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亲鄙视链:30岁以后,残障也嫁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式相亲的短片,在相亲场上充满套路,每一句话都暗含计算和刀光剑影。

    短片以夸张搞笑的形式反映了相亲场上的利益计算。

    而现实世界的相亲,比短片更夸张。

    催婚已经成为家庭目标

    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一个月。很多人已经沉浸在即将放假的喜悦。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现在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即将被支配的恐惧。

    因为,春节又被广大网友称为“家庭催婚盛典”。

    不管条件好坏,到了年纪还不结婚,家长们就会无限焦虑。相亲、催婚已经成为了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

    逢年过节,你经常能听到无比熟悉的催婚语录:

    “什么时候带男/女朋友回来看看?”

    “XX你咋还不结婚?过两年可就不值钱啦。”

    “别挑三拣四的了,这几年是你挑别人,过几年可就是别人挑你了。”

    在大部分家长眼里,不管你是否情愿,心理是否准备好,只要到了一定阶段,结婚生子就是最重要的目标。

    现在的公园广场舞和相亲角各占半壁江山,树下串满了征婚启事。经过几年的成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单身超市”。

    大爷大妈为了儿女的后半生,长期蹲守风雨无阻,来公园就像上班一样。

    于是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

    #东北大爷零下20度帮女儿相亲#、#严寒难抵相亲热,公园相亲场面堪比年前赶集#

    父母为儿女的婚事操碎了心,亲戚们也过分热情。有适合的姑娘小伙逢人就介绍,就连多年未联系的小学同学也不放过。

    在相亲界,30岁以上单身男女是相亲的主力军。不管你自身条件如何,年龄一到,就成了下方的表情包。

    20出头的女孩是香饽饽,市场广阔;

    25、6是尴尬年龄段,父母已经开始口头催婚;

    27、8就是大龄剩女,已经没有太多挑选的余地。

    30、30+的女生没嫁人,在相亲界已经被安排给二婚人士。

    在现实中就有6旬母亲跑三地为37岁硕士女儿相亲的新闻,条件是只要人品好,离异都行。

    还有一位83年女孩曾经在上海公园相亲角举牌征婚被群嘲,父母们问到她的年龄时脸色就变了,甚至有人直言:女人过了30岁就像郊区房,男人有钱也不会买。

    中国式相亲,就是一部畸形婚恋观的发展史。

    中国式相亲,堪比“人肉市场” 

    进入到相亲角,仿佛走进了“人肉”市场,未婚的男女青年们被物化,贴上标签,等着被其他家长挑选。

    至于感情、价值观、性格等,没人在乎。

    相亲已经成为了一场精准的匹配游戏。

    而且,还存在鄙视链。

    在金星主持过的一档《中国式相亲》的节目中,为我们进一步揭露了相亲界的鄙视链。

    户籍、房产和收入成为三大硬指标。

    月薪两万的程序员,有房有车没有本地户籍,相亲的姑娘月薪四千,本地户口。

    程序员被姑娘的妈妈鄙视了:外地户口,那你们挣的再多也没用,我们找本地户口省了多少事。

    车和房,都比不上一个户口本来的实惠。有人甚至说:没有本地户口的,不考虑,有本地户口的,姑娘到30岁,残障也接受。

    更奇葩的,还在后面。

    除了户口本,房子也存在鄙视链:城区看不起郊区,学区房看不起非学区房,楼房看不起平房,三居室看不起两居室。

    而收入的指标更夸张,网上有人总结了一份相亲价目表。

    市中心有房,七座以下高等轿车,月薪5万以上,硕博士或者海归,是顶配;

    市区外有房,七座以下中高等轿车,月薪2万以上,本科或者硕士,是高配;

    郊县有房,七座以下轿车,月薪1万以上,本科,是标配;

    远郊有房的,是低配;非本地户口,是简配;

    上海的一位大爷的相亲言论,直接让网友炸锅了。

    他女儿93年,征婚主要看学历和人品,认为有学历就有钱,至于月薪5千、1万的就是讨饭。

    物质已经沦为了匹配与否的第一指标,相亲就像在菜市场买菜,过滤掉烂菜叶,看中就挑走。

    至于爱情等虚无缥缈的东西,以后再慢慢培养。

    经过这样高精度匹配得来的相亲机会,就一定靠谱吗?

    在相亲之前,你都不知道对方是人是鬼。

    有的相亲对象,把抠门发挥到了极致。

    有一个重庆的姑娘自己开了美妆店,男方是某国企员工。

    初次见面,男方点了店里最便宜的三道菜,看电影要求AA制,表白红包发了5毛2,姑娘没答应还嘲讽她太市侩难怪找不到男朋友。

    有的人,还有家庭歧视。

    有一姑娘发帖说,自己在相亲时,男方妈妈知道她有弟弟后,直接拒绝。对方妈妈怕娶回来有弟弟的媳妇,养老的时候拖累自家,亏本的卖卖绝对不做。

    还有的人,后悔把女儿培养的太优秀,找不到结婚对象。

    在北京,一位父亲为女儿找了八年对象未成功,只怪把女儿培养的太优秀。女儿曾赴海外留学,目前在高校任职。

    相亲条件里写着:“寻不到1米6的、无独立住房的、月入2800以下的、大我一轮的……

    面对这样的要求,自身条件不差的女儿,不知道得有多屈辱。只要能结婚,性别男就可以?

    相亲看起来就像一场买卖,太优秀的“没人要”,只能自降身价,来匹配和凑合大多数人。有的还得把博硕学历降到本科,才好找对象。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只感到荒谬和悲哀。都9102年了,人家辛辛苦苦学习奋斗为社会做贡献,凭什么只有结婚嫁人才能被证明有价值?

    还有不少家长,是诈尸式催婚。

    孩子在大学时不让谈恋爱,怕耽误学习,但一出校门就急吼吼介绍对象催促结婚,怕过了年纪会晚婚晚育。

    中国式相亲、催婚,反应了中国社会的焦虑,世故和市侩。

    相亲,让无数人失去了自我,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生娃而生娃,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让青年人沦为被社会观念绑架的悲剧。

    你该明白什么时候结婚,该和什么样的人结婚

    相亲由于目的性太强,过程比正常恋爱的要快好几倍,只要男女双方看着还行,条件一匹配,结婚生子一步到位。

    有网友说,自己喜欢的女孩去相亲了,相亲对象连续几天只见过7次面,就去开房了,三个月闪婚。

    更快的,用一年的速度完成了相亲,怀孕、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

    在这里不是说相亲一定不成功或者不好,只是如果把相亲当成快速匹配的一种手段,随随便便就把自己的一生交到陌生人手里,对自己就太不负责了。

    在这种情况下结婚,一定会有一个happy ending吗?

    不,那些结婚早的人,现在已经开始离婚了。

    没有一个充分适应和了解过程的婚姻,多半只是增加了失败婚姻的案例,有的离异后还得带着娃,多苦多难只有自己知道。

    和错误的人结婚,代价就是一辈子。

    我们的一生,活在别人审判下的目光太长时间了,父母给了我们生的机会,但人生是自己的,至于那些看客的眼光,关他们什么事?

    结不结婚,什么时候结,和谁结婚,你说了算。

    那么,到底什么情况合适结婚?该和什么样的人结婚?

    著名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相关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

    当我们放弃了完美主义: 我们应该了解到结婚对象是不完美的,总会有缺点和难相处的时候,我们要包容TA,并且找一个同样可以包容你的不完美的人结婚。

    当我们准备好去爱,而不是被爱:我们更应该在愿意去“爱人”的时候结婚,而不是执着于“被爱”。想让婚姻顺利,应该优先考虑对方的需求。对方也应该有这样的觉悟。

    意识到爱人间并不总是那么合拍:从长期来看,不存在始终合拍的两个人,只是有一方会妥协。两个人终究是不同的,最适合我们的人,不是品味相同的人,而是可以协调彼此不同品味的那个人。

    婚姻绝对不是简单加减法,可以一蹴而就。工作前我们都知道要先学习接受教育。婚姻这门课程更加复杂,结婚前有太多功课需要我们去做了。

    草草的相亲就结婚,婚姻或许也会更早下课。

    你想要什么?答案只在自己手中。如果结果不如你所愿,就在尘埃落定前奋力一搏。

    愿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便披荆斩棘,丢失怒马鲜衣。

    你的人生,自己做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