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撷英第2期
洞庭秋思 音乐: 查阜西 - 大师·古琴
作品鉴赏
小城金秋
蔡长宁
欢声大雁贺谁家,好色西风娶桂花。
最是清霜诚给力,染红枫叶缀婚纱。
古往今来写秋的诗词数以万计,多以悲愁情感入诗。这缘于“秋”这个时令特点,万木枯黄,落叶飘零,百花凋谢;天气由暖变冷,正如杜甫《北征》所写:“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故而最能引发诗者的悲凉、哀愁之情。然少数诗人以独特的视角,一反沉郁悲伤之气,对“秋”的讴歌。例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以及以后的袁枚等人给了诗坛一抹亮色。我选蔡老师这首绝句来鉴赏,一定程度上也基于这点。不同的心境看到景物也是不同的。作者看到的是小城秋的美好,绚烂多彩。
怎么来表达呢?
起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写物,大雁是秋的标配,其声难描。但作者以发问起句,张开想象的翅膀,辅之以情感词“欢”“贺”。在作者看来,大雁之声是欢快的,是吉祥祝福的,祝贺谁家,又祝贺什么呢?引发读者接着往下读。这里的“谁家”是个不定词,读完后才知道,原来是祝贺小城的秋之美好。开篇起到了先声夺人之功效。
承句:紧扣首句展开抒写。哦,原来是喜事啊!作者此时的联想和想象可谓大胆奇特。我们不难看出,“好色”在这里并非贬义词,西风使大地染上一片金黄,说西风好色,贴切!作者抓住秋的代表性事物“桂花”着笔,有独特的思考。为什么用“桂花”呢?而不写“菊花”?窃以为,“桂花”一是因为香味浓郁,色彩斑斓,它更是许多人的名字;它那么朴实而馨香,就更具典型性;西风迎娶桂花也就顺理成章,拟人手法运用也很得体。
转句:宕开一笔,将“清霜”以配角身份出现,是来打扮新娘的。确实给力,“给力”以网络熟词入诗,新颖别致。
结句:扣住上句,霜染枫叶,这话很普通,巧在后三字,“缀婚纱”,用红枫叶镶嵌婚纱,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了。
想象和联想是诗歌的双翼。诗如果没有想象和联想,就会缺少灵动、鲜活。诗者将小城之秋想象成一场热烈的婚嫁场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事物:大雁、西风、桂花、清霜、枫叶,有机地构成一幅绚烂的图画,蕴含的喜悦之情无不感染着读者。构思堪称奇巧,想象可谓丰富!
是否完美,留待读者自去品味吧!
金一戈
绝句篇
三角梅
金一戈
架上新枝正弄晴,簇花浥露更晶莹。
从来不站秋风队,留下红妆作蝶行。
月夜
五味子
最爱故乡山月明,宜人莫过晚风轻。
独行初夏田间路,听到禾苗拔节声。
斗鸡
五味子
昔日经常受尔欺,今朝对视不低眉。
潜心练得一身劲,八两半斤谁怕谁。
洗衣服
西坡
葛布青衫蔽我身,酒痕汗渍每生尘。
怜君辛苦常浆洗,莫使心酸轻示人。
母爱
懵懂小妖
冷月凄风积雪凝,叮咛切切润寒冰。
心知儿要今行远,早亮厨房一盏灯。
律诗篇
喊山
竹杖芒鞋
萧萧未必惹秋愁,登顶方知意更遒。
眼底嶙峋犹列阵,胸中旷放欲冲喉。
赊些清气泠泠肺,学个苍松挺挺头。
莫道廉颇刀已老,群峰听我喝兜鍪。
秋分
冷霜
中分二气证阴阳,独倚东篱对菊黄。
多少情怀成落落,一庭风露自凉凉。
浮生已惯无青眼,羁旅何曾忘故乡。
不奈红尘行渐半,春光隐没只秋光。
感怀
想想
俗事纷繁苦一经,柔撑半世似浮萍。
慈恩谨记愚公效,家训传承精卫瓴。
曾点心香余几瓣,直教锦字冷千屏。
平生唯盼春长驻,榆荫家园燕子馨。
花月吟
一叶轻舟
篱竹娇花月一轮,月移花影酒沾唇。
花开吟月清风满,月朗观花好梦频。
邀月贪杯花带笑,闻花识趣月传神。
年年月下花间客,赏月羞花易醉人。
词篇
鹧鸪天
吕永生
行香子·渔家乐
红花草
高阳台·中秋无事闲吟
单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