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911为何如此成功?浅谈你不知道的保时捷前身

甲壳虫与保时捷356

有一台车,逾50年不变的后置后驱结构和一副人畜无害“萌萌哒”的大眼睛,让每一位车迷都魂牵梦萦。从起源到现在,一切都是阴差阳错地凑在了一起,又因为这样的歪打正着,成为了世界经典。这台车,没错,就是保时捷911,说到911就不得不说他的老前辈,保时捷356系列。

保时捷356系列(1948年至1965年)

若要说起保时捷911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现在这样,我们就要从它的老前辈——保时捷356说起。保时捷356系列是保时捷第一款挂着自己品牌的量产跑车,脱胎于甲壳虫技术,着重优化了车身轻量化、空气动力学与操控性。这一切奠定了未来保时捷911的设计特点,并传承至今,独树一帜。

1931年在德国斯图加特,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一代机械设计大师的辉煌之路便从此走向巅峰。在二战前,费迪南德·保时捷受到希特勒的委托,参与国民车计划,并在1937年“设计”了大众甲壳虫汽车(当年叫做Käfer)。名义上虽说是自主设计,但据传闻说,这台车大量参考了由Hans Ledwinka和Tatra于1930年设计的Tatra V570车型,的确,在短时间内从零开始,打造一台如此经典的车型确实不太可能。

那么这样一个“借鉴作品”反而是让保时捷受到了重视,而不是Hans Ledwinka,这是为何?其实希特勒并不是不知道这个作品具有借鉴成分,但碍于与保时捷亲密的私人关系(这一点在保时捷设计的坦克招标失败,而招标成功的坦克却又被强行装配保时捷底盘这件事就能看得出来),希特勒对这件事表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这件事为何Hans Ledwinka也没有深入追究?首先,他们之间确实打了很久官司,在1965年,大众公司给Hans Ledwinka个人补偿了300万马克(等同于保时捷公司3个月左右的收入);其次,二战后Hans Ledwinka成为了战犯,而全力将他保释出来的正是保时捷家族;最后,费迪南德·保时捷曾在自己的私人信件中承认他的成功是站在Hans Ledwinka的肩膀之上。

Type 64是专门为了柏林—罗马汽车拉力赛而打造的车型,以大众甲壳虫为基础,水平对置发动机,后置后驱设计,铝制车身,充分考虑风阻与轻量化。而这台车,也成为了未来保时捷制造跑车的起源。而在虽说这台车并没有实现量产,但对于保时捷来说,这台车很好地奠定了未来保时捷在做跑车方面的决心,并且为保时捷实现跑车梦打下很好的概念基础。

战后的德国一片狼藉,费迪南德·保时捷也因参与设计多种军工产品而锒铛入狱,1947年才得以释放。当然,这位狂热技术迷不会因为重获自由而停止对车辆开发和对性能的执着,相反,费迪南德·保时捷希望做一台属于自己品牌的跑车,这一愿望得到了他的儿子——费里·保时捷的支持,加之当时的保时捷具备甲壳虫的技术,故在其儿女支持辅助下,很快就启动了新车计划——挂着Porsche而不是大众品牌的保时捷356跑车于1948年发布了。

保时捷356跑车,在诞生初期可以简单理解成为一款大众甲壳虫的“跑车款”,40%以上的零件都与甲壳虫通用。其实从技术角度讲,依托于甲壳虫技术更多是出于无奈之举,因为战后的保时捷只剩下一些大众甲壳虫的图纸,想要快速实现实现生产,那么势必要采用一些现成的东西。因此在保时捷356开发过程中,依托于甲壳虫技术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且正是这个原因,反而还“歪打正着”地让保时捷获得了极大成功。

独特的结构与造型,配合短小车身带来的操控性,使得保时捷356在众多跑车当中特点鲜明。虽然没有很高的动力储备,但轻车身与低风阻设计确实为其在争取市场方面做了很多贡献。想想现在的车企想要研发一台车,轻量化与低风阻绝对是研发重点,而早在40年代末的保时捷就已经有了这样理念下的量产车型,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保时捷确实很有远见。

越来越复杂的线条设计,让保时捷356逐渐摆脱掉最初那个简单的模样,更宽的轮距与轮胎使其看起来多少有了跑车色彩,但即便怎么去升级换代,摆脱不掉的仍然是那副甲壳虫即视感满满的卖萌造型,和歪打正着传承下来的后置后驱结构。

这种后置后驱结构+简单轻巧的跑车,为保时捷带来了第一桶金,并且这种跑车的成功带来了一批忠实客户和粉丝,这让保时捷产生了一个想法:未来换代跑车依旧采用这一设计概念。这也正是保时捷911为何忠于后置后驱结构的起源。

下期将会给大家介绍第一代保时捷的具体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