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身处一家准上市的大公司,是个别人眼中的精英管理层
人前光鲜亮丽,但是人后呢,如死狗
其实拼到这个岗位,职场里的无奈,是很多城市中产的通病
每日游走在不同的人际商业中,但却要背负很沉重的KPI,以及企业对自我空间的不断蚕食
一手握有公司平台给予的资源和机会,从某种判断标准来说,那比钱还重要,因为那意味着希望和未来
而另外一面呢,彻底交付了自己的一切,在精力范围内透支了所有,感觉除了公司一无所有,日日沉浸在是否要辞职的纠结里
好像,似乎
我身边,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朋友
于是,出现了大家经常问的问题
手里有因为职场或者公司平台而来的资源,但好像总是变不了现
要么呢,是搞些灰色板块,但这种风险很大,随着各个行业企业越来越正规,可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要么呢,自己的精力已经再也压榨不出剩余,面对着资源,也没有精力去折腾了
面对着逝如流水的日日损耗
再伴随一阵唏嘘
要说世道无奈,不过是人生插曲的沧海一粟
多少人都在这其中激浪,却在背后换来一些思考但无力的独白回音
最近在学产品VS用户的一些思维逻辑,倒是这样的干货式学习里,让我想通了人生的不同状态纠结
如果恰好你也有,不妨来对照一下
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原因?
有些东西就是那么现实,比如你身在职场,大家尊称你为X总,喝酒时与你举杯,社交场里时时刻刻向你发送邀请函这些头衔和尊敬,往往不是来自于你本人,也许,是你的身份xx企业的lucy,人很和蔼,对人很好,合作感很强……而一旦你离开了企业和平台,你依旧是你自己,只是别人会重新审视你一遍,你是干什么的,能为我做啥?一个人离开了某个企业、某个公司后,他的能耐,是什么?怎么出门谋生?因为没有人教过我们,除了上班,我们还能从哪里获得一份收入?于是现在的副业、创业,让人趋之若鹜的涌入和折腾,都是因为那份希望自己做主自己的掌控感人微言轻的时候,你哪怕说出和马云一样有智慧的话,依旧还是只能靠写代码做设计之类的本领换钱而如果你已经是个咖,那出门随便说几句话,人家就拿着坨坨钱来你面前癞皮狗但什么是IP?它不是演戏,不是那些虚无的角色,它是你实在能传递的价值有些人包包买得多了,他就能说出个有理有据的门道,给那些徘徊在不知道怎么买包包的人做行动参考有些人上当吃亏的事情经历多了,就会总结出一些避坑防骗的指南,让其他人不要再上当受骗还有些人,长年得病吃药痛苦不堪,把一些有效的治疗保养方案拿出来分享,给病友们一些参考或者希望价值从来都不是以【我】开头的,但【我】却是这个价值的源头因为自己有过切肤之痛,有过心心相惜,有过实在的感性或者理性的经历,于是能体会到其中的不易,不希望更多的人与我一样,遭受痛苦用户思维中,再也没有用【我】这个词来逞强,以炫耀自己的伟大或者不得了为用户考虑,就是把自己的伤口扯开一遍,给那些有需要的人看再在所有人面前,把伤口缝合起来,告诉大家,愈合了又是一条好汉,你也可以也就是,我们要做个产品出来,不是平白无故拍脑门造出来的,一定是用户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于是才会创造产品这几个层次的习得,就可以解决很多我们看似复杂的人生问题开头的那个朋友,或者很多深究于想辞职又纠结的朋友,都是在角色里没有自洽社会认知你的,是一种身份,也许有真实的你,或者也许,别人根本就不care你是xx公司的lucy,比你是lucy,更加重要和有意义意味着,此时已经逾越了角色的束缚,开始用公家的资源置换着私人的交易,行得一些社会便利外部对你的认知度,已经有点越过平台了,别人看到了你的价值、锋芒、才华,愿意相信你,受你托付你,真的成为了【你】,你的价值明显,能力可视,别人愿意为你付钱买单,社会结构也愿意承认你的存在别人可以在你那儿得到什么,一清二楚,你又能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顺理成章因为路径清楚,互相供给的价值明确,人都不傻,这是世间的公平其实说起来,这是一周以来,我思索地最明白的一份干货指南比如,我们都要从幼小走向鼎盛强大,再走向落寞和死亡于是我一直信奉,用第二曲线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以及和客户相关的工作据说,现在很多的素质教育,已经不再是看你写出什么样的答案了这个过程,会展现你的思索、想法、分析、以及价值观,它映射的,就是人生但不追求结果的人,可能是自己都不确定的答案:【正在努力的活出一种意义】
一些其他有趣的小内容
会分享在【马蜂窝】和【小红书】
搜索: 大野633
最近还开了个抖音账号
搜索: 拍照吧!老孙
一直看好未来的场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