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闻:半夜葬父

明朝末年,永平府的冯掌柜靠着贩卖丝绸发了财,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商。一日,店里来到一个大买主,交了定金,十日后来店里取货。第二天一大早,冯掌柜就带着王管家出了门,两人准备去京城进货。王管家年仅五十,忠厚善良,每次外出进货,冯掌柜都会带上他。

两人行至半路,不料王管家却生了病。冯掌柜找了一间客栈住下,赶紧去请来郎中。喝了两副汤药后,王管家病情也未见好转。王管家怕耽误冯掌柜进货,催促他赶紧离去。眼看着货期将至,无奈之下冯掌柜就雇来一辆马车,让车夫把王管家送回家。临行前冯掌柜塞给了王管家五两银子,以备不时之需。

几日后,冯掌柜带着货物回到了家中。他刚刚进门一会儿,王管家的儿子王大志走了进来,他来给父亲送两件换洗的衣服。听闻王管家最近未曾回家,冯掌柜犹如五雷轰顶,接着他讲述起了王管家路上生病一事。

王大志得知了事情的缘由,拉着冯掌柜就要去见官,他说父亲这么多天未回家,一定是遇害了,此事和冯掌柜脱不了干系。两人争执间,一个家丁走了过来。他深知冯掌柜的为人,认为肯定是王管家在回家途中遭遇了不测。家丁对冯掌柜说道:“事已至此,倒不如给王大志一些钱,息事宁人,也免得惹上官司。”

冯掌柜虽然没做亏心事,但也害怕惹祸上身。他给了王大志五十两银子,这件事情就平息了下来。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冯掌柜寝食难安。平日王管家对冯掌柜忠心耿耿,他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冯掌柜心有不甘,他想为王管家讨个公道。

回想事情的前因后果,冯掌柜觉得问题肯定出在那个马车夫上。想到临别之时,他曾当着车夫的面儿,给了王管家五两银子。难道是车夫图财害命,半路将王管家杀害了不成?想到自己好心办成了坏事,冯掌柜更是后悔不已。他决定去寻找那个车夫,为王管家申冤报仇。

第二日清晨,他带上一个家丁就出了门。两日后,主仆二人就来到了那小镇上。一连蹲守了七天,也未曾看到车夫的身影。冯掌柜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有些焦虑。突然,他听着一阵狗叫声,一条大黄狗正迎面而来,后面跟着一辆马车。冯掌柜激动了起来,那个马车夫终于现身了。

家丁假借租马车之名,将车夫骗至永定府,冯掌柜则悄悄地一路尾随。马车来到了衙门口,家丁让马车停了下来。这时冯掌柜赶了过来,他和家丁一起拉着车夫进了大堂。车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副疑惑不解的表情。听完了冯掌柜的叙述,县老爷和车夫明白了事情的缘由。

经审问得知,车夫确认已经将王管家平安送回家中,他声称当初亲眼所见王管家的儿子扶着父亲进了屋。只要找来王管家的儿子王大志,事情定会水落石出。半个时辰后,王大志来到了大堂之上。车夫看到王大志说道:“就是他,当初是他扶着王管家进了屋,然后我就转身离开了。”

王大志看了车夫一眼,直摇头,他一脸疑惑地说道:“大人,请为小民做主啊,一定是他害死了我的父亲,我确实未曾见过此人啊!”县老爷看着车夫,感觉他有重大作案嫌疑,现在还没有找出证据,只好先将他关进了大牢。退了堂,众人纷纷离去,大堂之上只剩下县老爷一人在紧缩双眉。他知道王大志和车夫,两人之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但是苦无证据,想要让凶手主动伏法谈何容易。

第二天,县老爷坐着轿子去了王大志家。他准备亲自走访一下附近的乡邻。当县老爷快到王大志家门口时,突然看到一只大黄狗直奔他而来,嘴里还叼着一个东西。走进一看,原来叼着的是一只鞋子。一个衙役一眼认出了这只大黄狗,昨天审堂之时,他就看到这只大黄狗一直趴在衙门口,狗的主人正是那个马车夫。

县老爷拿着鞋子看了一下,心想:“难不成这只鞋子是王管家的不成?”。正在这时,狗冲着他叫了几声,然后转身就跑,边跑还边回头朝他狂叫。看到这里,县老爷赶紧带着众人跟着狗一路前行。走出去不远,狗在一块荒地里停了下来。大家赶过去一看,只见土已经被扒开,一具裹着草席的男尸露了出来。

过了一会,一个衙役押着王大志走了过来。面对父亲的尸体,他再也法镇定了,“噗通”一下就跪倒在了地上。原来,那日车夫将王管家送回家后,他的病越来越严重了。王管家拿出银子让儿子去给自己抓药,谁知这个不孝子竟然拿着钱去了赌场,五两银子被他输了个精光。王管家得知后,气急攻心,顿时一头栽倒在床上,再也没能醒过来。

王大志见父亲已死,就想趁机再讹诈冯掌柜一笔钱财。他将父亲的尸体偷偷掩埋,然后就去了冯掌柜的府上。拿到银子的王大志沾沾自喜,没成想冯掌柜念及王管家的一片忠诚,居然不远千里找来马车夫为他伸冤。大黄狗看到主人蒙冤入狱,就帮着主人洗清了冤屈。

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县老爷气愤地对王大志说道:“一只狗尚且知道护主,没成想你连狗都不如,居然弃你父亲于不顾,做出如此丧尽天良之事。”王大志被押着去了县衙,等候他的将是漫长的牢狱之灾。车夫得知大黄狗救了自己一命,眼里含满了泪水,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0)

相关推荐

  • 淮镇石儿马(二十四)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石儿马(二十四)                            吴润起 济民入城后寻找卖瓦罐的,走了几家瓦 ...

  • 故事 | 厨子

     厨子  清朝时候,蜀地有个姓冯的吝啬富翁过七十大寿,到处请厨子,人家听说是他要祝寿,都以各种借口拒绝了.因为他家的家仆每个月都领不到月钱,即使领到了,也缺银子少铜板的,所以一个个都饿得又瘦又黑,没有 ...

  • 大清奇案:3起命案,9人离奇死亡,凶手被擒,竟牵出另外一桩大案

    清朝顺治二年仲夏,潞安府齐老爷家发生了一件怪事.每当雷雨交加的夜晚,齐家就会有人离奇死亡.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接连发生了三起命案,致使九人丧生.一时间,齐家人惶惶不可终日,整天提心吊胆. 齐老爷名叫齐秉 ...

  • 越剧《一枝梅》剧本

    越剧<一枝梅>剧本 第一场 遇梅 何梦白(唱)终日寻春我今寻春,江南何处觅芳馨,冰溪桥畔一枝梅,报得春汛有几分.昨夜北风呼啸狂,晓来四下玉琢粉装,闲云寺外景色秀,更有寒梅吐芬芳.白雪红梅相 ...

  • 民间故事:富商做买卖归来,发现妻子行为有异,晚上他发现了真相

    话说古时候在辰州府沅陵县,有一个富商叫罗富有.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家有良田数百亩,商店百余间.罗富有虽出生于富裕家庭,但并未沾染纨绔子弟的坏毛病.他从小就好学聪慧且懂事,十岁便开始跟父亲学习做生意. ...

  • 笔记:《庄园里的熊孩子》

    本文导读: 都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苍蝇固然讨厌可恶,可蛋壳上有了裂缝,露出了愚蠢.浅薄.贪欲和懦弱,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本来,那个十几岁就投奔德氏庄园帮工的熊孩子默默无闻,连工头都没怎么注意过他,更别 ...

  • 民间奇案:半夜葬父

    明朝末年,永平府的冯掌柜靠着贩卖丝绸发了财,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商.一日,店里来到一个大买主,交了定金,十日后来店里取货.第二天一大早,冯掌柜就带着王管家出了门,两人准备去京城进货.王管家年仅五十,忠厚善 ...

  • 民间故事:稚童卖身葬父,商人慷慨解囊,原来其中另有隐情

    民间故事,奇闻趣事,这里是话神道仙的原创故事领域. 接下来请看传奇的民间故事. 山下的清谷县城,有些破旧了,这座雄城,原来可是朝廷御敌的一道屏障,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城池没了作用. 不过也是因此,这座城 ...

  • 民间故事:女子卖身葬父险些丢名节,几年后,她送恩人一座道观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676期,感谢各位! 北宋年间,黄州有一个李老汉.他的老伴没得早,留下一女与他相依为命.李老汉本就是一般农户,家境很不宽裕,给老伴治病又花掉了所有积蓄.无奈,为 ...

  • 卖身埋{葬}父{以题为韵}

            <二十四孝赋系列之七>           李平子撰    东汉董永者,居泰岳之千乘,临黄河之水寨.赏碧海之扬帆,览波涛之澎湃.母亲已亡,儿子莫懈.观容颜而意乱,拜佛求医: ...

  • 民间通书造葬大全.docx

    <民间通书造葬大全> 造葬择日,按天地之阴阳论,而不能按干支五行论,天地可论生成,五行主论生克,天地交合生万物,与五行相生相克是两码事.前者是先天,后者是后天.葬山也同论,这才是真正的择吉 ...

  • 民间故事:亡父现身送金子,儿子赎回田产,几天后,金子变成火纸

    西晋永嘉年间,统管水军的震威将军宋紫臣,已经死去多年,他的儿子宋琴杉没有官职,是一个平民,靠着父亲积累下的家产,过着富裕的生活.他家有近千亩良田,位于河两岸.每逢干旱时节,没有雨水,别人家只能眼巴巴地 ...

  • 农村俗语:“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到底有何寓意?年轻人要清楚

    中华文化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其中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农村流传下来的俗语也是如此.古代人的思想与现代人不太一样,可能古人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重要道理,用简单的话语总结出人生.不仅仅教会我们如何去生活 ...

  •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他当上皇帝后,是如何报答他的?

    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连送他去私塾学堂读书的钱都没有,还让年少的他去给地主刘德家放牛,靠着如此微薄的薪水来补贴家用.朱元璋最后通过不断的努力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成长史可以说是非常励志 ...

  • 清代民间抄本 造葬须知

    造葬须知,选择吉利择日宜忌,造葬周堂图,安香火,玄学古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