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马场(散文)【安子川】

在老家,只要一提起马场,年龄大一点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而它对于我,就更是了如指掌。我学生时代的许多乐趣,都来自于马场。
  马场有它的全名,陕西省宝鸡市柳林滩种马场。因距我老家很近,只有一公里路程,人们便习惯叫它马场。
  在老家方圆50里的地方,马场是唯一一个市级单位,里面的职工虽然靠种地养马为业,但总归是公家人,再加上生活条件优越,文化活动丰富,常常成为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最羡慕的地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是马场的常客,有事没事都要去转转。只要下午一放学,便会成群结队地提着篮子拔猪草。马场的地多,周围全是地,夏天是麦子,秋天是玉米,不管什么时候去,都能满载而归。其实,这只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是能在场子里到处转转,看看职工怎样喂马,怎样放马,怎样给马体检,怎么给马配种,尤其是训马的场景非常壮观:一名训马师站在偌大的训马场中间,手持马鞭,空中一挥,“啪”的一声脆响,四五十匹没拴缰绳的马便迅速奔跑,绕着场子腾飞。顿时,马蹄声声,尘土飞扬,既像电影上奔驰的骑兵,又如草原上狂奔的骏马,其壮观景象常常让我们群情激昂,热血沸腾,竟忘记了正事,只好借着夕阳的余晖,草草拔满猪草,赶忙回家。
  慢慢地,我们知道了马场就是培育优良马种的地方,主要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和运输的需要。以蒙古马为母体,引入外种,采取先轻后重再轻的方式杂交,培育成一种具有步伐轻快、体格庞大、外形结构好、体质干燥结实,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挽乘兼用型马——关中马。虽然当时不知道这种马培育后都去了哪里,但总能偶尔看到有运送的马车出场。
  其实,这些并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我们只羡慕他们的作息时间和三天两头的娱乐活动:完全是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轻松、自由、体面,每周有固定的放电影时间,由职工文体活动,有时还有电影周活动。这对于那个年代文化生活极其单调的农村来说,马场给予我们的精神享受,是任何一个偏远的村子都无法比较的。试想,当我们隔三差五地拿着小凳子,成群结队地走向马场,享受一个个没有看过的新电影的时候,别的村子的伙伴们只能无聊的闲转。虽然也是露天电影,也有偶然停电的时候,可工作人员会以最快的速度接通发电机,保证电影的正常放映,即使偶然遇到放映了一部,另一部胶片还未送来,也不会耽搁很长时间,场里的汽车来回奔跑,很快就会接着放映。不敢说我们看遍了当时放映的所有电影,但至少就同一部电影来说,也要比别的村子伙伴们看好多遍。
  这是我们最值得炫耀的话题,也是最感到骄傲的所在。
  但马场给予我们的不仅仅只是这些。
  每年的麦收时节,我们可以跟在大型联合收割机后面,看大片大片的麦子,随着联合机的收割而变成一袋一袋的干净麦粒,当时的激动心情不亚于观看一部精彩电影。而收割之后的麦地,则是我们大显身手的开始。我们会拉着架子车,在工人们已经收拾完麦糠麦秸的地里,拿起镰刀,把剩下的麦秸齐齐割倒,装车拉回。在那个年代,麦秸也是最好的柴禾,天天放学如此,人人忙碌不绝。
  每年的暑假期间,我们天天背着背篓,或拉着架子车,不是在马场周围的河滩,就是在成片成片的玉米地里,不是给猪拔草,就是给牛马割草。当时的村子周围,大河小河无数,旱田水田混杂,土地潮湿,草木茂盛。每到烈日酷暑时节,各种杂草卯足了劲长,一天不割,就长一大截。一放暑假,正是割草的好时候,天越热,我们割的越起劲。既便热得满头大汗,衣服全湿,也要天天如此,一次不落。因为,马场最大的优势,就是把晒干的草,随时拉去都能卖个好价钱。只要勤快,一个暑假,光割草卖钱,就能抵得上一头大肥猪的价钱,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可观的一笔收入!
  每年的金秋十月,我们天天放学提着篮子,在马场周围的玉米地里,除了拔猪草外,就是看准机会,悄悄溜进地里,偷着扳几颗玉米棒子。为此常常被看秋的职工撵得到处跑,可他必定防不胜防。在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四周,到处都有随时骚扰的伙伴,他根本顾不过来,只好和我们捉狗撵兔的游戏。累得他气喘吁吁,而我们的篮子里,个个都装满了玉米棒。后来,场子里增加了看秋的人手,玉米地四周都守着人,这才杜绝了玉米棒被盗的现象。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有点脸红。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种偷盗行为,可那时并不这么认为,总觉得那些玉米是给马吃的,多可惜,不偷白不偷。
  每年的春节,尤其是大年初一这天,马场是人们必去的地方,不但我们去,大人们也去,几乎成了男女老少散步游玩的最佳场所。人人穿着新衣服,个个悠闲悠哉的样子,或一家人一组,或几家人一列,边走边聊,边聊边看,不紧不慢,不慌不忙,聊一年的收成,看地里麦子的长势;聊过年时蒸了几锅馍、买了几斤肉、有几家亲戚要走,看马场的房子,看马厩里的种马,就连平日里未曾来过的家属小区,食堂里外,此时也要随便转转,里外看看。整个场部广场,不到上午十点,就已经聚满了从四面八方闲转而来的人们。认识的问候几句,不认识的含笑点头,尤其是那些比我们小一点的学生,追逐嬉戏,叽叽喳喳,比衣服看谁的新,比头巾看谁的艳,比压岁钱看谁的多,热闹得如集贸市场一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今天,人们是最放松的,也只有今天,才是真正地无事可做。无聊地闲转,自由地说笑。
  每年的两个学期,马场的那些学生,和我们同一个学校,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我羡慕他们的着装,一律是城市孩子的打扮,没有粗布衣服,没有补丁裤子,没有布鞋,全是很洋气的红卫服和塑料底鞋,有的甚至是的确良衣服和网球鞋;我羡慕他们的说话,全是标准的普通话,即使夹杂着乡音,也非常好听,完全不像我们的方言那么土得掉渣;我羡慕他们的课文朗读,跟广播员一样富有感情,发音标准好听,不像我们,发音不准,感情死板;我更羡慕他们的生活,吃的是商品粮,食堂里顿顿有白面馍馍,不是大白米饭,就是宽窄面条,而且顿顿吃肉,不像我们,吃一顿白面当过年,只有过年才吃肉。因此,我们中的好多农村同学,都用高粱团团或玉米面黄黄换他们的白面馍馍。说是为了调解口味,实则是两种不同的感受。也许他们是出于同情或友谊,可我们则完全是一种羡慕。羡慕他们的生活,羡慕他们的身份。
  一个看似种地养马的场子,一种看似和我的父辈不差上下的职业,却如此地吸引着我们,给我们快乐,令我们羡慕,让我们骄傲。
  如今,这个场子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近乎现代化管理的奶牛场,其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效益之高,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马场。可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名声显赫的场子,却很少有人再去光顾,也很少有人再去关注,除了几个人在场子打工外,陌生地就跟自己一点关系没有,甚至说起它的时候,人们仍习惯叫马场。
  是的,马场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这片土地上,刻在了人们的心中,即使场子再换,名声再大,只要地方不变,它依然是人们心中的马场。
  因为,马场留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太深!
  因为,马场留下的故事太多太多!
  
  二0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丹枫原创首发)

(0)

相关推荐

  • 烧豆子

    去年秋天的一天,我回到老家,刚走进院子,看到母亲晾晒着一些刚割来的豆子,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到地里打猪草烧豆子吃的情景. 那时,每到秋天豆子快要熟了的时候,我们好多小伙伴们相约挎上篮子去打猪草.来到 ...

  • 三月短笛:旧时茅店社林边 | 就读这篇

    旧时茅店社林边 三月短笛 01 九河路人行道终于要竣工了.盲道刚铺好,树池边还横七竖八地躺着些石条,两边的栏杆锈迹斑斑,工人们一大早就开着三轮来上工,有的打磨栏杆上的锈迹,有的提着小桶刷漆. 空气很爽 ...

  • 饶阳人的麦收之七:拖拉机打场钻了麦秸垛

    麦子割完了,或者一块地的割完了,另一块地的还不算熟,拉到场里铡掉了麦根,剩余的麦头就齐刷刷的码放成了垛.      接下来就是看看天气好,于是,曝晴的天,便开始摊场晒麦了.     男女老少齐上阵,抱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张凤枝《打新麦》

    [阅读悦读丨散文]张凤枝<田地间的高尔夫> 文/张凤枝 [作者简介]张凤枝, 70后中学教师,喜欢写.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

  • 马腾驰//大年三十的肉煮馍

    大 年 三 十 的 肉 煮 馍(散文) ·马腾驰 儿时在老家大张寨,腊月里,吃过腊八面,就进入过年的节奏.年的那种气息,那种氛围,还有洋溢在大人和小娃们脸上的笑容,使凛烈寒冷的空气里,似乎也有了一缕缕 ...

  • 张小羊: 割麦季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割麦季 作者 | 张小羊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 ...

  • 上学记|拾柴禾~割猪草

        课余生活 我们的小时候是穷时代,是全家为生计奔忙挣扎的年代,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一家人的吃穿进行,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我们小孩子也不例外.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每个人都 ...

  • 【丹枫】天姥山诗水韵来(散文)

    在新昌最高的山属沃洲菩提峰,海拔996米.海拔900米以上的还有五六座:最美的山在鞍顶,"穿岩之峰高苍苍,峰峦十九摩天光."最有名的是天姥山,李白一曲吟留别,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到穿 ...

  • 【山西】王振川丨散文/与子结绸缪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王振川:1968年生于山西万荣,运城市广播电视台绩效考评办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吏事千秋>.<天理良心>.<龙争虎 ...

  • 散文|丁子芮、诸葛、青青原上草、安玉欣、量子星语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黄宇韬,山东人.11岁,五年级小学生.有文发表在<青城霞光><当代亚洲文学><诗月亮>平台上. 一只蛀虫的自述 文/黄宇韬 大家好!我是一只蛀虫.有一天 ...

  • 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赛暨华夏国际诗会入围:156号陈丹枫

     "美人"真美!                                     陈丹枫         "美人"真美!         这样的天气,似 ...

  • 这山水山色秋光,丹枫若醉,醉心不已!

    溥儒(1896-1963年),满族,爱新觉罗氏,正红旗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字辈溥,光绪帝赐名儒(全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斋号寒玉堂.生于北京.曾留学德国,笃 ...

  • 人文艺术 || 丹枫作品:《美石美刻•美妙人生》/轩诚清读(第618期A)

    小菲浅语: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 ...

  • 为家乡而歌 || 丹枫作品:《有一种路过叫海安》/轩诚清读(第627期A)

    文:丹   枫 播读:轩   诚      导语/编辑:林小菲 有一座县城叫海安 秋天的天空很蓝很蓝 像用画笔精心涂抹的油画一般 天空的云儿很白很白 像那朵朵棉絮在天幕上片片粘 初秋的微风很爽很爽 吹 ...

  • 【西南文学•散文】子 期/四川/雨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406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感言] 子 期 ...

  • 黄宾虹:《无限丹枫》

    丨无限丹枫丨 黄宾虹 溪南溪北路延缘, 心迹清如万顷泉. 无限丹枫带秋色, 幽人同醉夕阳天. 完 本文编辑:小鱼 素材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