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昌荟》(8上)

宜昌石头:宜昌话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而由于地理的毗邻,宜昌话与川东地区的四川话更为接近。尤其是现在,武汉竖起了“汉文化”、荆沙竖起了“楚文化”两面大旗,宜昌就只能在“巴蜀文化”中寻找立足之地,可曾想到过,宜昌还有自己的特色?

陈军娥:是巴楚文化,之前政府部门提过,重庆好像有巴蜀文化广场,宜昌其实没太多文化,强提也没啥用

行人:按区域来分,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峡江文化”,或者“长江文化”。

宜昌石头:谢谢!楚文化的中心在荆州,巴文化的中心在涪陵,蜀文化的中心在成都,宜昌文化似乎到现在还没找到自己的定位,总是摇摆不定。

行人:季羡林编《长江文化研究文库》丛书,对宜昌有大段描述,因地理位置限定,宜昌以码头文化,或者说是港口文化为最。

陈军娥:码头文化降低了宜昌的档次,每次我看到了都觉得好玩。

行人:比如宜昌石头的划子故事,就是基于码头才有。

陈军娥:其实,把巴楚文化的标志性的东西发挥,做成宜昌的标志,建巴楚文化雕塑,在滨江公园和夷陵广场做氛围,现在开始提炼文化元素,打造宜昌文化,就可以了。不要再低层次的民俗文化上纠结。

宜昌石头:行人 你说得对。彭老师说过,解放前的宜昌,就是码头文化,解放后的宜昌就是水电文化。武汉的江滩文化依托码头文化成了大武汉的王牌,宜昌的江滩只讲规模,没有文化,连一座赵一曼的塑像到现在也没能确定,可见眼光之浅薄!

行人:以往对宜昌人风评褒贬不一,比如“质直好义”,比如“好淫”,都算码头文化。旧宜昌客商云集,酒楼茶肆烟馆娼寮遍布。如今网络用语“撩妹”,“嬲骚”,也都源自码头文化。可参阅鄢国培《长江三部曲》。宜昌话“宰外码子”,也是码头现象。大家熟知的“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就是码头撩妹的后果,见过一面,而后再无音讯。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也有相关桥段。有关宜昌的第一张明信片,云集路,路名就是源于“客商云集”。说是码头文化,有其历史渊源。

曹宗国:二位关于宜昌城区的近现代史文化中码头文化的定位很正确。

行人:至今宜昌离婚率居高不下,和码头文化泛滥有很大关系。黄渤主演的电影《被光抓走的人》,全程在宜昌拍摄。片头就是猇亭轮渡,颇有禅趣“迷时师渡,悟了自渡。”同船的人都在随波逐流,都不能自渡。片尾,黄渤骑行在东山隧道,目光深邃充满希冀,已然可以自渡。

宜昌石头:那部影片是黄渤的滑铁卢,制片人赔的差点连摇裤都没有了

行人:上映初期,豆瓣评分很低。

吕航:我觉得拍的还行,最起码及格。

杨煜:这部片子故事性差一点,网剧故事性为王。文艺片难得出头。

吕航:主要是文艺、科幻、悬疑都沾边,但都不够味

宜昌石头:说得对,网剧就是要以故事性为主,结果被评为不知所云,后来评分上升是五毛党的功劳,院线都以最快速度下线,很惨的。黄渤到现在还没从坑里爬出来。

宋朝茶楼一伙计:我还蛮喜欢那部剧。

杨煜:小众喜欢不赚钱。

宋朝茶楼一伙计:悬疑后文艺。

杨煜:何老师,可惜大众大多数不喜欢思考,要么喜欢哈哈一笑,要么喜欢被吓得不敢上厕所

杨煜:还有,要么美女帅锅意淫

陈军娥:野夫拍1980年代的爱情,投了900多万,只卖了60万,这点销售还大多是朋友包场的,所以,纯书生不能搞这个。女主角演了芳华,跟了刘亦菲的干爹,终于成功。这是现代成功学。

周玉英:像许文强在上海拼地盘,宜昌是在码头拼地盘。《被光抓走的人》几个四川人扯皮的剧情不太好。宜昌话太少了吧。

元子:宜昌方言没有特别的地域特点,大平台上不论不类,不及四川方言和其他地区的有鲜明对比。

(0)

相关推荐

  • 美岸江堤扮靓宜昌

    站在楼顶凭栏远眺,江风拂面,江岸如黛,洪流东去.红色的伍家岗大桥一桥飞架南北,桥下的江岸是延绵不断.绿得诱人的草坪,各种造型的绿化景观向上游招展着.各种主题文化长廊向下游延伸着. 从伍家岗区柏临河入江 ...

  • 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湖北宜昌开幕

    10月14日,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湖北省宜昌市开幕,来自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和重庆市党政领导.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重要客商.嘉宾朋友及驻华使节.中外友好协会负责人.在宜外资企业家等与宜昌人民 ...

  • 关于《宜昌荟之19》(上)

    宋立:归纳详实. 宜昌石头:很古老的一些习俗能流传到现在,还经久不衰,也是一种奇迹. 宋立:习俗和饮食是支撑一个民.族zui久远的文化! 宜昌石头:有人把习俗说成是"孝"文化,饮食 ...

  • 关于《宜昌荟之19》(中)

    杨煜:巫的传统但是还是一直传下来,但是和宗教的神职人员的行为模式和理论都有区别. 周玉英:一个时期,后来被人利用走歪了. 杨煜:分化为宗教的神职人员和民间的巫传承.并行不悖,且相互影响.宗教为统治者利 ...

  • 关于《宜昌荟之19》(下)

    沈传诚: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宜昌石头:前不久朋友发给我很多电子版的民俗丛书,感觉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宜昌也有自己的特点,就学着写了一点. 李明义:读了您的大作后想起一件事,我zui怕的是打丧鼓熬夜, ...

  • 关于《宜昌荟之20》(1)

    宜昌石头:有很多宜昌俗语说的少了,用的更少了,也就慢慢被忘记了.不相信?那就考考各位:"布衫子"或"幔褂子"指的是什么?"背褂子"和&quo ...

  • 关于《宜昌荟之20》(2)

    权老头儿 :宜昌石头  是啊,有些字属于多音字,比如一间房子,依照古韵应该读一间(gan杆)房子.又比如:我现在很忙,不得闲.依照古韵也可以读成 不得闲(han韩).毛.主.席诗词中,都是依照古韵写的 ...

  • 关于《宜昌荟之“卡”等》

    将美篇<宜昌荟之卡等>发在朋友圈和群里,附言道:都说北京说的是京片子,上海说的是沪语,广州说的是粤语,就和湖南和湖北方言说的不是同一腔调,宜昌话说的也有区域之别.不过还是曹宗国老师说的有理 ...

  • 关于《宜昌荟之顺口溜》

    李明义:念时兄好,新作很接地气!蛮好!使我又回到了孩提时代. 郑伟明:念时兄:已拜读.该作对民间习以为常的顺口溜和俚语,作了有深度的发掘,接地气,有新意,是民俗文化的新视角.希望能够得到爱好者的赏识! ...

  • 关于《宜昌荟》(12-下)

    李明义:那个时候,永光属于"高泡子". 宜昌石头:向前面翻,@西江月(张勇) 张勇老师说的牡丹才是高泡子,我们家里拿来待客的. 李明义:那个年代没有少抽牡丹烟,因为广州出口商品交易 ...

  • 关于《宜昌荟》(12-上)

    宜昌石头:此文草就时,曾就背景音乐征求笔者心目中文艺造诣最好的十位朋友:如果说,回想七十年代和几个朋友喝了酒,一人叼一支烟,勾肩搭背走在宜昌街头的情景,你会第一想起哪首歌?回答或是红歌或是民歌或是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