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太少,甚至没有。所以一定要先继承,我们对传统文化知道的太少,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下来积淀的一个精髓。我想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接触到心里会产生一个冲击,会激起一些思想的火花,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他都没有接触到,在工作中又很少接触到,那么到这个空间里面需要的是对他们精神的一个调剂,也是精神的营养,一定要有传统文化在里面。   

   教学的设计上,从古至今都有。像我们练习传统武术,一开始先让站桩的,如果心沉不下来,就会被淘汰。现在我们不能以这样的方法来要求大家,像我前几年教了静心功,它不但练习心境,还要练力量,那是非常全面的,但是太累也受不了。静心功,就是你往这里一站,你就要把心给收回来,凡是与身体无关的事情,你不要去考虑了,感觉得你的呼吸,感觉你的放松,感觉你身体里的变化,你的意念是在身体里面的,这叫静心功,把心收回来,先进入这个状态。

    问:面对不同的人文环境,在传播太极拳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在保有自身文化的核心精神的情况下解决文化的差异化?

    答:先顺然后再做引导。我们在教课的时候,一直在用这个原则,一开始我们到国外,国外对陈家沟还是非常陌生的,但是他对张三丰很熟悉,所以很多人就是本着争辩的心态来跟你上课来的。如果我这个时候说我就是陈家沟,我就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创始人,你可能没法教下去了。我们是先不说这些东西,你说是张三丰我不反对,然后教他这招叫金刚倒碓,这是佛教用语,如果是张三丰的话,他会用佛教的东西来命名太极拳的动作吗?张三丰不可能用佛教的东西来命名太极拳的动作,慢慢的在教课的过程中,他慢慢地有收获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就离你很近了,引导他一下他就能改变过来。

    问:您认为练习太极拳对人养生方面有没有什么影响,现在就有一种声音说太极拳仅作为一种养生功而缺乏实战性,您是怎么看待的?

    答:对养生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是把太极拳和健身功化为等号了。养生功不仅是在活动你的肢体,而且还有心理健康的帮助,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这两个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是很多西医无法解释、无法看透、无法解决的一些症状通过这太极拳的练习以后,他达到内外平衡,对这些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对杂症方面都有些帮助。这个我觉得不是问题了。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说太极拳到底是健身功还是它有实战的价值,对这个问题的看待我觉得应该这样来认识,第一,我们这个时代和太极拳产生的那个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太极拳在它产生的那个年代,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技击格斗,但是让太极拳裹袭着这个功能放到现在这个社会里,太极拳可能会死掉,它没办法生存下去。但它为什么现在活得这么的好,就是因为它主次变了,阴阳变了,当初太极拳的产生就是在习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伤痛,才有把养生功,太极的思想融入到武术的做法。所以在现代社会里,如果我们还守着原先主功能不去做改变的话,太极拳发展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受众群体在内,也不可能受到国家的支持。

    在这个时代太极拳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健身功能放大了,作为武术,它技功能击这一块在退化,但我们不用去怀疑它的技击功能,去参与实战格斗,没有问题。只是看你把注意力放哪了。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练太极技击没有出路,我们从小练只有套路比赛,到最后推手比赛,然后推手又被砍掉,这样的平台很少,而且这个平台的出路也很窄,非常优秀的太极拳格斗高手,可能他的前景是很一般的,弄了一身伤病,最后没有好的出路,大家都会放弃这条路。而去走大众健身这一块,它有很广阔的天地可以来做,整个这样的环境使人们有了这样的看法,但是随着发展,已经有一部分太极拳界朋友们在研究和发展技击,专门做格斗。

    问:到现在为止您是否遇到过有武林认识向您发出挑战,您又怎么面对呢?

    答: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但是现在我的应对方式和以前已经很不一样。我二十年前第一次到南方的时候,谁来挑战我二话不说就开打,但是现在我发现,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法。比方说2004年第一次去芝加哥的时候,在芝加哥一个跆拳道馆,馆长想从经营项目这一块引进太极拳,这样有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到他这来,他的学生对跆拳道知道的多一些,所以他们就怀疑是否太极拳真的可以格斗?然后第一排就出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想切磋一下,因为当时还在讲座,时间有限。我就让他等我上完课后再切磋,首先他没有影响我讲座,他也不会因为这个插曲而影响后面这个活动,下去以后我们在私下交流了,互不影响,而且他是非常信服。现在我的处理方式要比我以前的处理方式要更好,不再急于展示自己,而且我能够引导邀约者,控制整个局面,这也是一个能力的提高。

    问:那么您认为太极拳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未来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梦,在这当中它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答:中国强大如果只是在经济上强大,它算不上强大,经济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没办法长久。很可能是一种外强中干的一个表象,所以我觉得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给投入更多。我们中国现在面临的一些局面,虽然很有钱,军事能力也不弱,但是我们甚至被一些小的国家看不起,我想这个根本的原因是你的文化不够强大,所以我们要重视我们的文化,要推广我们的文化,在文化强国、在文化交流上,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孔子学院,它有很多问题,可能不被西方国家所接受。但是,我认为太极文化是一个很好地突破口,因为首先它的理念是一种包容、健康、和谐,太极拳的是给人类送健康送和谐的,是对人的身心的一个调整,这个我觉得是被其他国家人们所认可喜欢的 。所以我是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真正的重视太极拳,如果太极拳能够通过国家层面往外推广,我觉得步子比较好迈开,我也很期待。

    问:目前太极拳正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您对太极拳申遗有什么看法?

    答:我觉得申遗它有几个意义,第一通过申遗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把太极拳的历史太极拳文化的英文解释,做得更到位,以后向外推广的时候更容易,其实在申遗的过程中,也是在向外推广。如果申遗成功以后,它的影响力会更深远一些,对太极拳的保护和开发,将来的发展,以及它面对全球的知名度影响力会越来越强。  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应该尽早的到把它做得更好更到位,而且希望能够早日成功。

    问:温县也是在提出要重塑武术之乡的口号,我们世界武术联盟网的宗旨也是为各宗门派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一个共享平台,将温县打造一个世界武都,您对此有何看法与好的建议?

    答:口号也是非常好,听了以后很鼓舞我们的士气的。我觉得应该这么做,但是如果只是把宏大的口号喊出来,或者仅靠政府方面做工作,我觉得远远不够。政府要做先把大方向定出来,政府有它政府的投入和条件参与进来,我们这些民间不管是从拳师还是从企业公司类的都能够参与形成上下合力,我们才能把它做得更好。所以政府的口号提出来以后,我们尤其需要跨界力量的支持,所以我们成立这个联盟,这等于是为这个工程在给予很大的支持。而且我们有我们的优势,你们有你们的优势,太极拳最讲究的就是借力、合力,我们把这些力量合成一股力量,一定能实现。所以我们就期盼、期待和愿意参与,然后共同实现我们的目标。

    问:请赐予我们世界武术联盟网一个祝福语

    答:我想送给我们世界武术联盟网的口号是,我们要团结一致,取长补短,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那么我们今天的采访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最后我再问您几个简单的问题。

    问:曾经您遇到过的心理上最大的挣扎是什么?

    答:现在这个社会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困扰,到底我们是为了适应市场而改变文化,还是要坚守文化不变,针对现在的社会环境,你到底是变还是不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需要坚守,什么样的环境下你需要改变,这个是不太容易把握和取舍的,如果我们想要兼得,很可能你哪个都做不好,这个是一直困扰我内心的问题。

    问:那一生中您最喜欢的一个字是哪个字?

    答:韧。我喜欢它是因为第一它有柔有刚,是刚柔并济的,它符合太极的思想。还包括坚持的意义在里面,坚持就是韧,坚韧、坚持、坚持才能成功。韧性的东西它一定是能够迎战困难的,它不会退缩,而且它能够一直走下去。

    编者按:从简短的采访当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位太极名师懵懂的青涩年华,成长的心酸历程及爱情的共同见证。面对叔叔威仪的敬畏、惧怕。面对爱情的腼腆、含蓄。面对事业的信心和坚韧。最难得的是面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这份情怀和使命深深的感动着在场采访的我。面对传承和推广中所遇到的问题,陈老师的回答也引人深思,传统文化的出路和立足点以及现今文化融合时代中的变与不变的问题,值得每一位生长在华夏土地的儿女们深入思考!

资料源于网络,意在传播太极拳术,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