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渡有缘人,请认识心理咨询的局限性
心理咨询或心理咨询治疗本身对于相当大范围的心理困扰有帮助。但并不是对于所有心理障碍症状的人都适合做心理咨询。
比如很多妈妈希望给其孩子做咨询,而我会提及希望结合家长访谈或者家庭治疗的方式,往往这类家庭不会做咨询,或者孩子被逼来一次,然后就不会继续再咨询;本身来访者的求助意愿不强,也就是一来可能并不是非常相信心理咨询,二来或许目前没有那么的痛苦,所以就是咨询几次或者一段时间,就会突然的不继续咨询了,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所以在心理咨询之前,往往我会用15分给来访答疑解惑,让其充分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的背景,还会推荐很多科普心理咨询的文字,让其充分的了解心理咨询,心中有一个合理的期待,这样是比较合适的,而不是匆忙做了心理咨询,然后来访开始后悔。毕竟我曾经遇到过2次做完咨询,要求退费的情况。
心理咨询师也就是有瑕疵的普通人,话说佛渡有缘人,而心理咨询师作为凡夫俗子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很多时候能够看到一些人和事情,可是还是无能无力,就比如我也明白父母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我可以理解他们,但是我不会去改变他们,毕竟改变他人本身只会头破血流。还记得很早之前,有个邻居家听说我学习了心理学,让我帮助其劝说其儿子改邪归正,然后我觉得这就是伪命题,本身不可能付费,孩子处于青少年,就是处于对抗,父母也不愿意去理解孩子,只是想着有个免费学过心理学的人,或许可以帮他们,他们也没有很强动力要改变的意思,这本身就是困局,我基本不可能帮助到他们。
那么到底哪些人是不适合心理咨询呢?
首先是对于心理咨询不了解,觉得心理咨询就是骗人,只是为了应付家人或者交差的人,还希望心理咨询能够给予免费咨询的人。
第二就是精神科的一些病人,一切以生物学为主的病人,有一些完全不适合心理咨询,比如所谓的癫痫,有些只适合心理治疗的为主辅助手段。比如精神分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在恢复期协助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建立社会功能。
第三,有一些心理障碍虽然是心理因素致病,或者其重要因素,可是心理障碍的特殊性,以及心理治疗的局限性。比如人格障碍的患者,尤其是反社会型、偏执型、分裂性型的病人,这些人在智力和意识方面没有明显问题。但是他们主观上不感到痛苦,因而没有求助的动机,要么在治疗到极难合作,对一切治疗努力都免疫,结果使治疗归于无效。
咨询师的充分评估的鉴别很重要,所以心理咨询师最好是有基本的医学基础,这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会比较更加理性和客观,并且可以更好鉴别来访者的情况,排除哪些不适合心理咨询的来访者。
很多时候,精神科大夫可能更加关注症状,而往往心理咨询师更轻视症状;事实上比较整合就是既关注症状,也关注症状背后的人,并且什么人得病比这个病更值得探索。
最后,听过几句话,我感觉挺好的,一个人有三次改变心理状态的机会,第一次叫做投胎,幸福的童年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有的不幸,事实上童年经历的确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去修复。
第二次是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为数不多的最自由选择和谁在一次的机会,一段好的关系的确可以疗愈一个人,有的人过去经历的确很不好,可是在一段好的关系中被疗愈,重新光芒万丈,当然这样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
第三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于很多人的确是重新审视自己的一次机会,可以重新在陪伴孩子的情况下,修复自己的过去的遗憾和确实部分,可是往往会因为自己过去经历欠缺,可能就会无节制的满足孩子,或者过分严苛的要求,就是不是那么平衡。
当然也许有人并不同意这三次机会,还有半次机会,那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个人想要改变,想要开始觉醒的非常重要的标志,意味着想要重新开始,过去这些太痛苦了。
如果从心理咨询师角度看待,的确心理咨询可能是重新塑造人生的一次机会,前提是有一定时间和金钱的自由,并且可以想要成长,愿意付出这些代价,还有就是选择契合的心理咨询师,这些因素都是非常重要。
建议大家对于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充分了解,再去心理咨询,最好可以填写来访者登记表,填写越详细,意味着可能咨询师对其了解越多,越节省时间,很多来访者很多时候开始绝得咨询费用贵,在我看来,这是明显的咨询动力不足,当然那些经济比较差的来访者,往往的确不会提及减少咨询费用的事情。
其实我的咨询收费有一定浮动的,对于中低收入的来访者,求助意愿强,我都会减少一定咨询费用,这种浮动一定程度比较灵活,不排除那些求助心比较强的来访者。
渡心人
执业背景:医学心理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时长:心理咨询时长1000小时以上,受督时长180小时以上;
咨询寄语:与你共渡心灵之河;
理论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人本主义风格
02
专业领域/Field/
抑郁、焦虑情绪问题;
亲密关系、人际关系问题;
学校适应、创伤疗愈(不含性创伤问题);
个人探索与发展、人生意义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