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物院中原楚系青铜艺术馆掠影下篇:刘柯分享
河南省博物院
中原楚系青铜艺术馆掠影下篇
刘柯分享
“樊夫人”铜匜、铜盘
春秋(前770-前476年)
匜高20厘米,长35厘米,宽16.1厘米
盘高13.3厘米,口径35.5厘米
1978年河南信阳平桥西出土
盘浅腹,两耳,平底,圆足。腹外壁装饰窃曲纹,圆足饰斜角云纹,两耳饰重环纹。盘底铸铭文:“樊夫人龙嬴自乍(作)行盘”。
匜前部有宽流,后有龙首状鋬,腹微鼓,下有四条扁状鸟形足。口沿外饰带状窃曲纹,流与腹下饰瓦纹,鋬外饰重环纹。盘底铸铭文:“樊夫人龙嬴自乍(作)行也(匜)”。
"王子午"升鼎(附匕)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通高62厘米,口径62厘米,匕长63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此鼎侈口,立耳外撇,束腰,鼓腹,平底,兽首蹄足,器身有六条怪兽,昂首卷尾,攀缘附壁,器表装饰浅浮雕蟠螭纹、窃曲纹和垂麟纹。器内壁及底部有铭文14行84字。该鼎为淅川下寺楚墓2号墓出土的7件列鼎之一。“王子午”即文献所载楚庄王之子,字子楚,楚康王时为令尹。
王孙诰编钟
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
1978年河南淅川出土
最大钟通高120.4厘米,舞修52.3厘米 铣间59.7厘米
该钟一组26件,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递减。钟身呈合瓦状,舞中有柱形甬,甬下部有环带形旋及长方形斡。钟腔正背两面共有柱形枚36个,口为弧形,内壁口边有调音所致的锉磨痕迹。这套编钟铸铭17篇,每篇内容相同,长达117字。这是目前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一套青铜打击乐器。
青铜神兽
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48厘米
1990年河南省淅川徐家岭9号墓出土
主体为龙首、虎身、龟足,龙张口吐舌,犬齿犀利,龙首上以六条蜿蜒纠绕的小龙构成兽角,背部曲形架上立一同样形态的龙形奔兽,遍布全身的龙凤纹饰,由翠绿色的孔雀石镶嵌而成。
镂空铜俎
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22厘米,长35.5厘米,宽21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俎面呈长方形,中部略窄切下凹,其下焊接四个凹槽形扁足。俎面与足均有矩尺形镂孔,其间填饰蟠虺纹与云雷纹,面上还有一周窃曲纹。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