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前的春天
温州城来了一位瘦削安静的僧人
“清癯如鹤,语音如银铃”
▲1922年,弘一大师与寂山和尚(右)、周孟由居士(左)在温州合影。
在那个战乱纷扰的年代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
让弘一和温州相遇
因此,开启了温州近代文化史的一段“高光时刻”
弘一在温州留下了什么?
除了那些如今价值不菲的墨宝
还有他影响过的温州人
留下的生活点点滴滴
流传至今的趣闻轶事
……
在身边人的追忆中
他是持戒森严、严于律己的苦行僧
也是有血有肉、风趣幽默的平凡人
喜欢在温州街头“打路走”
会和吃瓜群众“八卦散讲”
……
时过近一个世纪
传奇的弘一大师
1918年,39岁的弘一在杭州灵隐寺出家。1921年农历3月中旬,弘一在南洋公学的温籍同学林同庄的引荐下,躲到了温州,“觅清净兰若,息心办道”。
▲弘一大师部分的印
除了换别名,还喜欢换寺院。他过的是一种合乎佛律的“云水生活”,一肩破行李和随身的经卷,赤脚芒鞋,说走就走,“处处无家处处家”。▲弘一大师在温州履屐寺庙分布图 (1921-1932) 制图 金星弘一在温州的12年就云游过多处寺院,尚存遗址的有茶山宝严寺、仙岩伏虎寺、郭溪景德寺、江心屿的江心寺。
▲宝严寺内弘一大师纪念馆外景
在温期间,弘一大师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庆福寺主持寂山和尚,曾拜其为师,称“温州为第二故乡,庆福寺为第二常住”。上个世纪30年代,江心寺的木鱼法师曾专门拜访了庆福寺主持寂山和尚和灵隐寺主持却非和尚,承蒙两人的口述,撰文记录下了弘一在温州的实况,也为后人展示了一个风趣幽默的弘一大师形象。当时的一些达官显贵以见到神秘的弘一为荣。据说,弘一大师驻锡江心寺的时候,对外的名字叫演音,还和寺院里的“吃瓜群众”一同散讲,八卦大红人“弘一”,可爱得很。管菜园的昌演误认为弘一法师是“懒汉”出身,经常使唤他到菜园去拔草。法师却很乐意接受,拔得很勤快,且干净。有一次,昌演在弘一法师面前吹嘘自己在虎跑寺见过弘一法师。法师听了便很滑稽地笑着说:“听了你说的话倒是事实,不是撒谎”。寺院知客了生经常到法师房里去坐。一次,发现他案头一本经里夹着一只旧信封,上面写“面交弘一上人”;便起了疑心问道“你就是弘一法师?”险些被识破的法师丝毫不慌,不愧是中国话剧第一人,演技过硬。他站起来接过信封说,“不是,不是,这经是从朋友处借来的”。了生问他有没有见过弘一法师,他答:“见是见了,只是见面不相识”。了生一脸向往地说:“我今年夏天要到杭州去,一定要到虎跑去拜望他。”法师却打趣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很平凡的人,经常东溜西跑,散漫得很,不值得去拜望。”▲上图左:江心寺,上图右:宝严寺,下图左:伏虎寺,下图右:景德寺。弘一大师在温州苦修佛法之余,也会漫步在温州街头“寻宝”。袈裟之下,亦藏不住他浓厚的文化情结。作为一个文化圈的“顶流”,弘一骨子里还是一个文艺青年。大师出家后,曾称:“耽玩世事,增长放逸,佛所深戒”,决心舍弃书法之外的一切艺术爱好。他笑答:“我的字本就是‘法’,求字就是求法嘛!” 他将书法艺术巧妙地转换为一种佛门善缘。
▲弘一大师在温期间的书稿
一次,他和寂山和尚从江心寺渡船到朔门,去城里逛逛。寂山和尚请他坐黄包车,他不肯,说逛城市还是“打路走”好。闲庭信步间,他“淘”出了温州许多文化“宝藏”!从朔门到南门的一路,弘一大师总是注意看街道两旁的招牌字,在大南门看到“叶三宝”三字招牌,便停步仔细端详,欣赏不已,称赞这三个字写得好,只是可惜下面没有署名,走了几步,又回头看看。温州金石大家方介堪后人藏有一支大斗笔,据传是弘一大师所赠。弘一大师在温州驻锡期间,方介堪是五马街上的一个设摊刻字的“小年轻”。或许,弘一大师正是逛街时,结识了方介堪,读懂了他篆刻作品中的“苍老之趣”。
▲1923年,弘一大师将赴沪上,摄于庆福寺。(前排左起周孟由、周群铮、陈祖经、郭志闳,后排左起:因弘、寂山和尚、弘一大师。)
一次,弘一路过温州城区万岁里,他看到简陋的叶震昌小客栈门口挂有一副藏头门联:“震川文派朋樽盛,昌谷诗题旅壁多。”弘一大为赞赏,“雅思渊才,叹为希有。”千金易得,知音难觅!原来他读懂了这门联精妙:震川指明代归有光,学者称震川先生;昌谷指唐代诗人李贺,著有《昌谷集》。当时,世道衰败,斯文沦落,想不到温州还有这样的高人,引经据典,缀为联语。弘一还留意到这门联的字也写得漂亮娴雅,神似唐褚遂良著名法帖《大字阴符经》。1928年农历十一月,弘一大师在致永嘉刘肃平居士信中,描述了自己看到叶震昌小客栈门联的激动之情,“安利”了这个有内涵的门联。晚年,他还回忆起这副对联。“余尝过其地,为之惊叹。”他的书法成就、楹联功力如此高深,却发自内心地欣赏温州街头的无名门联。
谦逊的弘一大师对温州这座“藏龙卧虎”的小城充满了喜爱和欣赏,逛街都能让他逛出名堂。弘一大师在温州12年,持戒森严,生活清苦,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到极致。他有一次去杭州,带走了庆福寺一副碗筷。刚到杭州,他便委托林赞华居士带还庆福寺。在庆福寺的时候,别人弃之不要的一双芒鞋,大师却向鞋的主人祈求布施。在他看来“不问而拿便是犯了盗戒”。温州学者吴天五(鹭山)曾有幸得见弘一大师。据他回忆,当时正值早春二月,天气较寒,弘一大师身穿一件蟹青色僧衣,神清骨秀,赤足芒鞋,衣着单薄。谈话时,总是正襟危坐,一问一答,了无多言。僧房里仅是一张破桌,一张旧床,一条草席和一顶旧蚊帐,别无他物。弘一大师吃饭时,很认真地“光盘”,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据身边人回忆,弘一饭后会倒一点水在碗里,洗一洗,喝下去。出家后,他常就着一碗咸菜下饭。大师说:“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据传,一次,弘一离开温州到上海。好友黄庆澜(民国初曾任瓯海道尹)在家中设宴款待,桌上有素鸡、素火腿等菜,十分丰盛。可大师每样只尝一口就离席了,人们以为他去解手,谁知他进了厨房,将抛弃的菜叶一一捡起,叫厨师烧起来给他吃,吃得津津有味。清心寡欲的弘一大师亦看淡生死。他刚到温州第二年,1922年秋天,他患痢疾,一天腹泻好几次,身体日渐消瘦。他躺在稻草编成的床垫上,对前来探视的寂山和尚交代后事:“朽人大病从死,小病从医,今是大病,从他死好。唯求师尊,候吾临终时,将房门遍锁,请数师助念佛号,气断愈六时后,即以所卧被褥缠裹,送投江心,结水族缘。”把遗体投入瓯江,喂养水里的动物。大师在后事的安排上,都充满了慈悲的心怀。寂山和尚连忙请来医生,幸运的是,尘缘未尽的弘一大师最终挺了过去!悲天悯人的弘一大师极喜爱唐人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市区中山公园内积谷山下新建纪念弘一大师的晚晴阁。南航 摄弘一大师身上非常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于:不屑事权贵,却对贫贱低微的人和小动物,满满都是爱。他在温州拒见高官,却为庆福寺的一位过世厨师陈阿林立传,缅怀这个贫苦的老实人。
弘一大师坐藤椅时,总要轻轻地摇动一下,以免椅子两根藤之间,有小虫伏着,被误伤。那时世面上的牙刷都是动物骨把,上缀猪鬃。大师每早漱口只用柳枝沾盐水刷牙。1928年9月下旬至11月初,弘一大师来到江心寺驻锡,主要的任务是为了编绘《护生画集》。《护生画集》理念超前,反对杀生,倡导保护动物。该画集由李圆净选材,丰子恺作画,弘一大师题诗。▲1929年版《护生画集》,丰子恺绘,弘一法师书,开明书店发行为了这本书,1928年6月19日至9月12日间,弘一大师在温州庆福寺先后10多次写信给李圆净、丰子恺,提出书的封面应新颖美观夺目,画稿画幅大小要称合等细节问题。除了书信来往,弘一大师曾多次往返温州和上海。
弘一大师一共为这本书创作了16首小诗,从艺术上说,他自称“颇为遗憾”,因为过于直白,文义浅薄,但为“保护小动物”,启蒙广大民众,弘一也是放下了“身段”。该画集1929年2月由开明书店印行,颇受欢迎。一时不同版本竟有15种之多。
▲弘一大师在温州著作颇丰:写下了出家人通俗易懂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堪称出家人持戒的“新华字典”;在温州创作了《清凉歌集》是当时佛教界难见的现代“音乐”;大师和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也是用艺术弘法的代表作品。
《弘一大师传》 陈慧剑 著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3年9月版《呀!弘一》 林清玄 著 湖南出版社 2007年9月版《我欢喜生命本来的样子》 李叔同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5月版《弘一大师温州踪迹》 戈悟觉 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年10月版《弘一法师初到温州的实况》 作者 木鱼(写于1988年11月15日) 载《鹿城文史资料》第四辑《大慈念一切无碍如虚空——弘一大师在温州》 作者 章方松 (写于2000年10月13日)《绚烂之极 归于平淡——弘一大师在温州期间,与一批文化名人交往密切,关注温州的人文环境,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 金柏东 载温州日报2010年9月16日人文周刊论文《弘一大师李叔同温州踪迹考(1921-1932)》 作者 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