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大柴胡合己椒苈黄汤医案

浏览:编辑:三叶   来源:养生之家   发表时间:2019-08-07 22:15:26
养生之家导读:胡希恕不仅学术成果突出,被誉为开创经方医学研究新局面,而其临床疗效也十分突出,那么胡希恕大柴胡合己椒苈黄汤医案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组成】柴胡12g,半夏9g,黄芩9g,枳壳9g,白芍9g,生姜9g,大枣4枚,木防己9g,椒目9g,大黄6g,葶苈子9g,茵陈蒿24g。

【功用】和解少阳,泻热逐水。

【适应证】肝炎、肝硬化。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王某,男,25岁。初诊日期1978年4月27日:2个月前患痢疾,痢止后出现腹胀、腹水、下肢水肿,经检查诊断为“肝炎、肝硬化”。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2个月不见好转。现症见:腹胀,低热,纳差,乏力,头晕,便溏,尿黄,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数。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腹水征(十),下肢可凹性水肿(十)。超声波检查:肝肋下1.5cm。证属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为大柴胡合己椒苈黄汤方证。药用:柴胡12g,半夏9g,黄芩9g,枳壳9g,白芍9g,生姜9g,大枣4枚,木防己9g,椒目9g,大黄6g,葶苈子9g,茵陈蒿24g。

结果:上药服7剂后,因出现鼻衄、心中烦热而与三黄泻心汤4剂,鼻衄止、心中烦热消失,而以少腹坠痛、肝区痛、纳差、下肢水肿为主,故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服药月余,纳增,面丰满而红润,症以肝区痛、气短、小便少、下肢水肿为主,故改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丹参、茵陈。15天后,查腹水已消,下肢水肿也不明显,仍以大柴胡合己椒苈黄汤加减,治疗5个月余,查肝功能正常。

【解读赏析】大柴胡汤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胃气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因此,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医方集解》说:“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然较小柴胡汤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为大。

胡先生指出,用大柴胡合己椒苈黄汤方,和其他张仲景方剂一样,即读《伤寒论》要知其要点。众所周知,《伤寒论》398条,113方,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全书共八篇,唯太阳病三篇尤为重要。如在太阳病上篇突出一个“常”字,主要辨论太阳病纲要和太阳病、中风证、桂枝汤证的运用,而在太阳病纲要中,主要辨别太阳病的证型、传、愈及阴证、阳证、寒证、热证的纲领,阐述了伤寒、中风、温病的鉴别要点,以及阴证、阳证、寒热真假的病变实质,这些纲领,对通晓全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太阳病中篇,强调了一个“变”字,首论太阳病、邪客经腧、葛根汤证,继论太阳病、伤寒证、麻黄汤证的运用,然后论述太阳病汗、吐、下后所致变证的救治。在太阳病下篇则提示了一个“结”字,意指太阳病失治、误治,会导致气血津液等代谢的失常,因此,造成气结、血结、水结、痰结、寒结、热结等病证,其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辨证上,张仲景所论与《内经》根本不同。《内经·疟论》日:“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瘅疟。”白虎加桂枝汤所主治之证,为瘅疟甚明,若必依《内经》解注张仲景书如何可行?又有关癫狂的论述,《内经》与《伤寒论》也截然不同。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难经·二十难》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即把狂的成因,主要归结为火、重阳。而《伤寒论》笫112条曰:“亡阳必惊狂”。把惊狂的成因,主要归结为亡阳,概念大相反,可见两者有着理论体系的不同,因此,用《内经》解释《伤寒论》往往不通,也可看出两者于阴阳八纲理论相同,但存在理论体系的不同。这一点,在临床上不论用何方,辨何证,都宜分别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