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10种表现,说明你把他教育得很好
来源 | 女儿派(nverpai)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的教育得失。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10种表现,说明你把他教育得很好。
孩子学会了控制情绪
“学会如何控制情绪的孩子,长大后更自信,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态度也更积极。”
孩子可以想哭就哭
孩子不会被坏心情打败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屡有发生,而使孩子走上绝路的,在大人看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孩子取得怎样的成就,而是他成长为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他们输了比赛不气馁,考试差了不沮丧,即使被批评了,也不会被坏心情打败。
支撑他们走出低谷的,唯有爱和鼓励。
有远见的家长懂得对孩子“察言观色”,及时捕捉孩子的心理变化,实时疏解孩子,避免孩子“钻牛角尖”。
如果孩子还不能释怀,可以带孩子打球、旅游、看电影,用各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打败孩子的,也许从来不是糟糕的人和事,而是他背后的孤立无援。
有情感支持的孩子,即使遇见困难,也有底气自如应对。
孩子懂得欣赏自己
把孩子养得自我感觉良好,这其实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因为他乐观、自信,懂得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不因成绩不好而自卑,不因比不过其他同学而妄自菲薄,也不因别人的评价影响自己的判断。
这样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更高,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而这样“高价值感”的孩子,靠的是父母赋予价值。
心理学上有一个“镜中我”概念,即人通过镜子认识自己的外貌,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我。
孩子的价值感,就源于父母这面“镜子”。
父母认为孩子可爱,孩子便觉得自己可爱;
父母认为孩子优秀,孩子便觉得自己优秀;
父母认为孩子好,孩子便觉得自己好。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决定了孩子与自己的相处方式。
懂得接纳、尊重、欣赏孩子的父母,才能养出同样接纳、尊重、欣赏自己的孩子。
无论何时何地,孩子都能亮出信心
孩子能体会到独处的快乐
如果你的孩子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不要轻易打扰他。
能享受独处的孩子,才能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保持高度的专注。
这种孩子学习效率更高,更善于静下心来独立思考,不会轻易被外面的声音影响自己的判断,更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如日本作家午堂登纪雄所说:
“任何成长的节点和对生命深刻的理解,都必须经历独处和内省才能到达。”
羊群结伴而行,猛兽独自成行。
独处,也是成长的力量。
让孩子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有一段独处的时间,能够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在热闹中失去的,也能在独处中找回来。
孩子总是沉浸在阅读里
让孩子“以书为友”,才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经常有人疑惑:过去的孩子也挨骂也还挨打,为什么心理问题没有这么多?
我们作为过来人都知道,小时候不但父母打,老师也比现在更严。
但我们小时候有更多的时间玩,一玩起来,大人的唠叨、批评、打骂全部都抛之于脑后了,排解烦恼的机会有很多。
不像今天,孩子本该玩耍的时间全部用来刷题和学习了。
殊不知,玩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式。
脑科学家洪兰说:“玩不是学习的敌人,而是学习的伙伴,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
孩子玩耍时更专注,大脑思维更灵活,而且还能在跟同龄人玩耍中发展社交能力,能多方面提高综合素质。
孩子懂得与人为善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良善的底线,长大后很可能做出违背道德或者法律的事。
轻则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危害个人发展,重则伤害他人,危害社会。
与人为善的品质也要从小养成,千万别以为小时候没学过的孩子,长大突然就懂了。
恰恰相反,儿童时期没被教育好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
所以平常我们要教会孩子热心助人,关心他人,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善意。
孩子拥有让人羡慕的好睡眠
一个妈妈发帖求助:孩子晚上翻来翻去睡不着怎么办?
家庭教育专家朱芳宜指出,孩子入睡困难一般是因为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情绪焦虑,孩子白天情绪积压过多,晚上放松时就释放出来了,干扰得他睡不着。
二是没玩够,孩子的精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控制运动的小脑与大脑不平衡,也会造成入睡困难。
睡不好的孩子不但影响身体健康,白天还会出现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能力下降等问题,影响学习。
孩子每天都能睡个好觉,其实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体现。
因此,家长不仅要在临睡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建立固定睡眠仪式,睡前给孩子讲晚安故事、陪读,或者轻摸孩子后背,帮助孩子放松情绪。
白天还要保证至少1小时的户外运动,让孩子尽情释放情绪、多余精力。
另外,临睡前2小时不要让孩子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蓝光产品,避免大脑过度兴奋。
晚上大脑得到充分放松的孩子,白天才有充沛的精力好好成长。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示范。”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本文系女儿派原创。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