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龄作品欣赏II回首望去月正圆

回首望去月正圆

文/李松龄

月如屋,地为山,月圆夜照尽一山秋。月里装满围屋深思念,月下铺满圆圆长追忆。客家人古时从中原迁徙而来,带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根基饱受迁徙之苦,崇文重教,而这些又都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这个考试又恰恰在秋季进行,中秋前公布高中者,人生的高潮与天上的胜景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此时此刻,传承着“圆”文化的客家人,喜欢圆的物象和圆满结局,赋于圆月亲切感,因而使梅州文化之乡的客家人中秋节过得跟春节一样隆重热闹,对这个节气的重视客家人一直保持至今。
我们松口古镇的客家中秋,火德伯公传承:农历八月十三祭祖,八月十五中秋夜敬天神接月华。农历十三这天上午,全家到祖宗墓前祭祀,把中秋当作清明过。在爽爽秋风中温暧旧人的记忆,在霏霏秋雨里寻觅先祖的风骨。在这里盛物的器皿都是专用的,所准备的祭品都是家中最珍贵的,恭敬而神圣。祭祀形式跟春节一样高:墓前摆在最前边的是清茶五杯,其次是湛满自己酿造的淳甜的客家娘酒五个酒碗,碗上放着祭祀专用的红筷子。接着是重中之重的三牲,祭祀三牲中的大公鸡,必定是自家养的当年最肥最大的公鸡,端坐于正中间,鸡翅末尾折向后方直指上天,两翼插上筷子,鸡头昂扬向上,鸡的左边是鱼右边是肉。最后一排是五个斋盘,一定有柚子,一来是祖先生前常吃的水果,二来柚子的兆头好,柚音通又,好日子又来,吉祥福气又来。有用刚刚收割的新米做成的发粄,加点红曲,红红顺顺年年有发。地里刚收成的花生,成串成串的象征多子多福。还有桔子树上刚剪下的大桔,大吉大利。
点香拜过,阿妈急急忙着准备中餐,今天中午所有的亲戚全家都来我家吃饭,忙碌异常。
阿姨照常接到我阿妈的邀请,八月十三到我家来过八月半。十二那天,阿姨早早准备着,这边拿一点黄豆,那边盛一些花生,拿上精心留下的自做薯粉,随便装上一大蓝子的番薯,再看看地里还有什么好拿的,家里穷,夫妻俩都在耕田,丈夫老实巴巴,四个小孩的费用不小,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幸亏有这个妹妹,家境好些,人又豪爽,常靠她的接济得以度过一个个难关。她心里盘算着如何让上课的小孩也能够大吃一顿,解解馋,趁便把这些东西送给妹妹还能换回帮衬家用的钱,想着行着一天紧紧张张很快又过去。第二天,阿姨换上妹妹给她的衣服,昨天用了从牙缝中省出来的一碗米汤,先将衣服弄湿后再淋上米汤后慢慢晾干,这样自然挺括了。她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穿过这么好看的衣服,走在比自己年轻几岁的丈夫身边,衣服嗖嗖嗖响,觉得多精神!尽管双手提着重物,脚步却异常轻松。从公路行入小路,她看见了叔公带着他的小儿子也是来妹妹家过月半的,手中同样提着自家的土特产,互相笑问,心知肚明。走到门口半月池塘时和姑一家也到了,她的两个女儿扛着一箩筐的番薯,大家打着招呼会心地笑着。于是,一行人熙熙攘攘热热闹闹跨过禾坪穿过横屋来到西式风格的后围,叔公说,等一下,他安排儿子跑着去告知我阿妈,于是,赶忙放下手中忙活的阿妈,边跑胡乱在身上擦干着手,边喊我们姐妹全家一起出来迎接客人来了。
陈根深/摄影
入得屋内,有二十多间房屋的后围呈方形二层楼房,房间门口全部由二米多宽的走廊牵起,走廊面前是一根根高大的方形水泥柱,走廊尽头是我家的厨房,有四个房间二层楼房上下厅堂及天井,浓香从这很大的厨房区域飘出来,啊,久违的肉香!仿佛神仙过的日子,满厨房的食物使人的肠胃绞痛,似一根弦紧紧拉着,嘴里忍不住啧咂起来,待会开吃,撑死的心都有了。从山的深处走来的舅婆太惊奇地问:这是什么?不用柴火也能升火的?能煮好饭?最先使用煤炭的阿妈说:这很好用的,买煤粉便宜一些,放水搓匀后,拿一饭碗,舀半碗压实晒干即可点燃。
小孩子四处跑开了,大人们帮忙的帮忙,帮不上忙的就在这大屋里闲逛,小姨嫁得婆家家境苦,不住地羡慕着:我要是嫁有这样的二间房,累死都甘愿,么食都甘愿。舅姆说,这里的杂屋也比我们的住房还大,我们真是住在斗笠大的地方了。住人的房间门口都挂着竹门帘,帘的上方系着一个古老的小铜钱。房间进门的对面是窗子,窗旁摆着四尺八的雕花大眠床,床雕全都是凹雕,凹处全都上了金粉,闪闪金光。龙凤呈祥、菊竹兰梅、葡萄牡丹、床正面的两个脚,雕成虎脚,漆上金漆,虎虎生金,分外耀眼。床里边铺着印尼来的滕席,已经用得乌黑发亮。
众人欣喜欢聚喝茶吃果后,见我们姐妹俩蹦蹦跳跳着从厨房来到大厅摆桌椅了,三张八仙桌的菜很快也上好了。肉丸汤、姜汁鸡、炸猪肉块、炸鱼块、炸肉丸、梅菜扣肉、酿豆腐、红焖猪肉、鱼肉炒米粉等等,放得八仙桌要加宽,盘碗紧紧挨着,“哇,阿妈,那么多肉!”说完急急下筷,被阿姨打了他手掌一下,他红了脸。大家等长辈挟了菜后,稀里哗啦直至肚子不能装。
开席后,阿妈才小跑着从厨房来到厅中桌旁,热情招呼说:“煮得不好,请大家多包涵。以前我们家剩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不会招呼客人,慢慢亲戚间都疏于走动,现在,我虽已不教书,专门回家来服侍瘫痪的老阿婆,本该是我作后辈要去拜望长辈的,无奈老人时时需人照顾,小儿嗷嗷待哺,所以斗胆希望你们常来赏光。请大家尝尝我的手艺吧。”舅婆太说:“我们家在深山,出入不方便,日子又穷,来了怕你们笑话。”阿妈紧接着说:“这是哪里话!你能来是瞧得起我们家,大老远来了就多住几天吧。本来,我作为晚辈是应该先去拜访舅婆的,无奈老人小孩都离不开人照顾,请多谅解。”叔公高兴地说:“我最喜欢喝你自酿的娘酒,谁做的都没你的这么甜!酽着醇,醇厚着一种滑爽,真想一杯又一杯。”来来来,大家尽兴吧。于是你来我往,桌面异常热闹,真是传杯洗盏,儿女喧哗啊。阿妈以她神奇般的手艺,博得众人尽欢,从此,我们家的节日总是这么的热闹非凡,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穷乐趣,也学到了很多客家人待人接物的礼节,更多的是了解了大山深处的亲戚是如何受山区制约穷得难得享受一顿大餐,穷得自己出产一点土特产都要去换钱才能解决日常开支。更使我懂得了客家人的节日是和亲戚朋友搞好关系的重要手段,族内睦邻团结友爱,这也是客家人的祖先家训。
到了八月十五接月光,盼满月大人们是非常虔诚的。天空是无比阔大的圆盖子,圆圆地罩在方形的一望无际的大地上。圆是天道,圆是神,圆有无穷的神力,所以当一年中最圆最大的天上的月亮出来时,就有了敬重神灵的敬重月亮的思想。小孩人人心里禁不住满心的喜悦,好象这晚的月光是从心里升起来的。早早地草草吃过晚饭,急急等待圆月高升。夜色下,我们的围龙屋伏在大地上,像先辈用浓浓的墨汁画出大大的圆。八仙桌对着月光出处,上摆月光糕,它形似满月,用粘米加糖,放在有花纹的印模里压制而成,就这么简单。这是客家人的传统月光糕,从中原迁徙下来就一直保持的遗风。迁徙艰难中,买不起月饼,但一定买得起这一廉价的月光糕。一定记得起遥远的中原故土。有四四方方的切糕,它用粘米加糯米加芝麻加蜜饯冬瓜条加炒香的花生仁制成。还有圆圆的猪肠糕,当然形似猪肠了,里边有一圈一圈的红线条,是用糯米制成。当然还有月饼,有自已地里的花生、重要的还有山上种的柚子,家家都少不了,一是蜜柚正是成熟期,满地是柚。二来打开柚子的过程我们叫杀柚,老人说,一切邪气都吸附在柚皮中,剥除净尽,把一切邪气都杀掉,去邪消灾。三来柚子确实有开胃消食功能,能让中秋吃食的腻气消解。还有一种风俗是元末驱除鞑虏的精神的传承,那时的岭南山区,鞑子南侵,这里的人民奋勇反侵,恰逢中秋节,便用鞑首祭月。后来这里的人民改用芋头代替,一直保持到现在。我们客家人就用田里刚收成的芋头,刨丝,经油炸后即成芋丸,成了著名小吃。我聪明的阿妈每年还会特别熬出一大圆碗桂圆莲子红枣汤,一来是供奉祖先,让吃了那么多易上火食物的祖先润一润喉,二来兆头好甜甜顺顺,三来实实在在让小孩子们泻泻热气,再者先喝了汤,就吃不下那么多上火的食物了。
眼巴巴地,月光出来了。一声喊,喊醒了天下月光。于是,大人领着小孩们拜月光,求月华姐姐保佑合家平安顺境。等待又是这么漫长,阿太指引着我们小孩读月光,一会儿嫦娥在奔月,一会儿张果老在砍桂花树,并告诉我们这是纯道教的月。而佛教进来后,佛道交流于是有了月光菩萨,有了捣药玉兔的俗气。你们看,看看你们找到了什么。年幼的我多么企盼能有一个上天梯,上到天顶看个究竟,上到嫦娥家里看看,问问张果老为什么想不明白老砍五百丈高的桂花树而不倒?问问自愈的桂花树你的神奇在哪里?你们都有什么心思?你们是否想到幕后老板的天帝?何苦几千年几万年都在一起顶!再去看看玉兔是否在乱捣药?月中是否有蟾蜍?阿太突然叹道:“能象以前一样有对山歌多热闹啊!”她额头上的皱纹象山一样深。可惜九十年代公园里恢复对山歌了,阿太却不在了!
终于等到香燃到一半,焚烧财宝后,“小孩子们,喝甜汤啦。”阿妈一声招呼,我们跑到大圆碗甜汤前,只见月亮躺在铜镜般圆形的甜水中,甜甜顺顺,暖暖融融。我们客家人一直仿效着唐高宗李渊分食月饼的习惯至今,阿妈认认真真切开月饼来分食,这些月神享用过的祭品,每个人都要吃到,才能得到月神的赐福,吃后小孩子变乖,大人们有福气,事事吉吉利利。草草吃过以后,小孩们追着月光跑,而月光却象神机妙算的老人,无论你跑到哪,他都比你先到达,让人越想越追。追着追着,顽皮的小端唱起了童谣:
月光光   秀才郎
骑白马   过莲塘
莲塘背   种韭菜
韭菜花   结亲家
亲家门口一口塘
养个鲤麻八尺长
长个拿来煮酒食
短个拿来换新娘
换个新娘矮墩墩
煮个饭呢香喷喷
文文静静的小二说,才不是呢,我阿太教的是:
月光光   夜夜光
骑白马   过莲塘
莲塘背   种韭菜
韭菜花   结亲家
亲家门口一口塘
放条鲤麻八尺长
鲤麻肚里做学堂
做个学堂四四方
兜张凳子写文章
写得文章马又走
赶得马来天大光
一向横蛮霸道的小强嘟着嘴,一副将军的派头:你们这些虾兵蟹将说的都不对,应该是:
船来等  轿来扛
一扛扛到河中心
虾公老蟹拜观音
观音脚下一堆禾
打到三担过一箩
箩面上  一本书
送给阿嫂做鞋面
上个鞋面正滴滴
送给阿舅做生日
如花的少女们则在禾坪正中,摆上供桌,放好供品,不同的是桌上放有一菜蓝,香炉点上三枝香,旁有一大碗水一双筷,一少女双手合十,虔虔诚诚双目紧闭,向月扣拜,请月华姐姐下凡来:
菜蓝姐,菜蓝姑
八月十五请你下来聊一通
大姑也好来,二姑也好来,顶尖三姑唔好来
大串锁匙有你带,细串锁匙拿你开
你要来,尽管来,唔好半路搞滑苔
你要归,只管归,唔好深山搞鲁箕
长苎有你迹,短苎有你归
地下唔知天上事,请你下来要问知
由这位少女作代言人,月神与俗人开始对话,话语是通过少女的手,她用筷子沾水写在桌上,当时的人们最关心的是来年的收成,期望有个五谷丰登的好日子。圆圆的月亮站在圆圆的碗中,解说着世间圆圆的心事。
知道世间愁事也恰是中秋始,那个特殊年代的中秋。入夜,阿妈让我们小声再小声,偷偷从菜园后门接进两位非亲非故的客人,她们是我小时候的保姆阿麦(据说南洋客家人这样叫阿妈)和她的小女儿,看着她们惊恐又喜悦的心情,看着她们为苦难而落泪时,我才知为秋而愁。我刚出生时,阿妈学校天天上夜课,只好请了这个响应祖国号召回来建设新中国的侨胞帮忙带小孩,因为她那时只会带小孩什么活还没来得及学会。过几年,阿麦的老公被诬为海外特务遭乱棒打死,人们见她们母女惟恐躲避不及,这以后,我们家中常有她们的身影,日子过不下去了,阿妈是她们的靠山,阿妈让阿麦母女感觉到人与人之间还有温暖,人间还有真情在,直到阿麦的大女儿有能力接她们到广州去为止,可那时我们家成份也高啊!因此,她成了我永久的阿麦,至今亲如一家。庆幸的是,阿麦的丈夫八十年代中也平反了。
天上月儿圆圆,心上月儿难圆,莹莹清夜苦,风不定,帘卷鸟惊花落枝,心似拔琴弦!客家男人多外出谋生,我阿爸也不例外,夫妻二十多年两地分居,为了节省来回的旅费,他们从来没有在中秋这个被视为月圆人圆的团圆日子团圆过,而阿妈为了挽救阿麦一个快毁灭的家庭,年年中秋年年牵圆,阿妈总是虔诚地敬拜圆月,祈求天下人间的团圆。从此两家留下了珍贵的友谊,也给我们的成长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不论什么时候我都认为自已很富有,无论什么时候想起心中都很温暖,无论什么时候回望,月儿都是圆圆满满的。

作者:李松龄

松龄简介:客家松龄、李松龄,广东梅州客家人。毕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北京大学进修学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北京作家报专栏作家、散文选刊签约作家。曾在《人民文学》、《安徽文学》、《红豆》、《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曾获中国百篇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多篇作品入选《十年精品优秀作品》及文学丛书 。出版25万字专著《客家松龄》,获孙犁散文奖及中国散文论坛大赛一等奖。出版合著《客家古民居——梅县卷》,获梅州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17年叶剑英元帅诞辰,出版合著《叶帅故里——雁洋》。

(0)

相关推荐

  • 客家人,中秋是这样过的,满满的回忆感!

    ☟☟☟ 客家人过中秋时有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中秋节,客家民间也称"八月节"或"八月半".客家人十分重视这一节日,月亮在这一天最圆,客家人 ...

  • 李松龄║客家墟日的百年约会

    啊,是我儿时的时光回来了吗?拉着阿妈的手,一蹦一蹦地跳在田野通往墟上的路途中,庆幸自已不因无缘赴墟而大哭,不因无缘赴墟而打滚.阿妈,到了墟上我要吃爽爽的肉丸子,还要吃韧韧的味酵板,还要吃凉凉的仙人板, ...

  • 松龄作品欣赏II客家女人

    客家女人 文/李松龄 夜色渐浅,晨光未至,灰蒙蒙大地一片寂寥.突然,"嗨--嗨--"两声,健硕的水牛听懂了阿君嫂的第一声问候,默默下田去.可它还被美梦纠缠着,再睡一会多舒服呢,前面 ...

  • 松龄作品欣赏II胞衣迹 ,我们频频回顾念念不忘渴望厮守

    客家人的故乡在中原,千年不断的迁徒,在乡土中为客,又"客而家焉".其间,客家妇女的吃苦耐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客家妇女成了客家精神的象征.因为传统的客家思想:男人以厮守家园为耻,以 ...

  • 松龄作品欣赏‖客家人“打吊聚”【客都推荐】

    打吊聚 文/李松龄 客家人"打吊聚",在民间一直流行.原本是物质方面的"吊聚",后来也发展到精神方面的"吊聚".勤劳的客家围龙人,在物质生活 ...

  • 松龄作品欣赏‖端午常青【客都推荐】

    端午常青 文/李松龄 久违的龙舟水又到了,梅江河水飘飘摇摇,潋潋艳艳,一层又一层,一圈又一圈,摇溢出儿时的光影,心便也跟着飞翔起来,看到那山青水秀之地,龙舟之乡,怎不让人忆端阳! 客家人称端午节为过节 ...

  • 松龄作品欣赏‖梅江水【客都推荐】

    梅江水 文/李松龄 梅州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一水",要应付八山及一分保命的田,可见水对客家人来说,是多么的稀珍! 客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以水稻为主,水稻有收么收在于水.过去,靠山 ...

  • 松龄作品欣赏‖石狗金狗和狗

    石狗金狗和狗 人的一生有很多无奈,岁月有时也无奈得让人只听见声声叹息. 在客家人的历史深处,有一种动物,确切说来是石雕的动物--狗,它曾伴随着客家人的南迁一路走来.上古时代,汉民族以龙为图腾,而南方的 ...

  • 李巍松经典作品欣赏03

    李巍松经典作品欣赏03

  • 李巍松经典作品欣赏02

    李巍松经典作品欣赏02

  • 李巍松经典作品欣赏01

    李巍松经典作品欣赏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