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人是有秘诀的。

大家对了解一个人的方式,存在很大的误区。

昨天有个学员咨询我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跟他认识的时间不长,不是很了解他。”

然后我就问她:“难道你们相处久了,你就会了解他了吗?”

她疑惑地看着我,反问:“难道不是吗?”

如果你觉得这句话没啥毛病,说明了你对“了解”这件事,不是那么了解。

这个认知里面最大的误区在于:了解一个人,跟时间无关。

并不是说,你跟一个人接触的是时间越久,就等于越了解对方。这个因果关系并不成立。

举个例子,你有一个小学同学,至今为止,你们已经认识十二年了。只要每年过年的时候,你们会聚在一起喝喝酒,吃吃饭。

这个时间够长了吧,你也够资格说了解他了,对吧。

但是,你肯定没有信心敢说你对他的了解程度,能够超过他谈了两年恋爱的女朋友。

两年VS十二年,两年胜出。所以,了解跟时间无关。

那么了解,到底跟什么有关呢?了解跟经历有关。

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才算是了解一个人,就是了解性格。性格的外在体现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

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是什么?是他的经历。同样地,一个人的经历也会反映出这个人的性格。

一个经过刻意训练的人,是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快速了解一个陌生人的。

当你能够深刻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建立情感链接这个事情,就会显得非常简单。

所以说,为什么你朝夕相处了七年的老公,随随便便就被一个认识了三个月的小三给勾走了。

你骂小三的时候,他甚至还拼命维护小三,说小三很懂自己,你不懂。

你还在想方设法记住对象喜欢吃什么,喜欢看什么的时候,对方已经深入了解到对方的潜意识里面去了。

特别像我们做咨询行业的人,更加需要快速去了解一个人。很多找我咨询的小伙伴都会跟我说:“你比我自己还要了解我。”

毫不夸张地说,我可以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咖啡厅里面去接触,了解一个人。即使这个人是你处了一年的对象,你对他的了解程度或许还没我深。

整个过程会很复杂,需要破冰,需要建立信任,需要引导思考,需要共情,需要挖掘,甚至还需要你很强的记忆力,能够记住对方不经意间说出的一个细节。

但是核心还是在于:经历。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我会开始挖掘对方的经历,当然并不会真的是“挖掘”这么恐怖,实际上看起来仅仅是两个人在谈话聊天罢了。

接下来的办法,大家也可以参考使用。

当对方开始分享自己的经历时,你需要去提问细节:

你做了什么事情?

你为什么会这么做?

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当三个问题都了解完了之后,我就知道了在这段经历中,对方的事实,情绪,动机。

因为很多人会遭遇过一些不美好的回忆时,潜意识会选择遗忘或者美化这件事。

如果你仅仅只是通过对方的言辞来了解一个人,有时候是不真实的。

举个例子,对方分享了自己在初中时,暗恋一个女孩子的经历给你听。你可别听完了之后,哈哈哈就完事了。

当你尝试问他那三个问题时,你就会发现新大陆了。

暗恋期间,你做了什么事情?

默默给她买早餐,送她一个铅笔盒。

表白了吗?

没有

你为什么只对她好,不表白?

那时候很傻,觉得只要对她好,她就会被我感动。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说实话,很愤怒。也很委屈,委屈对方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付出。

到此,你就知道了,他是一个默默付出的讨好型。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调侃地拍下他的肩膀,然后说一句:你放心,我不会忽视你的付出。

这个时候,你在他心中就是天使般的存在了。

这就是了解他人经历的办法。

还有一个比较粗暴的办法,就是一起经历。当你们两个人之间经历的事情越多,就会越了解彼此。

因为经历的过程中,需要一个人对不确定性的环境做出应对。在这个应对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了。

为什么说结婚之前,两个人一定要去旅游一次。因为在旅游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然冒出来的麻烦事。

在应对这些麻烦事的时候,就会真实地体现出一个人的本质了。

回想下,你们谈几年的恋爱,每天生活平平淡淡,一年365天,每天几乎都一样。与其说你们过了365天,不如说你们一天过了365次。

实际上,你们的经历几乎为零。所以有时候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你会觉得枕边人很陌生。

有时候,你对你认为的“了解”,并不了解。


今日干货更新:如何才能吸引对方主动向你搭讪?.pdf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