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的东诸山上产一种“金桃皮”,为何这种宝贝,现在失传了
在齐齐哈尔东诸山上,一直传说盛产一种“金桃皮”的东西,它是清朝皇室专用的物品,可如今却早已经失传。这种特殊的“金桃皮”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辛亥过后,清逊帝溥仪也成为了紫禁城中的“囚龙”。他最恨之人是窃国大盗袁项城,此人两面三刀,前有背叛光绪帝的恶行,后有窃取革命果实的勾当,故此,溥仪皇帝一直认为他才是导致清王朝覆灭的罪魁祸首。当然,前清王爷中也有大部分人痛恨袁项城,溥伟就是其中之一,他甚至在清朝覆灭之前制定了刺杀袁项城的计划。
当时溥伟的手上有一柄咸丰皇帝御赐的腰刀,此刀唤作“白虹刀”,该刀具有先斩后奏之权力,是当时著名的皇家宝刀之一。白虹刀全名为“金桃皮白虹刀”,其刀锋不仅削铁如泥,而且刀鞘也十分华贵。虽然此次暗杀计划被张之洞阻拦而未得以实施,但“金桃皮白虹刀”的威名却流传后世。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金桃皮白虹刀”中的“金桃皮”究竟是什么?
在2006年4月,乾隆御制“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4604万港元的高价被一藏家买走。乾隆御制腰刀能拍卖出4604万港元,如此高价令整个收藏界为之哗然。乾隆御制腰刀的来历也很有趣,当时,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对其祖先历经百战艰辛建立清王朝的崇敬,同时也告诫自己的子孙不忘祖制,注重武备,于是下旨造办处分3批,历时47年,打造了90把腰刀。腰刀以天、地、人为序列号命名,各有30把。
此次被拍卖的乾隆御制“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就是90把腰刀中的一把,其刀长87.7厘米,刀身全部由精钢打造,配以白玉手柄,刀身刻以祥龙飞腾图案,并于近把手处以错金、银、红铜丝相间图案,一面刻有“天字十七号”图案,另一面则写有“宝腾”二字。值得一提的是,此刀的刀鞘为木质,外用鲨鱼皮包裹,再用金桃皮拼组成“人”字图案,其精美绝伦之态,简直令人叹服。
谈及此处,我们又看到了“金桃皮”三个字,金桃皮屡次出现于清廷名刀的制作名册上,无疑说明其作为原料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金桃皮的信息。在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中记:“内府缠弓矢金桃皮,出齐齐哈尔城东诸山,树高二三尺,皮赤黑,而里如泥金,故名金桃皮,其实不结桃也。岁折春枝入贡”。也就是说,金桃皮是一种用于缠弓的植物,出自于齐齐哈尔城东诸山上,其树高达二三尺左右,皮的颜色为黑红色,内部的颜色却是金色,故此有金桃皮之称。可是金桃皮究竟是哪种植物的树皮?书中并未给出明确的交待,更重要的是,现代人也无法确定金桃皮的树种种类。
生物学家对此进行过研究,最终综合各种因素,提出了三点原因。第一点原因是,金桃皮本身就是御用之物,不可能有太多人知道其用途。古代封建王朝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全国各地盛产的物资也都需要定时进贡给宫廷御用。重要的是,对于宫廷进贡之物,大多要遵从保密性的原则,以防止其他人任意开采,久而久之,类似产业便形成了相对垄断的状态,导致知道真相之人越来越少。
第二点原因,则是金桃皮的用途问题。生物学家们遍查史书,发现凡是关于金桃皮的记载,多数都是与装饰兵器有关,甚至连中医药典籍中都没有关于金桃皮的用途记载,如此也表明,金桃皮的用途范围十分狭窄。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冷兵器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热兵器,如此一来,金桃皮的使用频率也就越来越低,最后逐渐没落。
第三点原因,则是可能有人故意毁坏了该植物。众所周知,从目前的典籍资料来看,金桃皮似乎只产于齐齐哈尔,清廷覆灭之后,可能朝廷中的某些人不想让金桃皮再为新朝所用,故此才做出玉石俱焚的决定,将山上所有的金桃皮植物全部毁坏,以此发泄心中的抑郁。不过,我们也不能排除金桃皮植物灭绝的可能,毕竟当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树种灭绝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谈到这里,我们也应该对生物学家们提出建议,针对植物物种种类之谜,生物学家也应该对其予以恢复,毕竟它们也曾是华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参考资料:《清宫秘史》 郑梅著 北京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