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好家风:忆慈母二三事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赵”,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赵氏宗亲”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世界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赵氏文化,传播赵氏正能量。
常回家看看
我母亲是普通家庭妇女,经历了近百年治家,睦邻,教育子女宽严适度,学文化思想开朗,有很多特点对造就好家风有帮助。
睦邻
我母亲姓庄,叫庄秉珪,又叫庄冰舍,原是西门庄大埕人,外公叫庄思譜,是前清童生,是教书书塾先生,写得一手清秀毛笔楷书。在很早父亲还在念书时,母亲就过门了,父亲赵祖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一九一八年前后,父亲就渡洋出国到菲律宾马尼拉当教员,以后陆陆续续国内国外往返,直至一九四九年病逝于菲律宾。这样家庭重担就压在母亲身上。在近一个世纪(母亲生于一八九五年病逝卒于一九九一年)长河中,侍服了三代老人直至送终,养育三代子孙成长。我祖父赵惟拔原是菲利滨商人,早年病逝。母亲説赵家有今天是太太妈的功劳。太太嘛早年守寡,靠针线活及挖野菜度日,连续三代“单丁”传衍,太太妈长寿高龄九十二岁而终。祖父虽经商,又早年病逝世,没留下什么资产,父亲当教员,每月从国外邮寄薪金养活家庭,家境是可知的,尤其是抗日战争侨汇断绝,艰难度日全靠母亲勤俭节约,自力成家。回忆往事,几代人都围绕了“一个中心”转。母亲待人处事接物;晓之以礼;不论是家中内外甚至外家亲戚,亲姆有什么事都爱与母亲商量“共商大事”。母亲侍候老人孝顺亲翁婆婆对待,妯娌和睦相处,和睦邻居反映,赵家妯娌进进出出,二人亲如姐妹。对待邻里,和睦相处,诚如“南外天源。赵氏家范五十三条中所说:“子孙处事接物,当务诚朴。若处乡里,当以和睦,宁我容人,毋让人容我,亦不可,人之心。若他人相累相逼,当以理喻之”。容人省事,若子孙和邻人口角斗殴,母亲总是先教训自己子女。所以和邻里和睦,她走到那都受到欢迎。“一颗善心”,好施乐舍,经常帮邻里解决困难,到处受人尊敬,受人爱戴。
教育子女
母亲生有四男三女,内外孙儿近百人,分布于国内国外,真是子孙满堂。她对子孙“爱之甚,管之严”,做到“老吾老,幼吾幼“。当第一个孙女令玉出生后,爱之如宝。令玉稍懂事时,每早起床必到阿妈(奶奶)床前问安,母亲即交给一毛钱,或买糕或买粿,“吃点心”。我的二个孩子出生在哈尔滨,她不远几千里,亲到哈尔滨带孙儿,时已七十高龄,对孙儿又抱又背,唱催眠曲,直至入睡才罢休。也常说:“生子必亲乳之”。亲自带大,这样感情才会深。《南外赵氏家范五十三条》她教育子女晓之以礼,抓住苗头,从不喋喋不休。有一次,哥哥还小的时候,和外边孩子玩,不久学起抽烟,打骂人,讲粗话。妈妈说:“我抓住这个苗头,狠狠教育一顿。从此,哥哥恶习改了”。如“南外天流赵氏家范”所说:“治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中”就像泉州民间所说的:“有麽(粥音)也有扯(棍)”母亲对子女上学是抓得很紧的,宁可在其他方面节约开支,也要支付子女上学,即使在抗日战争,“节约一文钱,也要读书去”。她认为学好文化是学做人,“知书达理”,“学本领的基础。她教育子女要自强不息,自立成才,要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不要厮守在她身边。所以她的子孙到国外去的不少,在美国、菲律宾,当上医学博士的三个人,在国内的也分散在天南地北,当干部、局长、处长、团长、社长,当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不乏其人。母亲对子女婚姻大事,坚持个人自主,循循教导子女“要尊重孩子意愿”。她曾说过:”我也是在你们自己择偶后再支持的,并不过份干预。”“南外赵氏家范”中说:“婚姻乃人道之本,须择良善有家法之家且察其性行之贤否,然后为婚。”
学文化
母亲从小就聪颖过人,但在旧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礼教下,她没上学机会,是文盲,缠小脚,典型家庭妇女。
早在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母亲在父亲新思想影响下,闹起“妇女革命,剪短发,学文化,母亲开始学的是用闽南话拼音学写信,父亲、姐姐、哥哥都在南洋,用闽南方言写信,可以表达感情,辞以达意,幼年的我常看母亲坐在汽油灯下写信。一字一字的拼,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写。一九四九年秋泉州解放了,全市人民掀起上夜校、学文化高潮,这时妈妈也是五十多岁的“知天命”的老人,她不落后,照样拿起识字课本学文化。“我叫庄冰舍”,“我家住在西街甲第巷”,“工人做工,农民种田”,至今看到妈妈留下的识字课本,还能想起她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当国外子孙看到妈妈写的第一封信,那喜悦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从此后,她坚持亲自写信、回信,看书看报,记账,写简单日记。已到了耄之之年,还常常来问什么字怎么写,是什么偏旁,真是“不耻下问”。“活到老,学到老。”
思想开朗
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妈妈跨越了清朝、民国到解放几个时期,历经了风风雨雨,峥嵘岁月,不论是在顺利喜悦时,还是逆境艰难时,她思想开朗,倾向进步,一直跟上时代的步伐。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她就支持大姐姐到培英学校念书。一九三六年大姐结婚时,陪嫁礼品就有手摇留声机,脚踏台式风琴和手摇针车(缝纫机)。这在当时都是很新鲜的。抗日战争时期,一九三七年八月,父亲任晋江县抗日后援会募捐股长。当时做了三件事:一是搞献金募款活动。父亲动员母亲大姐带头捐献戒指。二是缝制印有“闽”字的棉衣、棉裤,送到沿海战士慰问。母亲带领全家妇女,日夜剪裁缝制棉衣,有时做到深更半夜。父亲热心教育工作和公益事业,经常为西隅学校到国外募捐,发动马尼拉、爪哇、泗水、滨乡屿、新加坡侨界殷商、校友捐献。一九三八年五月父亲由泉州经厦门到菲律宾,再次到国外募捐,适逢日本进攻厦门,这时母亲和全家避日机轰炸住乡下,一面是炮火连天,父亲消息全无,母亲昼夜厮守、涕泣、祷告十多日夜。苍天有眼,总算搭上“安庆号”安抵菲岛,转危为安。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侵占南洋群岛,侨汇断绝,广大侨眷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母亲带领全家,种菜、种番薯(地瓜),排摊卖糕、卖粿,卖“故衣”(旧衣服),维持全家老少生计,“小脚”的妈妈,每日要起早摸黑,走一二十里路,到南门排“故衣”摊。她说“撕破面皮,甘心喂儿(养活孩子家小)。”一九四八——一九四九年我们兄弟姐几人参加革命,有时地下活动,在家里开会,老人担任站岗、放哨。她说:“我也不是现在,当年就支持你爸爸搞(辛亥)革命的。”一九四九年哥哥下乡参加游击队去,母亲本不知道。泉州解放第三天,我要支前去解放厦门。临走时告诉母亲,她说你:“哥哥离家去那不久,你又要走”,她先是不同意,最后含泪说:“走吧!”拿出二十元美元支持我支前去。泉州解放后,她积极参加新社会活动,曾被推选为泉州妇女代表。
长寿之道
母亲一生思想开朗,为人正直,一颗善心好施乐捨,“仁者寿”,母亲高寿九十七岁,是赵家“寿星”。老妈妈长寿之道,一是爱清洁、干净,坚持天天洗澡,不论夏天酷暑或是严寒天冷,她都要洗澡,每周都有一二次“大洗”,其他天则擦擦身体“小洗”,即使是到了九十高龄,年年如此,天天坚持。穿戴衣服,勤洗、勤更换,常常是洗完澡后把自己穿的衬衣、衬裤都洗出来。二是生活有规律,每天早起床、午休、晚入床大致是一个时间,喜欢吃地方炒菜,如炒米粉、卷春饼,炖猪脚蹄,爱吃鱼,鸡/,鸡爪。三是爱劳动,爱活动。一直坚持家务劳动,清扫房屋,种花浇水,即使到了高龄了,也由人扶持下楼梯各处散散步,做做健身操活动,活动手脚和各个关节。这里有两件事值得回忆,我大孩出生后,她到哈尔滨,一九五九年“十.一”正好是十周年“大庆”,好不热闹,我带她坐电车看焰火。那天松花江人山人海入夜公共汽车走不动也停,我和妈妈只好边走边看,从道里江边一直走到马家沟,步行几十里,近二个多小时。还有一次是一九七0年,她从西安经北京到哈尔滨,我在北京接她,一起到颐和园玩,我们一起登上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制高点,大概有一百多个台阶。当妈妈登上佛香阁殿时,游人知道老人已七十多高龄都啧啧称奇。四是性格开朗,待人热情,诚实善良,一生遭遇重大喜怒哀乐,红白喜事,都能泰然处之。爱动脑筋,家中大事小事都要“参政”。这大概是她长期主持家务的关系。办事总头头是道,条条有理,干净利索。正因为她爱动脑筋,所以到耄耋之年,仍然思路清楚,耳清目明。五是有一条重要原因是社会安定,解放后生活有保证,虽然和先进国家比还有不少差距,但基本生活条件是有保证的,解放前妈妈为了生活日夜奔波,患有胃病,常常疼痛的坐在椅子上,满头是汗。以后生活好转了,饮食也改善了,胃病痊愈了。七十多岁患了一次胆道堵塞,发高烧几天不退,后经精心疗养,逐步恢复了健康。为了防止胆道病,以后饮食趋于清淡。特别是一九七六年改革开放政策,国外兄、姐、儿孙相继返来和老母亲团聚,为她生活带来乐趣,增加了力量。正值全家准备为迎接母亲百岁生日之际,三月十五日突然传来在福州,母亲患心肌堵塞病辞世,呜呼!我们的老妈妈,赵家的老寿星在东方陨落了,国内外兄、姐、弟。相与忍哀痛,痛不欲生,强忍生离死别之悲境。三日后择日葬于福州仓前山公墓,后骨灰于泉州东岳山灵堂。十月二日,扶持母亲骨灰安葬于清源山旁支仑妹山之麓。慈母离我们去矣,再也没法看到她那慈祥的音容了,再也听不到她那谆谆的教诲了,倾尽南山之竹,写不尽我兄弟此时的哀情,翻倒江海之水,流不尽子孙此时的苦泪,母亲的慈恩深重,使我们每每想起来尽到责任,孝顺老人家还有很多事没做到。值此母亲逝世二周年之际,聊记母亲事迹一二,作为我兄弟无穷之追思,也为后世人从中学到她的好品德。
本文特别感谢赵英雄采访泉州赵族总会的赵世通宗长。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弘扬赵氏文化
传承赵氏精神
世界赵氏宗亲联谊会官方QQ群:10656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