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门服务的“共享护士”终于来了!看完价格你还敢约吗?
对于曾风靡全国的“共享经济”来说,2018年无疑是相当惨痛的一年。
“共享行业”的开创者ofo共享单车从巅峰直接跌至谷底,一系列主打“共享理念”的跟风企业(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也相继凉凉。
然而,当整个“共享经济”市场哀鸿遍野之时,一个全新的共享经济产品却在去年脱颖而出。尚且不说市场表现如何,光靠产品名就已经博得了众多关注,那就是“共享护士”。
(图片来源:广东电视台新闻截图)
“共享护士”这个概念刚被提出来的时候,我和大部分“望文生义”的网友想法一样:无非又是一款跟风“蹭热度”、甚至想打“擦边球”的互联网产品。
然而,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共享护士”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么?
至少从国家层面来说,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室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不仅对“共享护士”行业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规范,并确定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为首批开启网约护士试点的省市地区。
从侧面来说,这也是国家层面正式将“共享护士”纳入到互联网医疗的一部分,是对整个“共享护士”行业的肯定。
(图片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其实,在获得国家的正式“承认”之前,“共享护士”行业其实已经“悄悄”的运行了大半年之久。它的运行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打个很简单的比喻,“共享护士”其实也可以叫做“网约护士”,它的运行模式跟网约车十分相似。
都是由平台牵头,患者(乘客)通过平台下单,护士(司机)通过接单的方式为用户进行服务。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十来种较为主流的“共享护士”App。
我在App Store直接搜索“共享护士”,下载了一款其中综合评分较高的、名为XX到家的App。
App的首页UI设计的还算简洁大方。我们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整个App的服务范围。
不仅能够提前预约护士在医院等待陪诊,更可以提供【护士上门】、【上门检验】等医疗服务。
看到这儿你们不说我也知道,很多人受日本XX片的影响,一看到“护士”、“上门”总会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
还有人认为,有病自己买点儿药吃或者去医院看就行了,何必再来上门这一套多此一举的行为?这不是噱头是什么?
其实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也正常。毕竟大家大多身体健康、年纪也都相对年轻,尚且没有体会到“行动不便”的影响。
(图片来源:山东电视台新闻截图)
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显示: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万左右。
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共享护士”的存在可以有效解决他们的常规就医问题。与此同时,因疾病或意外导致行动不变的残障人士,也是“共享护士”的服务对象。
如此看来,那些年纪轻轻而又行动方便、对于“共享护士”意见颇大甚至认为其“没有必要”存在的网友们,可真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诚然,“共享护士”的出现,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以及残障人士的就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进入市场这半年来,整个行业还是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你确定你看得起病?
和公立医院不同,互联网平台的医疗服务行业还是主要以盈利为主,再加上“共享护士”需要上门的工作特殊性,服务费偏高就在所难免。
我在XX到家里粗略看了一下各项服务的价格
其中普通换药239元一次(最多可换三个伤口,每个伤口面积不超过10X10cm)
输液284元一次(只提供输液服务,不提供用于输液的药品)
导尿329元一次(限制条件更多……)
介于目前“共享护士”们所针对的服务群体,大多是丧失了行动能力的失独、空巢老人,这样的价格真心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的。
护士的专业性如何保证?
虽然在诸如xx的App中,官方都对护士的专业性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说明,比如表明其为“专业医院的执业护士”、提供售后保障……
但是除此之外,我并没有发现任何具体到上门服务的护士个人的职业资格证明。
而根据这次国家卫健委的《规定》,提供网约护士服务的主体必须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的实体医疗机构。且派出的注册护士应当至少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
互联网平台想要开展“共享护士”业务,必须和具备资质的医院签约,而不是和护士个人签约,否则将涉嫌违反规定。
其实,国家之所以对“共享护士”的参与机构和人员作出这么严格的规定,正是因为如今“共享护士”市场实在太过鱼龙混杂、护士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严重的甚至会伤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护士的人身安全谁来负责?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护士群体大多以女性为主。由于“共享护士”需提供上门服务,护士个人的人身安全又会成为一大隐患。
很多人可能又会觉得我危言耸听:上门打个针、换个药,能有多少安全问题?
那你们可能是没看过网上某些低素质人群对“共享护士”的看法和评价,各种不堪入目……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这些在网上发表“龌龊”言论的人,我们还能以“键盘侠”的名义谴责谴责,相信多数人也只是过过嘴瘾。
但是,要如果真有些胆子大且不怀好意的人,在网上预约了“共享护士”的上门服务,等到护士只身上门时再图谋不轨,到时候真出什么事儿又有谁来负责?
一位虎嗅网友对“共享护士”行业安全隐患的总结就相当精辟:
护士信息不透明,患者不放心;护士信息透明,护士不安全。
(图片来源:虎嗅评论区截图)
价格过高、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明显存在且尚未解决的安全隐患……
说实话,虽然我也比较认同“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但对于“共享护士”行业来说,想要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解决上述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毕竟滴滴顺风车的惨痛教训在前,在保障患者(乘客)和护士(司机)的人身安全方面,真的再也不能有任何差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