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实意过一生(上)--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六十八)

关于真实呢,可能是我这些年一直在体验的部分。因为我一直跟着王老师学习宽恕疗愈,以及宽恕疗愈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完形都非常的强调真实。所以我自己在这一块感触还是蛮多的。

比如说上周五到周日我们进行了辛思洁老师的最后三天的工作坊,然后在最后一天有个学员给大家买了一份蛋糕。因为我们当时一共是二十六个人,然后他买的蛋糕是自动切成二十四份的。然后他在前一天晚上的十二点就跟我聊,那时候我也没睡,反正我们两个人就在那里聊。他就说,因为我们工作人员有四个,他希望我们也能吃到,所以后来我们给出一个方案,就是说,我们两个工作人员选一块那就刚好二十四块。

其实那个时候他跟我表达的时候我内心是掠过了一丝的触动,或者是感动。但是我没有太去关注这个情感,然后就睡觉了,到第二天下午快下课的时候,我跟大家讲了这件事。就是跟大家说,谁给我们大家买了一块蛋糕。同时我也描述了前一天晚上我们交流的整个过程。在描述的过程中,突然间我发现我哽咽了。

就是我在继续描述他对我们工作人员的用心的时候,突然间非常的非常的感动,然后我就哽咽了。我后来再去回想这整个过程我觉得很多时候我是把我们当成一种背景的存在,是服务于各位学员,各位老师的。也许更多的是在付出吧,当我看到一个学员这样子为我们考虑,然后希望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对,希望我们也可以得到他对于我们的情感,对我们的关注的时候,我突然间特别特别的感动。

同时呢,这个感动也让我知道其实我是很需要这些反馈,我也非常渴望大家对我的好,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啊,为什么我会在今天拿出来讲,是因为很多时候我已经把这个屏蔽掉了。当这份情绪涌上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真实的我是非常在意这些的。我过去会认为说,我不需要这些,我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得到这些,但真实的我的情感告诉我,我其实很需要这些。

我后来就找了个时刻跟这个朋友说一下我自己的心理过程。我们两个都还蛮感动的。就是在这整个过程中确实有一种非常美好的东西在流动,如果在现场的话两个人估计都抱头痛哭了。

所以当我们去面对真实的自己的时候,其实人会变得非常的柔软,好像卸下了很多的盔甲,这个盔甲就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应该要怎么样。我应该要戴起很多的角色的面具,要表现出一个样子,那在这种时候呢,其实我就会越来越不真实。

同时在情感的流动上也会少了很多,刚开始讲这个例子其实也带出今天我想要分享的部分,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太敢去真实。确实真实的时候,我们是很脆弱的,或者也不是脆弱,就是很柔软的,但是这个柔软我们可能会认为是脆弱,因为我们变得很敏感,也确实在跟外界的互动过程中,也很有可能比较容易受伤。

所以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我们为什么要说真实,为什么要强调真实,我为什么不会去强调说我们困了就睡觉,饿了就吃饭,因为困了睡,饿了吃,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真实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果我们每天在睡前去复盘一下今天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想法,自己跟别人互动,其实,真心实意的时刻是非常少的。

我们从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说起。因为我这一两年都在照顾小核桃,所以,借着观察他,我也有机会理一理人类心智的发展过程。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其实是非常接近于真实的。比如小核桃刚出生时,他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想便便就便便,有时候自己会不断放屁,声音特别大,很小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吓着。然后我们会笑,我心中也有一种感慨:真是天地随意。我们大人有几个敢这么恣意地放屁呢?

慢慢长大就会开始有所不同,他开始会走路,开始有意识和我们对话,也开始充满好奇和热情地去探索很多很多的东西。但因为他有了意识,我们大人也开始加入了意识。于是,影响就发生了。我们几乎是难以避免地,会带着固有的评判去对待他。比如,他做了一件我们喜欢的事情,或者满足了我们需要的事情,比如分享了什么给我们吃,或者帮我们拿了一个什么东西,或者真的很安静,不哭不闹很省心,我们就会夸奖他你很棒,面带笑容。这种行为主义的强化,就这样潜移默化地训练了他。他知道有一些行为是大人喜欢的,他做这些事情,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夸奖;有一些行为是大人不喜欢的,他有可能受到惩罚。

所以,一个孩子,就这样,慢慢变得不那么真实,慢慢去压抑自己真正的需要,慢慢开始迎合别人,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爱和关注。

然后,也许在一个具体时间上,也许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一个孩子就会形成早期决定,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我自己,就在从小非常没有存在感的环境中,在某一次自己上厕所时,下了一个决定:我要做一个很优秀的人。从接下去的小学一年级开始,我要每一次考试都得第一名。

王敬伟老师也有分享过他的早期决定。在有一次一群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分最后一块巧克力时,他说了一句:这块给爷爷吃。后来这件事情成为美谈,在大人之间流传了很久。于是,那时候,他就做了个决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这样一做,就做了几十年。

一般来说,早期决定一下,我们的人生轨迹就大概铺好了。直到我们在人生中的某些时刻,因为机缘看清楚了我们的早期决定,才有可能重新编写人生剧本,重新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当然,这个真是要看个人造化了。遇到怀众的话,这种几率确实会大很多。哈哈。

为什么要说到早期决定呢?因为早期决定,一般是决定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当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也就意味着我们一分为二了,我们分裂了。我们会为了达到那样的目标,去压抑自己的其他面向和可能性,会不断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不仅将真实的自己遮盖起来,还会戴起越来越多的面具,让自己越来越虚假。

而不幸的是,当我们真的决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往往也意味着,我们永远都达不到我们的目标。早期决定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没有底线。所以,如果我们一直照着我们的早期决定一路走到生命的尽头,躺在床上临死前的一段时间,回想起自己的这一生,估计都会有遗憾和懊悔:我这一辈子,只记得要活得优秀了,几乎没有真实过!

这个早期决定,大家可以做一个练习,就是自己写下三个对自己的形容词。一般来说,这些特性就是自己希望自己成为或者正在成为的样子。也就是自己的早期决定。

Ok,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有一点概念,我们为什么不敢真实了。其实这也是一个小孩子的求生本能。因为我们担心,而且这种担心确实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如果我们一直真实地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情,我们的照顾者有可能会不喜欢我,有可能会抛弃我,那我就会有生存的危险了。在这种最原始的恐惧下,我们开始迎合他人和环境,慢慢变得越来越不真实。

我自己在成长的这么多年时间里,一直在面对真实的这个主题。比如有一件事,我印象就蛮深刻。有一段时间,我很焦虑。因为我发现竞争对手的发展很快。我看到自己的这个焦虑,让我很不舒服,但是我又不断说服自己去克服这个焦虑。比如,我会跟自己说,他们发展的好,因为我们都是在做心理健康的工作,这是会让很多人受益的事情。***叫“推恩”,我们的目标相同,所以我应该要祝福。当然我的目的如果是摆脱焦虑,这样的理由当然很难说服自己。越说服不了,我越用力地说服自己。后来有一次和王老师吃饭,跟他说了这件事,也跟他说了我想摆脱焦虑,显得自己很大爱的那个蛮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老师,我们都是在做心理工作,其实我应该接受并且一起祝福才是。

但老师看着我,就说了一句话:但你其实不是这样想的啊。

我:额~满脸黑线。对啊。我不是这样想的,我不仅不接受,还强迫自己接受。这个不真实,让我更痛苦了,更冲突了。老师就那么一句话,我老老实实去面对自己真实的部分了。后来这件事情,其实我也忘了怎么就过去了。实际上,我真正焦虑的根本不是竞争对手的发展。他只是我抓来让我自己焦虑的一个原因。

一个小小的例子,预个热,说明一下我们平常都是怎么强迫自己“不真实”的。

回到前面的部分,为什么我们不敢真实。缘于我们害怕如果我们真实,就得不到父母的爱。

我妈妈还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了,我们关系也很好。她前几年经常会跟我说:你现在的样子,就是我喜欢的样子。就是这样。

其实这句话,按理说非常正能量了。但我听着心里也不是滋味。因为我觉得我并没有很真实地活着,我是很努力很认真地活着。所以当我妈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活动非常多。有一段时间,走在路上我都会想,如果我不是现在的样子,如果我不是在学心理学,如果我没有一直努力上进,我的妈妈还会喜欢我吗?如果真实的我是一只瘫倒在地的虫子,她还会喜欢我吗?

我没有去问我妈妈。因为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她,在我。如果我不是我现在的样子,而是一个瘫在地上的虫子,我能接受我自己吗?如果要真实地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就是不能。我并不能接受自己的无力,无用,所以,我必须要表现的有力,有用。所以,就算妈妈喜欢我,也没有什么用,我真正要做的,是自己喜欢自己,自己接纳自己。

而只要我还不接纳我自己,那也就无从说起真实了。因为,我不会让真实的我自己出现,一出现就被我拍扁了。

这个部分,大家也可以做一个练习:找个时间想想,如果什么都不用考虑,不用担心,你最希望自己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然后,你对你这个状态的态度是怎样的。如果不允许,那是多不允许。0-10分,你会打几分。

这样的话,你对自己就大概会有一个了解。特别是真实自己的部分。

但是人不真实,就会很痛苦。那种痛苦,就是觉得人生好像都没有尽情恣意地活过。似乎被罩在一个东西下面,或者叫面具,或者是一个无形的枷锁,总之我们很难触碰到很真实的一个东西。然后,也还是很不喜欢自己。

我自己最近就有这样的感觉,这也是触动我来分享这个主题的原因。

应该来说,我一直都把真实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了。也确实在很多次,面临一些选择时,我最终选择了真实地面对自己。但还是有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已经不真实了很久,被自己带偏了很久。

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我总觉得自己有一种“分裂”的感觉。缘于几个方面。

一是和吴老师在一起以后,他不断在影响我。对,如果说他最大的特质是什么,那就是他只要想干成一件什么事,就很少有不成功的。因此,他想要对我灌输他的想法,那也很难不成功。因为,很多时候,我也很犹豫,很多事情,我也摸不准。所以,我经常被他影响。特别是在穿衣打扮方面。因为他大概做了十年的时尚顾问,还扬言给周润发做过穿搭建议,以及给我看了一堆和时尚大咖的合影。我就一下子懵了。

于是,在他的指导下穿了一阵子的一种类型的衣服。但不得劲。感觉不是我啊,不适合啊!但他也很看不惯我过去的穿着。说到底有谁会穿牛仔裤,几十条?!说我爱穿的条纹很像睡衣,对,好多衣服穿出来他都说像睡衣……总之,我在新的地方找不到感觉,在旧的地方迷失了自己。所以,大概一年的时间,我的穿着完全凌乱了。直到前几天,我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穿得美美的,而我穿的到底是什么鬼,情绪到达了顶峰。但不是暴躁,也没有往外喷射,就自己心里做了个决定:穿自己喜欢的,舒服的。

衣服就像是自己的一个部分,如果穿得不对劲,就一整天都觉得哪里不对。特别是,如果穿得衣服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那就更难受了。我看自己,之前其实是想通过穿某种衣服,来变成一种样子。还是要到达一个地方。而且这个地方还是别人要我去的。

跟吴老师在一起,也是不断在修炼我自己。就是在关系的互动中,在面临一次次的选择时,我都要问自己: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吗?如果不是,我要不要妥协?如果不想妥协,那就直接表达。如果想妥协,以后不舒服了,也不要埋怨对方。

真心话,我在好几个选择上都违背了我的内心,最后每次再面临到这件事情时,心情都非常不好,于是也影响了我们的关系。所以,越来越觉得,所有我们为了迎合别人而做出的违背本心的行为,最后都会变本加厉的还回来。

二是当了公司领导以后。自从当了负责人,我好像又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要当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想想,还是王老师说的对:当你决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你就一分为二了。可不是嘛!当个领导,应该要怎么样!穿衣打扮为人处事,反正想的做的肯定不能和原来一样。于是,久而久之,就觉得很累,而且心中总有个念头:不当领导的那一天,我一定要穿上我最喜欢的棉麻在洒满小花的山路上奔跑~

于是,我就发现自己不一致啊!为什么有这么多内在的渴望?说明现在至少有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啊!看到这一点,马上停下来认真地回看了自己。也和我的咨询师好好地探讨了这个话题。

当我们不一致的时候,实际上,是很难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的。因为不一致,就会产生很多内耗,内耗就会用掉我们的很多能量。而且人一直处于很冲突的状态,就很难做好一件事情。所以,当上负责人的这一段时间里,我觉得很累,又觉得很挫败,因为我并没有做出什么事情来。

看到这一点以后,我又首先在穿着上改变了自己。牛仔裤继续穿,休闲服继续穿,说实话,自己舒服再说,自己真实再说。那些一定要怎么样才可以的想法,早已把自己扭曲的不成样子了。当我们不真实的时候,我们根本无法制心一处,去发挥我们的光和热。

关于真实的部分,我先分享到这里。本周四继续。

感谢刘芳芳老师的精彩分享。我们即将在12月13日下午2:00在我们的怀众官方微信群1、2、3和4号群同步直播六十九分享。预告如下图。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