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知识荟萃
(613)
国庆节知识荟萃
1、国庆节,是指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或其他有重大意义的周年纪念日。
2、国庆节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象征着国家的正式成立。
3、国庆节庆典的四个基本特征: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人民的)凝聚力。
4、在中国,“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古代把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5、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
6、我国每年国庆节之前,天安门广场中心将进行两项布置。一是摆放安置大型花坛。名为"祝福祖国"的中心大型花坛以花篮为主景,篮中插有牡丹、玉兰、芙蓉、月季等花材,平面部分由如意图案的花卉组成,寓意富贵吉祥、平安幸福。花篮篮体表面嵌有中国结图案和中国梦文字。花坛直径50米,花篮最宽处15米,顶高15米。二是更换毛泽东画像。毛主席画像高6米、宽4.6米,加上相框,总重量达1.5吨,是全亚洲最大的手绘领袖画像。目前的这幅画像依据的是毛泽东第四张标准像,绘画主笔是画家王国栋。
7、中国最早提出'国庆日'的,是民进代表马叙伦。
8、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9、每逢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旗时间为6时10分。
10、1998年起,国庆节成为中国大陆的“黄金周”假期。国庆的法定休假时间为3天,再将前后两个周末调整为一起休假,共计7天;中国大陆海外机构及企业则为3-7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1日。
11、中国国庆阅兵:1949年至1959年十年,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1984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1999年建国50周年和2009年建国60周年都举行了大阅兵。
12、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庆节是圣马力诺的国庆节,远在公元301年,圣马力诺把9月3日定为自己的国庆节。
13、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的有海地、墨西哥、加纳等。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的有法国等。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的有美国、加拿大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有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
14、不同国家的国庆节叫法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