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进步方法,叫向自己提问
本书是由日本“提问力”专家、企业高管教练粟津恭一郎所写。我们在3月22日的晨读中已经介绍过书里的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介绍如何高效自问,用问题引导自己深入思考。
这套方法一共有三个步骤:了解个人倾向、关注内在“3V”和利用卡片,轻松创造提问。
①
『了解个人倾向』
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无意识反复自问,比如“今天会不会下雨?”“我锁门了吗?”等日常提问,或者“当初我为何从事这个行业?”“我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等有关过去未来的提问。
就这样,我们向自己提问,得出答案,然后行动。如果一个人每天抛给自己的都是一成不变的提问,那他的人生也将一成不变。
本书指出,“提问”的差距就是“人生”的差距。高效自问,引发深度思考,你的人生也会不一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心中内化的提问及个人倾向。请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列出任意一个问题,可以是脑海中闪现的问题。比如“为了提升自己的绩效,你每天会向自己抛出怎样的提问?”给自己十分钟,像这样列出二十条提问。
你会发现,这些提问中存在明显的个人倾向。比如一个自由职业者,通常独自完成工作,所以他的提问中很少出现“与他人的关联”。若是他自问:“和谁一起工作能提升绩效?”就可以引发他的思考,从而改变他的生活。
②
『关注内在“3V”』
基于第一步找到自身的个人倾向后,我们需要更仔细的分析,从中找到被我们忽视的内在“3V”。
此处的“3V”并非三围,而是指Vision,你想要做的事;Value,你的价值观;Vocabulary,你的常用词汇。
本书指出,以高频率谈论理想的人更容易高效行动,而人的行为会因价值观而不同,理想和价值观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往往隐藏在我们的“常用语”中。关西大学安田雪教授在《去追究“关联”吧》一书中指出:业绩高的人在邮件中常用“坦率”、“顺利”和“有意义”等积极词汇。相反,业绩低的人的常用语是“严峻”、“麻烦”、“不好”和“辛苦”等消极词汇。
如何找到内在“3V”?可以在第一步列出的二十条提问中,找到高频词汇,分析它属于理想、价值还是属于常用语;也可以通过翻看最近的朋友圈、微博、邮件或工作记录等,进行分析;也可以从你和同事、客户、家人、朋友等谈话中寻找内在“3V”。
比如,一个人的朋友圈最近都是“工作很累但很有价值”“加完班去健身”等,而他的常用语是“太棒了”“真好”等,那么他可能热爱生活,关注工作价值。“3V”关键词是:生活,有价值。
而如何一个人在日常聊天中总说“最近工作不好做,业绩总上不来”之类的话,说明他注重业绩,但态度消极。“3V”关键词是:业绩,态度。
③
『利用卡片,轻松创造提问』
当我们通过搜集资料,得到足够多的关键词,再尽可能将关键词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词进行分类后,就可以开始创造提问了。
只需将疑问词与关键词组合就可以了。疑问词是指: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在哪里、who谁、what什么和how如何。
准备若干卡片,分别写上疑问词和3V关键词。然后,随机抽取一张疑问词卡和两张关键词卡片,组合起来。例如,抽到“什么”、“生活”、“有价值”,就可以提问“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实现工作价值”、“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应该做什么有价值的事”、“为了提高工作价值,应该重新审视的生活习惯是什么”等问题。
着眼于自己不常用的疑问词,更容易得到优质提问。因为常用疑问词与3V关键词的组合可能以被内化,不能引发有效思考。
总结一下,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真正的进步。希望大家可以掌握这种优质自问的方法,实现真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