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除了时间无药可医


导语:我时常遇到各种各样被称为“问题学生”,却不是问题学生的同学,他的父母时常找我倾诉,表达对于子女未来的担忧和顾虑,但是很多时候,我发现,这些问题的来源并不是学生本身存在某种缺陷,仅仅是因为年轻。如果这是一种“病”,那就是一种除了时间无药可医的病。

本文作者高见,85后海归心理师,托福培训师,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长期关注留美学生身心健康,致力于改善留美家庭生活质量。公众号“高见亲子”,二维码在文末,可以去看看,testdaily鼎力推荐。

槽糕的起点

我听说这个男生,是在一次工作例会上。我们总监是第一个接触他的人,男孩的母亲希望总监和他聊聊,劝他来这里学习。可男生刚接过电话,就激烈地告诉我们,他绝对不会来我们的中心学英语,让我们死了这个心吧。

就算英语不好,就算不喜欢老师,为什么在电话里对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态度如此尖锐呢?……这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

好说歹说,最后他同意来我们这儿试试看。所以有一天中午,总监和我聊起这男孩。我们思考着,他不知道这样会让我们难过吗?还是说他是特意要让我们知难而退?

这时我忽然想起,我的教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伤害他人的行为背后,都是未被解决的痛苦。”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伤害了我,他的行为本身就证明他自己曾经被其他人的类似行为伤害过。

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

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概念叫做“投射”,如果我们理解了它,就能明白为什么一个学生会对一位陌生的老师发火。

在心理学的视角下,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全新”的关系——哪怕当我们遇见了一位陌生人,我们对他的态度,和他互动的方式,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我们和之前“其它人”的关系的影响。你一定会问,这个“其他人”指的是谁?我只能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青少年生命中最重要的“其他人”,就是他的父母和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们。

我小时候看过一本畅销书叫做《学习的革命》,里面好像也提到过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爱中,他便学会了爱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宽容中,他便学会了原谅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责备中,他便学会了刻薄

由此,如果一个男孩对待陌生老师发出的邀请如此的激动和愤怒,那么我们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猜测,在他的生活历史中,一定出现过某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曾经用某些激烈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痛苦,而学生因为年幼无力反抗,这种痛苦无法得到解决,于是就投射到了未来的人际交往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总监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躺枪”。

才华横溢的叛逆少年

我和男孩的第一次课前,做好了一切不欢而散的准备,但我认为此刻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帮他提高英语成绩,而是帮他减轻痛苦。而说到减轻痛苦,底线就是避免进一步的师生冲突,所以也就不应该施加任何的说教和强迫,更不必动用所谓的师道尊严。

让我惊讶的是,实际上这男孩担得起“才华横溢”四个字。他在自然科学、古汉语、历史和哲学方面的广泛涉猎,让我大喜过望。更加难得的是,尽管年纪尚小,他已经可以清楚地说出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不仅热情洋溢,而且说理充分。聊天中,我也知道他有一位慈爱的妈妈,对他施行恰如其分的教育,从不包办,也不苛责。

我太好奇了,天资如此,怎么单单英语差到这般境地?

男生跟我说,他初中的时候,班上的英语老师“特别地看不上我”。到什么程度呢?“一上课,老师进来就跟我说,XXX,你,(伸手指门外)出去。你不出去,我不上课。”然后这孩子就真的站起来往外走,整节课都在门外。

听到这儿,我感慨万千。

一则,这印证了我的猜测:学生之所以对我们如此恼火,就是因为他将他对过去老师的愤怒,投射在我们的身上。

二则,男生的遭遇听起来或许离奇,但其实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屡见不鲜。很多人可能会想:没有哪位老师会无来由地憎恶某个学生,一定还是他做错了些什么云云。但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中国教育者的素质确实参差不齐,况且动用体罚、人格侮辱等等行为,已经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践踏了为人师表的底线。

三则,我慨叹于这么优秀的年轻人,也难以逃脱一个铁则——如果你去问一个好学生为什么学得好,他多半会告诉你,他的老师特棒。反之,如果你去问一个成绩不佳的学生,他会告诉你,他的老师烂透了。这种规律,在中小学阶段几乎是屡试不爽,我们必须正视。

而这一切,至少不全是学生的责任。

真实的世界没有无菌房

我听了他的故事。然后我说:“那老师真是个混蛋。不过我觉得,贾老师是无辜的。你不该凶她,她是不一样的人。英语也是无辜的,你所感兴趣的诸多学科的前沿成果,都是在英语语境下发表的。你用得上。”

我们的孩子并不能活在完全无菌的世界里,哪怕在校园,他们也会遭遇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并不需要我们处处代劳,不需要我们为他的利益揭竿而起,奔走呼号,因为他们足够坚韧,也该懂得如何逆流而上。我们这些成年人,只是需要在必要的时刻向他们坦白承认,他们没有错,错的是别人。接纳他们的感受,对我们来说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只有我们接过了他们的那些愤怒、伤心和困惑,告诉他们我们愿意感同身受,他们才能真正放下这些负面情绪,去专注地思考出路,解决问题。

出人意料的美高生活

这男生去了美国读高中。学科成绩相当不错,英语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由于英语的底子实在很薄,所以从分数上来看,还是“请多关照”。他在视频课程里和我聊到那时的生活,说起生活里的诸多不便,都是幽默乐天的语气,让我忍俊不禁。他告诉我,因为英语实在抱歉,也不敢去选文学方面的课程;不过自然科学的课倒是如鱼得水,美国同学们对他崇拜得不行。再加上课后可以偶尔一起玩玩游戏,人缘好得不要不要的。

有一天,男生的妈妈联系了我。她对我说,她知道孩子独立、要强,知道他自己做出了留学的选择,也明白英语的重要性,因为英语不好而吃了很多的苦。可是他还是很抗拒学习英语,每次遇到障碍就非常沮丧。她担忧的是,这是不是一种心理上的问题,需要接受专业的疏导

牵着蜗牛散步

我理解这种“牵着蜗牛散步”的感受。一定有数不尽的父母,正站在孩子的背后,目睹他的挣扎抑或磨蹭,内心浮想联翩:孩子全靠自己能行吗?真的能行吗?他还那么小,说的话能算数吗?这么重要的时刻,如果我们不伸手,他又搞砸了,后果会怎样?他承受得起这样的损失吗?他到底是为什么不行?为什么别人的孩子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他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障碍……

我给这位母亲的回答如下。

“XX对自己的人生拥有超过同龄人的掌控力,我们要相信他。对英语的抵触,首先是因为过去的体验太差,其次是其他学科实力强悍,他现在过得不错。第三,他好面子,不太能接受自己在英语上的“不体面”,躲避是可以理解的。他现在有点儿像是在拖延,这不算重大心理问题,人都不想立刻去做不想做的事。我相信这个局面不会长久,他自己也知道。随着课程加难,人生目标更加清晰,局面一定会有突破。他对科学感兴趣,可以因势利导,建议他买一些英文经典进行自学。总的来说,我们需要给他一些时间。”

连我自己都不能确定,这种乐观能否在未来兑现。

真正的热情

男生曾经问过我一些申请的事儿。我半开玩笑地告诉他,“你既然住在匹兹堡,就找一天,坐公交车杀去卡耐基梅隆,逮到个教授就跟他神侃一番,侃得云山雾罩,没准儿就成了呢。”

“就我这英语……”

“连说带比划的话,够用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你对学术问题的热情和独到的见地。你没问题的。”

这个年代,在削尖了脑袋背红宝书的中国少年里,还能和我聊几句王阳明,完整地背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寥若星辰。虽说他的英语说得经不住三句问,但是我不相信一个胸中有丘壑的少年会在美国大学面试官的面前,宝物蒙尘。

***

故事说到这里,你一定知道它的结局是怎样的。

男生去了美国排名很靠前的文理学院。面试时,他给人家讲了三个深入浅出的故事,云山雾罩。对方指着他“请多指教”的托福分数,问你这成绩距离我们的分数线还有一截儿啊,这怎么回事?他坦然以对,解释了一番自己的英语为啥不够好。对方激赏有加,开出了极为慷慨的奖学金。他可以靠奖学金去读大学了。

祝福他的未来,希望他早日搞定英语。

坦荡看未来

回想从去年夏天到现在的历史,充满感激。从这个学生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两个久违的字。这两个字,存在于亿万中国人的英雄梦想里,存在于报纸期刊对成功人士的艳羡之词中,却很少真正地被我们体会。尽管每年我们的国家向世界各地输送着数以十万计的留学生,他们却并没有活出数十万种不同的精彩人生。因为他们不敢正视这两个字,他们不敢脱下所有的铠甲,只拿着一把匕首冲出重围。这两个字,叫做闯荡。

一个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人,是不敢去闯的。人对于世界,是一种否定性的存在——我们总是觉得“不够好”。进一步地,很多人开始追问:为什么我做不到?为什么我做不好?为什么我做不快?在自我检视中,我们开始认为自己“有问题”,别人“有问题”,社会“有问题”……

有多少玄而又玄的“诊断”和“治疗”,都是在利用人们根深蒂固的“有问题”的信仰,大发其财。多么有趣,因为向往更好的生活,更崇高的意义,我们几乎不肯相信,此时此刻的自我,已经不可能更好。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争执不休,我们寻医问药,而太少人停下来对自己说一句:我并不是有病,我只是还在路上。

毕竟,这个世界上,除了疾病之外,还有一种东西也会带来缺憾,它叫做年轻。而我们孩子的很大一部分缺憾,从他们贫乏的单词量到冲动的性格,都是源于他们太年轻。这种“病”,除了时间,无药可医。你必须把足够的时间填充进一个生命,才能让它变得丰盈。

我们应当臣服于时间的力量,是因为时间才真正养育了一个孩子从弱到强,从贫瘠到富有。时间也教会我们如何去正确地理解孩子的言行,而不至曲解。时间让我们去印证孩子的成长,从而学会完全地信任他们。时间治愈的是孩子的无知,更是教育者自身的焦虑。

高见

2016年2月19日 于科伦坡

我爱你,如同爱星辰大海 || 那些年,我在海外看到的爱情故事

那些年我在美国过的除夕夜 || “不过年”的年轻人,不需要感到悲戚

(0)

相关推荐

  • 习惯是种病,无药可医

    相遇相识也不过一年 相爱相恨却只有半年 相离相别就是一辈子 人们都说善良很好,我却不以为然 我的心善让我用尽心血对她好 可结果也不过换来一句: 我习惯了我们只是朋友 我知道爱与不爱没有对或错 但有没有 ...

  • 学生故事(1&2)--课堂痛哭的学生

    国庆节第四天,接到通知七五六代课的英语老师节后不再去上班,因为工资太低.说真的,中途招聘的工作是有难度的.连续一个星期,我负责七五班的代课工作. 第一次月考后进行试卷讲评,一切正常,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 ...

  • 医生直言:全球最难治的10种病,基本无药可治,有些防不胜防

                                              没有什么别的病,没有别的没有钱,这是人们最简单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生活中总会有各种严重的疾病和轻 ...

  • 考前焦虑是一种病吗?有药治吗?能治愈吗?

    Anxiety 小木屋问答 有小伙伴在后台问了 最近为什么更新这么慢呢! 一是最近有点偷懒,而且电脑也频繁罢工. 二是因为我家的小伙伴儿们,也要马上参加高考了! 压力山大 ? 最近有3个小伙伴在后台留 ...

  • 罹患怪病!前TVB人气女神曾患“硬皮症”:肌肉会萎缩且无药可医

    本文由编辑 曾泽燊 撰写,转载需注明 严厉打击抄袭,势必全网投诉到底 近日,现年30岁的前TVB女神林芊妤在社交网上透露自己曾罹患怪病,因有段时间负闻缠身令她情绪崩溃,压力爆煲的她更是患上罕见的免疫系 ...

  • 时间的乡愁无药可医——读书札记

    不走心的努力,都是在敷衍自己.  独坐常忽忽,情怀何悠悠.山腰云漫漫,谷口风飕飕.猿来树袅袅,鸟入林啾啾.时催鬓飒飒,岁尽老惆惆.--唐·寒山<叠字诗>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 即 ...

  • 硝酸甘油只能治一种病,常用救命药的使用禁忌!

    编辑:王真 来源:健康时报 有人说:硝酸甘油是心脏病患者的"灵丹妙药".但凡心脏不舒服,只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粒,效果不好再来一粒,就可以了?这种做法有科学依据吗?当然不! 硝酸甘 ...

  • 带状疱疹后遗症无药可医?我用去湿热的法子解决患者难题,哪里是病治不好,分明是医生不会治病。带状疱疹这...

    带状疱疹后遗症无药可医?我用去湿热的法子解决患者难题,哪里是病治不好,分明是医生不会治病. 带状疱疹这个病啊,给人最大的苦楚,就是疼痛. 有的人看上去好了,但是痛感依然存在.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聊的, ...

  • 为什么还有很多病无药可医

    为什么还有很多病无药可医 今天是 "读言" 陪伴你的第2266天 为什么世界上有很么多病无药可医? 药企为什么不去做有针对性的研发?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新药的研发不是在做产品,而是 ...

  • 慢病更严重的是“无药可医”

    --国瑞旅居康养签约第一健康报道 塑造伊春汤旺河康养基地品牌项目 聚焦健康中国 康养(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万言) 日前,国瑞旅居康养品牌项目签约暨中医诊疗技术应用康养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中医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