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长篇纪实文学《照金往事》连载 ②
第三章
奇 袭 照 金
刚过大年,苦度春荒的乞讨人群,衣衫褴褛,面容憔悴,聚集在照金小镇街市上。
一大早,在街东开有一间铁匠铺的郑其来帮母亲料理完骡马店的生意后,刚进他的铁匠铺,就听见了外边的吆喝声。
照金民团张彦宁的亲信团丁孙效礼敲着破锣,扯着破嗓子沿街高喊:“今年张团总体恤大家,为了来年五谷丰登,准备表演社火,请各家各户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
八保保长刘德才帮腔说:“标准是出大洋的一人一元,出工的一家两人。”
郑其来刚捅开炉火,街邻老季和老张就凑了过来,每人点上一锅旱烟,气氛很沉闷。
孙效礼和刘德才收了锣,钻进了郑其来的铁匠铺,说:“老郑,你家有店铺,这次耍社火,团总让你拿二十元,限你明天交清。”
“应该的,你说,是吧?”刘德才看着为难的老郑说。
见没人吭,两个狗腿子恶狠狠地扫视了大家一眼,孙效礼顺手牵羊地拿了郑其来的一包旱烟,气势汹汹地扬长而去。几位街坊邻居叹息了一声,随即散了。
时近晌午,郑其来的铁匠铺突然来了一位客人。这个人将旧帽檐压得很低,问道:“老板可以给刨子的刀刃淬火吗?”
“当然,你到十里八乡打听打听,我淬火的手艺,那是没得说。”
来人放下了刨刀:“听说你们民团十五要耍社火,一定挺热闹的。”
郑其来有点口无遮拦:“别提啦,这年头,老百姓都难吃上一顿饱饭,而民团那帮人今天打寨墙,明天交钱粮,整天在村上拉丁抓差,搜刮民财,这不,又要闹社火,搞得老百姓鸡犬不宁。我这小本生意,还不知道上哪儿搞那二十元去。”
“谢子长和刘志丹你知道吗?”来人又警觉地看了一下门外。
“只听说是穷人的部队,为老百姓打天下,听说在陕甘一带,离照金不远。”
“看来老兄也是一个受苦人,我也不瞒你了。”来人给郑其来神秘地耳语了一会儿,又朝门外望了一下,就离开了。
这个不速之客走后,郑其来东借西凑交了那摊派的份子钱,也没有干什么活,心里七上八下的,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事情发生。
1932年2月20日,正月十五。郑其来起了个大早,打扫了门前的卫生,准备在上午干点儿活,下午就关门看社火。这几天天气好,想着那个神秘人的话,他心里还真有点暖融融的。
吃过中午饭,街上就来了张彦宁的几个团丁,吆喝着清理街道两旁。不一会儿,社火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也陆陆续续来到了街上,人头攒动,还真有点节日的味道。
大约三点钟,张彦宁在孙效礼和杜二虎的簇拥下来到街东头,后面跟着八保保长刘德才和九保保长马泾海,一副狐假虎威的傲慢神情。张彦宁在几个保长的百般奉承中,向全体乡邻训话。他大谈如何让大家来年多挣钱的空话,人群里一片嘘声。
突然,他把话题一转,厉声警告大家:“今年局势动荡,陕甘边界多处闹红,搅得四邻不安,县团总雷天一告诫大家,这里与桥山山脉相连,应该是‘红匪’出没的必经之地,要大家严防死守,以后凡是发现和‘红匪’勾结的,一律格杀勿论。”
听到这话,郑其来心里有点莫名其妙的紧张,他判断着那天那个人的一举一动,难道他真是这伙人说的“红匪”?
郑其来心里嘀咕着,又听见了张彦宁的吼叫声:“县党部为我团配备了机枪和足够的弹药,足以对付‘共匪’的挑衅,请各位乡邻放心观看社火。”
郑其来听见张彦宁这番吹嘘,心里一紧,不由得对那个请他给刨刀淬火的人的话产生了一些怀疑。在一帮狗腿子零星的掌声中,社火表演开始了。先是踩高跷的方队,由张彦宁的民团组成,全副武装,一副耀武扬威的模样。
高跷队走过,各家各户及店铺都要献上一些点心和肉类,孙效礼忙前忙后贪婪地清点着“献礼”。紧接着是九保马泾海组织的秧歌表演队,由男男女女几十人组成,马泾海在前面收受“进贡”。八保保长刘德才的亭子表演队,紧随其后。
张彦宁坐在财主丁老大的店里,被几家地主簇拥着,一面洋洋得意地品茶,一面在为社火表演助威。表演持续了半晌工夫,才在狗腿子们的吆喝声中结束。几家大地主正忙着请张彦宁的民团吃饭,张彦宁叫孙效礼只留下两名团丁守护后沟寨子,其余团丁全部到街上饮酒狂欢。
看着还没什么动静,郑其来心里有点失望,他怏怏地回到店里。正当他准备点灯时,门外突然闪进一个黑影,郑其来正要出声询问,嘴巴便被一只大手紧紧地捂住。
来人在黑暗中对着他的耳朵悄声说:“我们是陕甘游击队,部队正在从杨柳坪下来,照金南面及西边通往尖坪的道路已被封锁,大部队已经包围了张彦宁耍社火的民团,并占领了北面到兔儿梁及暗门的通道,只是对东面的坟滩和后沟寨子一带的情况不明。”
从声音里,郑其来判断出这就是那个请他淬刨刀的人,内心一阵兴奋,连忙说:“这一带我很熟悉,我给你们带路,可能寨子上没有几个人。”
“我叫李妙斋,是陕甘游击队的,队伍正隐蔽在堡子山的侧面,我们准备迅速占领照金的东面。这样一来,游击队也堵住了敌人东边的去路。”
张彦宁的民团正喝到了兴头上,猜拳行令,东倒西歪,一片狼藉,孙效礼等几个亲信团丁早已喝得酩酊大醉。狡猾的张彦宁只是在一旁吃菜,谢绝了一切敬酒。
这时候,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夜空。
在惊愕中,张彦宁知道出了大事,他看了看这些毫无准备的团丁,拔出双枪就向东逃去。
一时枪声大作,在游击队出其不意的袭击下,其余团丁顿时就成了瓮中之鳖。
当谢子长神奇地出现在敌人的酒席上时,这些平日里不可一世的团丁都乖乖做了俘虏,几个大地主也浑身颤抖地瑟缩在几张八仙桌下。
总指挥谢子长命各大队打扫了战场,一举歼灭了张彦宁反动民团。抓住了反动保长刘德才和马泾海。
在游击队和民团拼杀时,政治部主任黄子文注意到群众对红军不太了解,便带领战士高呼口号:“红军是共产党的队伍!”“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红军为穷人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呐喊声此起彼伏。
红军到来的消息很快在群众中流传开来,准备逃难的老百姓也安定下来。
打扫完战场,关押了孙效礼、刘德才、马泾海等反动分子,李妙斋也突破了后沟寨子,押了两个团丁回到街上。此时,大家才发现民团团总张彦宁逃跑了。
李妙斋正欲带部队去追,谢子长挥了挥手说:“算了吧,现在天寒路滑,又伸手不见五指,这次便宜了这个坏蛋。”
张彦宁是地头蛇,他对路径熟悉,在游击队进攻后沟寨子时,他从暗道溜走了。
李妙斋把郑其来介绍给谢子长:“就是这位老乡帮我们领路攻打张彦宁的老巢后沟寨子的,我想把他发展成地下交通员,你看行吗?”
谢子长点点头,紧紧握住郑其来的手说:“你要注意隐蔽,和游击队保持联络。”
从此,郑其来以铁匠铺为依托,成了陕甘游击队的一名地下交通员。
谢子长带领陕甘游击队奇袭了照金民团,缴枪三十余支,并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宣传党的主张及红军专为穷人打天下的革命道理。
夹杂在人群中的雇农周冬至,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回家后,就把见闻兴奋地告诉给家人和周围乡亲们,说世事就要变了。
第二天,谢子长向被俘团丁讲话,教育他们以后不要与人民为敌,然后将他们全部释放。
陕甘游击队深入村庄后不仅召开了群众大会,讲解了革命道理,还广泛地发动了群众,并且在村庄张贴了“抗捐,抗租,抗税!”“打土豪,分田地!”“穷人要翻身,快来当红军!”“建立农民联合会!”“建立苏维埃政府!”等标语,对革命做了广泛的宣传。
第四章
主 力 北 上
寺坪村后的山峰为照金山,因每年春天悬崖上开满山桃花,当地人也称之为桃堡。环照金山有两条几公里长的深沟——寨子沟和老君庵沟,沟顶直通兔儿梁。沟里有的两股小溪,环照金山流出,汇入了清澈的田峪河。西面的沟,通向山梁,在沟底形成了一个天然山寨,被称为后沟寨子,仅有一条小道通向山外,距后沟村约十里。
后沟寨子始建于明清时期,是大户豪绅和老百姓为防御战乱修建的。民国时期,成为防御马鸿逵武装烧杀抢掠的避难所。张彦宁统领的照金民团,在这里夯筑寨墙,设置天堑,修筑暗堡,寨内可容纳四百余人,可囤积充裕的粮食,并有溪流供饮水之用。
陕甘游击队攻占照金后,趁乱逃脱的张彦宁聚集民团散勇龟缩于寨中,与国民党正规军和反动民团遥相呼应,伺机反扑。
张彦宁是民国时期照金地区一个出了名的人物。他出生在照金坟滩村一个较为富裕的大户人家,生性暴烈,稍通文墨的父亲也管不住他。张彦宁不爱读书,喜好舞拳弄棒,练就了一身武艺,整日游手好闲,横行乡里。
1912年后,照金各县乡发展民团和联保,县里称民团,乡里的协同组织称联,头目称联头,主要任务是防御马鸿逵骑兵、军阀和土匪对百姓的劫掠。张彦宁武艺高强,能双手握枪,而且几近百发百中,被县民团团总看中,当了照金联的联头。年轻气盛的张彦宁,也曾率领联保痛击了军阀刘镇华部张治功带领的二百人的劫掠,也杀死过几个打家劫舍的土匪,还抗击过马家军的多次烧杀抢掠,保护了当地百姓免遭涂炭。耀县保卫团成立后,照金成立地方民团,属小丘区团,张彦宁当上了团长。凭借曾经的战绩,他在照金自然成了呼风唤雨的人物,为国民党反动派效劳。
张彦宁极力维护保甲体系,和国民党第八十六师第五一一团紧密配合,与耀县保卫团遥相呼应,为反动派通风报信,与陕甘游击队为敌,在陕甘游击队和国民党部队的多次交锋中,见缝插针,充当帮凶。这支顽固不化的反动武装,利用后沟寨子的险要地势,与照金根据地军民长期对峙,俨然成了地主豪绅的保护神。当地的地主豪绅在紧迫时,便携粮食及贵重物品潜入寨中,在松懈时又逍遥家中。陕甘游击队几次想拔掉这个楔入照金苏区的钉子,却因其地势险固,寨内有吃有喝有住,无法破袭。
陕甘游击队主力撤离照金后北上,准备袭击三合镇,但后来因走错路导致战斗失利。
这一时期,中共陕西省委密切关注着陕甘游击队的革命活动,并多次发出具体指示,指导这支新生革命武装力量的成长。
1932年3月4日,中共陕西省委《关于红军陕甘游击队决议》认为:陕甘游击队目前在政治上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执行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必须加紧两条战线的斗争,与右倾机会主义,“左”倾立三路线和口是心非的两面派做坚决斗争。目前最明显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为不执行土地革命政策,不扩大红军苏维埃运动,对客观形势估计不足,关住门整顿改造。只执行部分的游击战争纲领,不利用一切机会向敌人进攻,只是退守让步。实际工作消极怠工,散漫不紧张,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右倾机会主义,实是目前最严重的敌人,必须集中火力去反对。
随后,中共陕西省委在《关于游击队新胜利与冲破敌人“围剿”的主要策略决议》中提出:游击队必须坚决地执行进攻的路线,必须坚决执行省委对游击队的决议,进行彻底改造,加强游击队在政治上与战斗上的力量。
3月21日,中共陕西省委在向中共中央汇报陕甘游击队情况的信中提出:陕甘游击队应迅速回三原发展,配合三千农民武装、城市中的革命兵变、广大贫民,夺取陕西政治经济最中心的三原,马上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执行这个迫切的任务,省委决定组织渭北特委,负全责去领导,派励君(杜衡)任书记。
信中还提出要成立正式红军,请中央规定编制和番号。
4月5日,中共陕西省委给陕甘游击队发来指示信,继续批判游击队“现在还坠在右倾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对于你们的错误还没有根本了解”。
与此同时,在当地赤卫队和农民一千余人的配合下,陕甘游击队再袭三合镇,驻西峰之敌前来增援。谢子长指挥陕甘游击队集中力量打退敌援兵,歼敌二百余人。
旬邑县地下党组织向陕甘游击队报告,旬邑城内只有敌警卫团两个连及民团一部驻防,谢子长决定突袭旬邑。
在攻打阳坡头、三合镇、旬邑县城等战斗期间,陕甘游击队政委李杰夫与总指挥谢子长发生了严重意见分歧。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派李杰夫去渭北巡视,由省委常委李艮接任陕甘游击队政委兼队委会书记。然而,李艮因故并未到职,陕西省委书记杜衡以省委特派员的名义前来部队视察。
1932年4月中旬,杜衡代表陕西省委,和刘志丹,黄子文一道,来到陕甘游击队的驻地旬邑马家堡。
在当晚召开的队委会上,杜衡宣布了省委的决定:撤销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调往甘肃从事兵运工作。将游击队原来的四个大队编为第三、第五两个支队,并独立开展活动。刘志丹任第三支队支队长、李杰夫任政委、吴岱峰任参谋长,阎红彦任第五支队支队长、黄子文任政委、杨重远任参谋长。
刘志丹率第三支队二百余人,从寺村原出发,次日拂晓全歼守敌,打下旬邑县城,处决了反动县长。之后兵分两路西进,一路骑兵四五十人,从彬县过泾河,直驱永寿地区,一举攻克永寿县城监军镇,歼敌二十余人,继续向五峰山前进。另一路步兵一百四十余人,从彬县骞家河渡口过泾河直至五峰山,与骑兵会合,袭击了永寿县常宁镇民团,缴枪五十余支。
阎红彦率领的第五支队从旬邑马家堡出发,到达三原县武字区,在文龙堡火烧庙召开群众大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共陕西省委代表和五支队干部战士以及各界群众,与会者达三千余人。大会决定成立武字区革命委员会,颁布苏维埃政府法令和决议,在接近照金的耀县西原和三原心字区开展分粮斗争。为避敌重兵袭击,第五支队随后转移到照金与旬邑交界地带。
接着,第三支队分兵出击礼泉县北山南坊和叱干镇,步兵迂回到五峰山南麓攻打南坊和乾县民团及土匪;骑兵由刘志丹率领攻打叱干镇民团。
1932年5月,刘志丹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杨重远协助刘志丹指挥游击队,在半个月内挺进数百里,经过大小九次战役,八次获胜,歼敌一千四百余人,缴获长短枪一千二百余支,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游击队发动的“进剿”。
部队在永寿时,刘志丹曾奉陕西省委之命执行一项重要任务:迎接并掩护由刘林圃、习仲勋率领的两当起义部队。因起义部队中途被土匪武装袭击打散而失败,刘志丹随之转入礼泉、乾县,而后北上。
相关阅读
和 谷
和谷,1952年生,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文、法文。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