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啸平:生命中的盛大节日
离家漂泊在外的游子,总盼着有一天,能回到温暖的家,与父母姐妹共享天伦之乐。即便因谋生或其他原因被束缚在异乡,也会如最近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
我二十岁时离家,起初真是日夜想家,度日如年,慢慢在革命大家庭的友爱及理想教育之下,那受乡愁所折磨的痛苦逐渐淡薄,我只能说是淡薄,还不能说是完全的消失。
我当时只身从南洋到上海,是想深造我所献身的话剧艺术事业;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 祖国话剧繁荣,人才集中的地方,我知道的有两个,一是重庆,一是上海。前者是国民党统治区,从那里到延安的路线已被封锁,我不想去,上海有我老师吴天而且名家济济:于伶、黄佐临、李健吾、朱瑞钧、陈西禾、赵景深……是我学习话剧的园地。而且,上海是个可进可退的跳板,在上海如果站不住,进可以渡江到苏北抗日根据地,退可以从香港回新加坡。在上海一时找不到理想的戏剧专科学校,但话剧演出很繁荣,我观摩学习了半年。吴天便鼓励我到苏北根据地,这个当时传奇般的迷人的天地,终于使我为它献身一生。我起初想去看看再说,干得好就干下去,如不适合再另找出路。抗日抗日, 条条大路通罗马,总不能说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如果当时说要终身把我嫁到那在天涯海角的世界,那我才不干呢。一到那里,墙上有很多革命标语,其中有两条,一叫“反对家乡观念”, 另一条是“想家是可耻的”。我已读过不少思乡、乡愁、想家……不少还是名人写的,不少都是经典著作,记不得读过哪篇写想家、乡愁是可耻的。后来我才慢慢觉悟过来,一穿上革命军装就是个特殊的人,他已把生命献给伟大理想,要有铁的纪律,不能被乡愁腐蚀革命意志,假如人人都想家,怎能成为钢铁队伍?怎能战胜敌人?因此,我家庭观念也渐渐淡薄。在万里关山外的父母兄弟祖母的影子,偶尔在空闲或梦里出现,也只是一掠而过。
在部队干了一年多,遇到日军秋季大规模扫荡,我也生了大病,领导上便叫我回上海养病,待命回队。想起来也真怪,到上海要回新加坡,实在太容易,但我却不怀念那个家,倒非常想念苏北根据地那个革命的家。当时被精简到上海的战友有张如(后是我国驻英国大使宋之光夫人,本人任大使馆秘书)、钱乃立(后在上海参加地下党,是上海解放时在上海广播电台广播这消息的)、顾征……等等。我们常常集会,谈论部队生活。有时在餐馆竟情不自禁地唱起部队革命歌曲,可说是想念根据地想到命都不要了。而我在上海,没有可以安顿我的家,生计无着。我在中国旅行剧团的朋友叫龚家宝,是该团的骨干分子,要介绍我到该团当导演。但该团负责人说,苏北来的我们不能要,那时所谓“苏北”即指共产党。他们不敢要我,我也怕找他们呢。从根据地回到上海的同志,不适宜多在公共场合露面,已有同志被逮捕了。我在上海吃饭成问题,且有坐牢的危险。父母都老了,老祖母已八十岁,风烛残年中苦苦盼望见我这长孙一面,我别无选择,只好准备还乡。这时我又醒悟一点:家是我走投无路时的靠山。正欲起航南归时,太平洋战争爆发,航路断绝,幸亏根据地来信,命我立刻归队。
革命队伍果然是温暖的大家庭。但把你诞生在世上,骨肉之亲抚养你长大的家,是生命里血液融合着的部分,是灵魂里刻心镂骨的烙印。人在欢乐、失意、焦虑、胜利、挫折的时刻,都会想起它。我看到新战士换上新军装时,便把从家中穿来的便衣寄回家,“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我看到战士把节约下来的几块钱津贴,层层包扎在手帕里,为的是寄回家。我没有忘记在黄河边的濮阳农村,那是饱受“四害”(所谓四害:旱、涝、蝗、汤,即汤恩伯)极贫困地区,可以说户户都是“家徒四壁”。我的房东是个中年妇女,瘦骨嶙峋,脸色菜黄,衣不蔽体。她把在解放军的儿子寄来的家信递给我,请我代她回信:“妈很好,你要好好干,在部队有饭吃,吃饱饭打反动派……”战士立了功要把“功劳状”寄回家,国民党抓壮丁的战士被我们解放后,如果他家在根据地,领导要通知当地政府证明该战士身份,分他家一份土地……
可是,我的家呢?!远隔太平洋的殖民主义统治区,在农村没有和国外通信的邮局,我不知父母兄弟祖母的音信,他们也不知我流落到何方。有一次,部队驻在一个小镇上,房东是个商人,穿套西装,他很健谈,见过大世面,常跑外洋做生意,并且到过新加坡。他说那地方很美,有条马路叫“乌节律”,安静,优雅又繁荣,闹中取静,是富人和白领阶层居住和活动的地方,他说得很准确。我简直是“他乡遇故知”,心想托他带封家信给家中,告诉他们我尚活在人间。然而再考虑一下,此人政治面目不清,如果到那尚在日本侵略者血腥统治地方,告诉他们说我家有个儿子正在新四军,岂不是把我父母送上断头台?
大军渡江,南京解放后,我奉命上北平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化艺术代表大会。一路经过徐州、济南、天津……大城市都已解放。上海解放后便可以和南洋通信了。从海外归来的老战友,都纷纷奔走相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们是烽火连十年,家书值多少那是无法估计的,是金山银海的无价宝。海外归来的战友无一不给家中寄去平安信,但我却整整三个月把这件长年累月挂在心头的大事忘得干干净净。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巨大的喜悦,光荣, 幸福,一轮万道金光,光芒万丈的红太阳照耀在我面前,我觉得已拥有世界一切,什么家,什么个人生命,一切一切,都不值得我去思念和依恋。那天周总理在大会作报告时,毛主席驾临会场,全场爆发出天崩地裂的掌声、欢呼声。人人热泪盈眶,这幕震撼灵魂、深入心灵的壮烈场面,是我生命中的盛大节日。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我这备受凌辱的海外孤儿, 一朝成为独立自由光荣的新中国公民。我陶醉在光荣幸福的日子里,在北平开完会,回到南京华东军区,一直到1950年春节,才想起该给家里寄平安信了。父亲回信里接连写了三个“欣慰!欣慰!!欣慰!!!”他说海外亲友都早已接到国内儿女的家信,唯独我音信杳然,肯定是战死沙场了。我今年八十,离当年幸逢的盛大的节日,已有半世纪,但对它回忆引起的心灵激动,自豪感,将伴随我到见马克思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