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的一方,可补脾益肺,清阳升而浊阴降《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是金代李东垣所创,收录在其著作《内外伤辨惑论》及《脾胃论》之中,具有补脾益肺、升举阳气、祛风除湿清热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脾阳不升,湿热内停,兼有外感风寒表证。其原方主治“肺之脾胃虚”,《肺之脾胃虚论》说:“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频数者,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申故也”。
脾居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脾在五行中属土,脾土可生肺金,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为水液代谢的枢纽,故脾和肺之间有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的相互作用。脾喜燥而恶湿,脾为阴土,当然胃为阳土,脾的阳气易衰,即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阳,脾阳虚衰,不仅可致湿浊内困,还容易引起外湿侵袭。人体脾阳虚弱,不能胜湿,湿为阴邪,湿性重浊腻滞,故感到体重节痛,四肢乏力;中焦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传化失宜,故不欲食,饮食不化,二便不调;土不生金,母病及子,肺气不足,不能布化于皮毛,温煦皮毛不足,则微微恶寒。脾胃之气不足,阳气不能上升外达,因此说“乃阳气不升故也”。
本方的药物组成为黄芪二两,半夏、人参、炙甘草各一两,防风、白芍、羌活、独活各五钱,橘皮四钱,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三钱,黄连二钱,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组成。该方由六君子汤加羌独活、防风、柴胡、黄芪、白芍、黄连、泽泻、茯苓组成,此方从整体来看,是一个补益的方剂,六君子助阳益胃,重用黄芪,以补肺而固气;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除湿痛而升清阳;芍药敛阴而调荣止痛,又可防止风药伤阴太过。茯苓、泽泻,泻湿热而降浊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综观全方,遵《内经》“劳者温之”,“陷者升之”之旨,补中有散,发中有收,纵横开阖,升降相得,清温并施。阳气得“伸”,正旺而邪服。
升阳益胃汤主证脾虚、湿热、痰湿,寒热错杂,舌苔黄白厚腻为主要表现,脉象相对濡弱。本方证的病机在于脾胃虚弱,滞留中焦,阻遏一身阳气,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凡劳伤脾胃,痰湿内蕴,谷气不盛,阳气下陷诸症,都可用此方治疗。费伯雄在《医方论》中论到升阳益胃汤时,说:“东垣论饥饱劳役,阳陷入阴,面黄气弱,发热者,当升举阳气,以甘温治之。此真卓识确论,为治阳虚发热者开一大法门”。但对于上实下虚的患者,则应忌用,故费伯雄又说:“方中辄用升、柴,恐上实下虚者更加喘满。在东垣必能明辨,当病而投。后人若执定此法,一概施之,则误人不浅矣”。
总之,此方是以甘温益气之品,配伍祛风升阳药,使脾气健旺,清阳得升,浊阴得降,临床凡遇具有脾胃消化功能障碍者,只要其病机相同,不论其病位在肝、肺、肾、膀胱、冲任等部位的疾病,均以本方辨证治疗,皆可收到良效,足见异病同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