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话实说 | 赵君:现代人为什么体质差,“医”是主要因素之一

"

近百年来,随着西方文化、西方自然科学在国内的强势传播,服务了国人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医学一直饱受诟病,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伪科学”,生存处境堪忧。

直到2003年之后,中医在非典中发挥的作用逐步为大众知晓,而此次新冠肺炎,让更多人开始注重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同时,重新认识到中医的作用。尽管如此,人们对中医依然有诸多疑惑,甚至误解,比如:中医“科学”吗?中医所主张的人体正气、经络究竟是什么?中医真的只是“慢郎中”?为什么唐代大医孙思邈先生希望中医能“家家自学,人人自晓”?

此次我们邀请到“扶阳派”中医第五代传人赵君先生,就大众所关心的中医与健康的话题做一个分享。

"

赵君,号半部居士,中医扶阳学派第五代传人,成都民间中医协会副会长,北京同仁堂特聘中医专家

△ 点击收听录音内容

Number1

了解世界,

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中西医之争在百年前就开始了,标志性事件是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了西医代表余云岫提出的“废止中医”提案。

虽然这个提案很快又被废止,但是百年来反对中医的声音不绝于耳。直至今天,网络上“中医黑”与“中医粉”的对峙依然是最引人关注的话题。有人玩笑称:微信群里千万不能谈论中医,否则支持中医和反对中医的两派立马开撕,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不欢而散。

从1929年“废止中医”提案至今,反对中医的声音不绝于耳

反对中医的人最充足的理由是“中医不科学”。作为一位中医人,我是这样来看待“中医是否科学”这个问题:中医当然是“科学”的!只不过此科学非彼科学。中医科学属于“东方科学”体系,而西医属于“西方自然科学”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

举个例子,汉字是象形文字,英文是拼音文字,这原本就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文字体系。对于英文,只要你掌握了音标,一个陌生的单词马上就可以唯一地拼读出来,但是对汉字却做不到。如果你因此站在英文的立场去看待汉字、指责汉字,这显然是不对的。

西方自然科学是“实验科学”,东方科学体系则是以《易经》作为理论基础。“理象数”是《易经》的表达方式,它深刻揭示了宇宙的不易法则、简易道理,以及变易规律。人是宇宙的一份子,我们与自然、天地万物都密切相关,自然也能用这套科学体系来揭示生命规律及指导养生治病。

比如,海洋的潮汐主要是受月亮影响,你想想,月亮甚至能够影响到潮汐、洋流,那么它对人难道没有影响?当然有,而且这种影响很大,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女性的生理规律为什么会叫“月经”,周期为什么是28天,实际上就是受月亮的影响。

东方科学体系,或者说东方哲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基础,即“天人合一”。人是秉天地之气而生的,人与天地是同构的,了解了生命的实相,也就了解了宇宙的实相。这与西方科学也是很大不同。西方科学是外求的,追求更细更微更具体的方法,以此去了解外部事物的本质。而中国人了解外部世界,是向内从了解自己身体开始的。

人是秉天地之气而生的,人与天地是同构的

东方科学都是内求。稍微了解一下东方的天文学,你会目瞪口呆,古人没有任何观测仪器,全靠肉眼观测,怎么能命名二十八星宿中的每一个星体并掌握其影响万事万物的规律?再比如,人体的经络、气血运行,古人为什么能够准确感知并记录下来?因为我们跟天地是一体的,当我们的心完全万念皆空的时候,就会极大提高我们本自具足的感知能力,就可以在心中呈现出这些。

现在很多人“唯科学论”,什么都用科学的标准去判断,其实西方的自然科学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并不是终极真理,如果用它来判断一切,势必会陷入片面或错误。对于反对中医者,我还有一个建议,先放下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多去了解一些不同的科学体系,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完善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有很大裨益的。

Number2

人体是一个系统,

每个人都有自愈能力

爱惜生命、健康生活是人类最大的愿望,中国人也不例外。而且,中华民族可能是世界各民族中最注重生命健康的民族。

所谓“为人父母者,不知医是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是为不孝。”也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你作为父母还是作为子女,你必须要知道一些医学知识,这样你才能做一个好的父母、好的子女。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健康?中医认为,健康的身体一定是阴阳平衡、充满太和之气的。人之所以生病,一定是这种平衡被打破了,发生了偏差。用具体的阴阳状态词语来表述,就是人体有寒热温凉平五种动态状态。平人是健康人,偏寒凉以及偏温热是两个相反的状态,都是不健康状态,也就是生病了。而治疗的基本原则其实很简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用药物之偏纠人体之偏。”

中医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其阴阳偏性,深刻了解其偏性后,都可以用来纠人体之偏,也就是都可以用来作为药物。所以中药完全来自于自然界的草木、矿物及动物等,而且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们平时的食物,所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医还有一个大的理论是,人体是具有自愈能力的。我们人体可以解决身体的任何问题,并且,这个解决是完美的终极解决方式。必须要把这个理念树立起来。

华西肿瘤科主任曾经讲,他发现过很多例癌症自愈的案例。没法做手术了,因为癌细胞全身转移,医生就对病人说,回去该吃啥吃啥,该做啥做啥,结果两三年后,病人又来找他检查,一切都正常了。说明什么呢?人体是有自愈功能的。

但为什么很多疾病,人体自身又解决不了?因为我们身体的能量不足了,没有能力去修复了,中医的目的就是帮助它,帮助身体提高其自愈能力,帮助身体自己去修复。有人问我,赵老师你擅长什么,我说都擅长,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西医要分科,而中医是以生命为整体的角度去提高人体的正气,使身体恢复到平的健康状态,自然疾病也就自愈了。

当然,中西医在治病上各有优势。西医的优势在于急救和必要的外科手术,因为西医是全学科支撑的医学,物理、化学、电子、光学等全学科技术应用于西医当中,所以我们认为在急救和必要的外科手术方面相比中医有大优势。

而中医的优势在于内科疾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医的核心是整体观,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更加全面,认为人体是由经络把我们的脏腑、组织器官、骨骼皮肤全部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经络就好比人体内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把全身所有联系起来,脏腑组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递,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比如,我们说,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说明我们认识的中医肝实际是一套系统,是由肝经络将我们的肝脏、眼窍等联系起来的一套肝系统,而不只是西医指的肝那个实体。所以,眼睛的问题,直接与肝有关系,全身筋的问题,也与肝有关系。我们还说“肝藏血”,气血的问题,尤其女性,都与肝有关系。另外,肝主情志,人的情绪也与肝密切相关,比如一个人脾气太大,我们说他“肝火太旺”,为什么不说“肺火旺”或者“肾火旺”,因为肝主情志,特别是愤怒的情绪与肝有密切关系。肝这套系统出问题之后,情绪也会跟着出问题,反过来,情绪问题又会影响到肝系统的功能,所以是相互影响。

而西医把眼科完全独立出来,你说眼睛跟肝有关系,他们是不接受的,因为他们没有这套理论基础。西医的耳鼻喉科就是耳鼻喉科,而中医的耳跟肾有关系,因为肾开窍于耳,我们是通过解决肾的问题从而去解决耳的问题。

雍正9年和刻中医经络书《十四经发挥》

Number3

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

才是最大的“补”

中医的两大核心理论,一个是刚刚说的整体观,另一个就是辨证论治。

最近有一个关于喝粥的争论,张文宏主任提出疫情期间人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所以要多吃蛋白,保持好体质,建议早上要喝牛奶吃鸡蛋,不许喝粥。有人问我,你怎么看待?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体情况,我们只能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出建议,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的人脾胃虚弱,根本没办法消化吸收鸡蛋牛奶,这样不仅不能消化吸收,而且还会增加脾胃的负担,从而影响到人体的正气。

来我这里看病的很多小孩都鸡蛋牛奶不耐受,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一吃鸡蛋就产生消化系统问题,或者过敏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你还非要每天给他鸡蛋牛奶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这个时候,粥对于他的营养价值就远远超过牛奶。当然,如果我们的脾胃能够消化吸收鸡蛋牛奶,那么它们的营养价值可能会高于粥。应该辨证来看这些问题。

现在养生方面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是,赵老师,我们平时吃什么补身体、有营养?我都会告诉他们,恢复你脾胃的正常功能,才是最大的补。

中医怎么看待营养的问题?我们都受天地的影响,食物实际是储存了天地之精气,人体是通过食物吸收和转化天地的精气。也就是说,食物只是媒介。为什么我们的很多食物都是种子,而且认为营养价值高的都是种子?就是因为种子含有的精气最充足,虽然它的能量我们肉眼看不见,但一颗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再比如,男子的精液,如果西医去研究,精液里好像只有蛋白质、氨基酸、水,很多人说没事没事,但其实蕴含了生命的精气能量,影响非常大。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身体就完全垮掉了,这种垮掉是很难补起来的,整个人都精神恍惚,治疗起来也很困难。

Number4

割裂经典,

是目前中医教育的大问题

中医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文化,由这个根发展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中医是其中最绚烂的果实之一,所以,要想学好中医,首先传统文化的基础要比较扎实。

传统的中医学习方式,第一,回归经典,第二,跟师学习。

我们现行的中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西医课程和外语课程等都是中医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而中医方面的课程以部编教材为主,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方剂学》等等,将中医割裂开来了。经典原典的学习反而不被重视,比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都是作为选修课。

中医教育现在存在的问题,我们叫做割裂经典,不去读原著了。这种方式还是受西方科学的影响,西方科学就是越分越细,专业领域越来越多,以此去探求事物的本质。对于自然界的一些事物来说,它有可取之处,但是对于心物并存、整体观的人体来说,这显然是一种割裂。

Number5

如何明辨好中医:

要体现出医生的价值来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辨别医生确实有困难。中医的诊疗过程主要有三个部分,首先是诊断,第二是辨证立法,第三是遣药处方。

首先,从诊断方面可以去观察一位医生,中医的诊断方式叫望闻问切,由此来探究病机病因。我们认为切脉是比较全面了解内部病因病机的方式,而现实中很多中医都不会切脉,其实缘于中医院校已经没有专门的切脉课程,而是作为诊断学里面的一章。很多老师自己都不会切脉,纸上谈兵怎么教育出会切脉的学生。不会切脉就只能问诊,问有什么症状。但是,症状只是外在的表现,同样一个症状的内因可能有很多种。

比如,失眠。失眠可能跟五脏都有关系,脾胃不好会引起失眠,《黄帝内经》里叫“胃不和,寝不安”,肝胆的问题也会引起失眠,心脏问题、肺部问题、肾的问题都可能引起失眠,所以,光靠问诊是很难了解的,这时候需要四诊合参。我们这一派主要靠切脉,通过脉诊了解五脏六腑的情况,只有把病因病机辨别准确了,才可能下药立效,才能快速解决根本问题。

现在我们常说“中医慢,西医快”,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对于急症,只要抓住病因病机,中医是很快的。对于慢性病,中西医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为慢性疾病是多年的原因造成的,要想恢复脏腑功能,也是要很长时间的。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疾病,是长期积累而成。不管中医西医,都不可能立即解决问题,西医甚至需要终身服药来控制指标。

中医是一门实践科学,都是以疗效说话。不是看发表了多少文章,获得了多么大的名头,而是看能不能正确解决问题。现在很多人看病都是经人介绍,这个医生好,为什么好,他治好了什么癌症,治好了哪个大病。其实真正看一个医生水平不是看这个,看一辈子病,肯定都有治好了大病或者自愈的案例。而要去观察有效率,来十个病人,有多少病人有效?黄帝内经里讲,十之六七,是中工,十之八九就是上工了。有效率是很重要的标准。

整个医疗行业目前是“以药养医”的模式,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处于这样一种模式,而淡化了医生的专业能力,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弊端。医生的心思全都在药上面,忽略了自身的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从开始就比较反对这种模式,本身中医已经比较没落了,这种模式可能会使中医更加没落,所以我最初的模式就是要体现出医生的价值来。我不管药,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

以中药来说,药是不分贵贱的,不是说越贵的药就越好。药的贵贱可能只是体现在资源稀缺性上,有的药珍稀,比如虫草、藏红花,所以它的价值就高,但并不意味着它的药效就一定比其他药好。

Number6

现代人为什么体质差,

主要因素之一是“医”

很多人说,现在一代人不如一代人的体质了。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按道理应该越来越健康。为什么相反呢?很多人将责任推给空气、食物,当然这些都是因素,但在我看来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之一是医,西医西药,以及中医中药。

很多人的体质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从小就开始西医治疗,抗生素、激素大量应用,导致体质越来越差。任何西药都有副作用,这不用说。很多西药的说明书上都表明副作用是伤肝和肾,为什么呢,因为肝和肾是我们人体最主要的排异器官,当它发现有人体不能接受的化学品西药,就想要将它排出去,因此加重了肝和肾的负担。

因为从小就开始西医治疗,抗生素、激素大量应用,导致很多人体质越来越差

有人说中药副作用小,我是这样看待的:中药不叫副作用,中药没有副作用,但是有“反作用”。什么意思?该用这个药的时候不用,不该用的时候用了,该用寒药的时候用了热药,该用热药的时候用了寒药,用反了,一样会造成问题。不要认为中药对身体的伤害小,用错了一样对身体伤害大。

中医到现在整体水平下降很多,因素很多,有外因,有内因。外因可能是西方文化的冲击,还包括刚才说的教育体制问题,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中医出来。

从内因来说,中医自身在继承和发展中也出现了问题,特别是明清以来,许多中医在辨别阴阳的方向上发生了偏差,滋阴降火理论大行其道,苦寒药、滋阴药、清热药大量充斥在医生的处方中,以及药店里的中成药中。

百年前,我们扶阳学派祖师爷郑钦安先生在其开山立派之作《医理真传》里,就大声疾呼:“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市医一见虚火上冲等症,并不察其所以然之要,开口滋阴降火,自谓得其把握,独不思本原阴盛阳虚,今不扶其阳,而更滋其阴,实不啻雪地加霜,非医中之庸手乎?”

时至今日,虽然情况得到好转,扶阳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积弊难返,主流中医仍有滥用苦寒药的趋势,明辨阴阳对于中医行业来说,依然任重道远。

比如上火、口腔溃疡、痤疮,大部分医生都开寒凉的药,表面有效,这其实类似于抗生素,抗生素就是从寒凉的药里提取的,长期使用会恶性循环、加重病情的。

人体之所以出现症状,是“正邪相争”的结果。两军交战,必然会产生战场,产生破坏。我们医生是第三方,不管帮助正义的一方还是邪恶的一方,战争都会结束,破坏都不会再发生了,也就是说症状都会没有了。我们医生肯定要站在正义的一方,但是,难也就难在这里。如果只是去看症状消失,有时很难断定是帮助了正义一方还是邪恶一方。

我们的很多症状是本能的正常反应,许多拉肚子是要把消化吸收不了的东西排出去,是保护你,盲目止泻不一定正确;咳嗽,是要把肺上的痰浊排出去;打喷嚏、发烧,也是为了要把寒气排出去,使身体温暖起来,这些都是人体的本能反应,是人体想办法自愈的过程。这时候如果强行压制,比如用退烧药、打吊瓶甚至物理降温等方式强行消除症状,都是逆道而行,时间久了,恶性循环,身体肯定会越来越差。

有一个简单的辨别施治是否正确的方式,就是看精神状态,比如常见的小孩受寒发烧,如果用抗生素、清热寒凉药物,虽然会退烧,但小孩的正气也被打压下去了,结果饭也不想吃了,精神也萎靡了,这就是用药物帮助了邪恶的一方。

很多小孩发烧时用辛温药物,精神照样好,吃喝拉撒睡都不影响,这就是因为他的正气没有受到影响。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帮助他的正气,怎么帮助呢?他不是发热吗,我们再加把火,中医叫做“辛温解表”,开腠理,把通路打开,帮助他排汗排寒,汗出而解,发烧就好了。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记者 |周春伦

阎家珲

旁白 | 小  暖

审核 | 杨  军

后期 | 阎家珲

张怒涛

2020年/第34期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0)

相关推荐

  • 认识中医(一)

    胶州王情义中医综合诊所 王情义 中医是医道,是祖国的文化瑰宝,是以自然之力为自然之事.何谓中医之大医(即真中医)?借用真人孙思邈的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 ...

  • 西医束手无策的慢性肝炎是否真的无法医治?...

    西医束手无策的慢性肝炎是否真的无法医治?中医用真实病例告诉你,慢性肝炎并不是无药可医!西医治"病",中医治"人",到底哪种方法疗效更好,患者心中自然有答案. 慢 ...

  • 改善现代人“上热下寒”体质的5个方法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 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尤其是现代白领常会在集中精力 ...

  • 名家画作欣赏丨赵少昂,“画派南天有继人,赵君花鸟实传神”

    他是"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 花鸟.走兽,山水无所不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海内外. 对其地位的评价,徐悲鸿更直言:"中国花鸟画第一人,当无出其右." 他的才 ...

  •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著名书画家赵强

    赵强,男,字振强,笔名悟者,1964年出生于山东临沂的一个书香世家.赵强的祖籍在安徽歙县,是一个时代书香门第的家庭,不但如此他们家还是一个经商大家. 赵强不是一名职业画家,一直以来坚持绘画,是因为他自 ...

  • 郑卫莉坎坷的婚姻:前夫赵君至今未娶,现任杜志国被曝出轨太难堪

    [本文主笔:七月] 很多演员因为常常饰演某一个角色而被观众们称为某个角色的"专业户". 都说流水的主演,铁打的妈妈,演员郑卫莉就因为常常在影视剧中饰演妈妈而被称作"妈妈专 ...

  • 赵君医案:3付中药消82岁胰尾癌奶奶心下痞硬,中医能治大病!

    导读:在微博上阅读到宁波鄞州中医院青年中医赵君老师的医案博文,被深深吸引.她的医案中对疾病的解析及与患者的互动,不止在疾病本身,还有更宽阔更深刻的思考.编者认为赵君老师的医案博文可以给患者.中医人及中 ...

  • 赵君医案:一个照着《金匮要略》原文得的病,一付见效!

    导读:在微博上阅读到宁波鄞州中医院青年中医赵君老师的医案博文,被深深吸引.她的医案中对疾病的解析及与患者的互动,不止在疾病本身,还有更宽阔更深刻的思考.编者认为赵君老师的医案博文可以给患者.中医人及中 ...

  • 周髀算经(赵君卿注-周甄鸾重述-李淳风注释) 周髀序

    唐 李籍 撰 周髀 歩米切周髀算经者以九数句股重差算日月周天行度逺近之数皆得于股表卽推歩盖天之法也髀者股也以表为股周天厯度本包牺氏立法其传自周公受之于大夫商髙周人志之故曰周髀 赵君卿撰 雏免切述也君卿 ...

  • 周髀算经(赵君卿注-周甄鸾重述-李淳风注释) 提要

    御制题宋版周髀算经 皇祖精明勾股弦惜吾未习值髫年[余逮侍 皇祖时年甫十二嵗设至十六七嵗时想亦蒙 指示算法矣践阼后即以是为要命皇子辈随庄亲王学之故有通其术者而朕以因循未学此毎以为愧]授时以是为要矣考古亦 ...

  • 周髀算经(赵君卿注-周甄鸾重述-李淳风注释) 卷上之一

    昔者周公问于啇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 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啇高周时贤大夫善算者也周公位居冡宰徳则至圣[案圣刻本作高今从永乐大典本]尚卑己以自牧[案卑上刻本衍自字今据永乐大典本删]下学而上达况其凡乎 请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