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只是个文化符号,民族融合从魏晋就开始了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华夷之争。华夏族由于其经济上的相对富庶和文化上的明显优势,因此在民族心理上有着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由此华夏族把周边的少数民族蔑称为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然而汉族在后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血统上的意义随着周边民族的融入而逐渐淡化。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古老的少数民族相继融入到了汉族之中。这种以汉化为主的民族融合对华夏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的不断汉化,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到华夏民族的血管中;另一方面尚武好战的少数民族不断地唤醒汉人由于稳定的农耕生活而日渐淡化的尚武精神。
早在先秦时,由于华夏文明的强大吸引力,就有周边的少数民族主动地融入到华夏族之中。最主要的是西戎之秦,及南蛮之楚。这两国都不是华夏族类,然其通过争霸战争取得了中原各国的认可,终摆脱了蛮夷身份,后来以华夏正统自居,结果为华夏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恰恰是这两个非华夏正统的族群。这两国都是尚武之国,民风彪悍。他们的加入使被礼乐文化弄的内敛含蓄的中原文化重新焕发出了刚健尚武的生机。秦人和楚人用后来的非凡业绩给华夏族交上了满意的答卷,终成大汉族的主体族群。
华夏民族在吸纳中发展,在民族融合中不断壮大,它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四夷之族虽被华夏族所鄙视,但只要他们认同我们的文化,遵从我华夏礼教,皆可接纳为我华夏之一员。汉朝时汉族正式形成。
汉民族在经历了汉朝三百年的光辉历程,其骄傲和自信在不断积淀。终汉一朝,对中原文明威胁最大的北方匈奴始终被阻挡在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之外。但到东汉末期,分布在西、北边疆的鲜卑、匈奴、羯、氐、羌五族陆续内迁。其中的原因不光是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上的吸引,更重要的原因是汉统治者为补充内陆居民的不足,招引和强制他们入居内陆。到晋武帝时,内附各民族由于种种原因开始反晋起义,晋武帝之后,内迁胡人势力渐大,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此时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流域,对晋都洛阳成包围之势。到晋惠帝时,由于八王之乱,不堪压迫的内迁胡人乘机作乱,中原地区由此开始了130多年的大动乱、大分裂时期,北方长期陷入战乱,西晋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
永嘉之乱对华夏文明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如果说重生需要剧痛,那么五胡乱华对华夏文明而言就是再生之痛。一方面,五族乱华使华夏文明遭受了巨大破坏,中原汉人差点被屠殆尽,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另一方面,五胡入迁之后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一半汉人随晋室南渡,他们逐渐于百越各族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也加速了中国南方的开发,使之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从而拓展了华夏文明发展的空间。
滞留北方的汉人又与鲜卑等族相融,所以五胡之中的鲜卑族由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全部融入汉族之中,而羯族,匈奴在冉闵发动的民族复仇中基本被杀殆尽,羌、氐中的一部分融入汉族。少数民族的汉化,尤其是鲜卑人的汉化,为以后隋唐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永嘉之乱,开创了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的先例,北方成了各族争雄的舞台。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竟出现了十六个国家,其多为胡人所立。胡人多凶残好杀,野蛮未化,强盛之时控弦百万,然其政权多不长久。这期间也诞生了一些雄心勃勃的少数民族帝王,他们和那些有作为的汉族帝王一样也想一统中国,其为华夏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者来源:钻木取火
来自: 终南居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