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脉法:十脉】5
十脉为纲诊法
一、浮脉(见四脉为纲,略);
二、沉脉(见四脉为纲,略);
三、迟脉(见四脉为纲,略);
四、数脉(见四脉为纲,略);
五、滑脉(见六脉为纲,略);
六、涩脉(见六脉为纲,略);
七、大脉(见八脉为纲,略);
柯琴著《伤寒来苏集》说: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浮、大、滑、动、数。此名阳脉也。凡沉、弱、涩、弦、微迟脉,此名阴脉也。
脉有十种,阴阳两分,即俱五法。浮沉是脉体;大弱是脉势;滑涩是脉气;动弦是脉形;迟数是脉息。都是病脉而非平脉也。
阳脉有:浮大滑动数;
阴脉有:沉弱涩弦微(含迟);
凡四脉为纲、六脉为纲、八脉为纲中,已有解的脉象,此皆略。
八、动脉
1、脉象与分析:
主要是坚紧有力,呈豆圆形地,无头无尾地,突出一点,跃然指下。旧说动脉,只限于,在关部出现,其实寸、关、尺三部,都可以见到。出现动脉,多因阴阳两气相互搏击所致。阴阳两气搏击,胜的一方,脉气安静,虚的一方,便表现出,坚紧有力,如豆大摇动的动脉。这就是脉书所谓“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的道理。
动脉,可以说是数脉的一种;也就是数而兼紧、兼滑、兼短的脉象。所以叫做动,是因为动脉搏动时,鼓击有力,无头无尾地,像豆粒般大一点,陇然高起,而摇动不休。动脉决不是仅见于关部,寸尺两部,也可以出现,所以说“见于关上下”。
2、主病:
动脉可见精神受到惊恐;如见于暴发性疼痛,为气郁血滞;如动而弦大,多为惊恐;如动而郁涩,多因郁结;
大凡寒胜于阳的疼痛,气乱窜扰的惊悸,阳不胜阴的自汗,阴不胜阳的发热,脾胃不和,寒热杂处的腹泻,脏腑传化失职、气血相干的痢疾,阴寒邪盛、经气受伤的经脉拘挛,阴虚阳盛的男子失精,女子血崩等,都可以见到。总括来说这些疾病,出现动脉,不外乎阴和阳,相互搏击,有所偏盛偏衰的结果。
3、病位:
左寸动 :惊悸、恐惧不安;左关动:惊悸、挛急;左尺动:惊恐、拘挛、亡精、失血;
右寸动:自汗气促;右关动:胃痛吐逆;右尺动:相火炽盛、亡精、失血。
4、按语:
阴阳气相互搏击,阳胜阴虚,阴气便搏击而坚紧;阴胜阳虚,阳气也搏击,而坚紧,出现动脉。搏击在某一部,动脉便出现在某一部。旧说,动脉只能出现在关部,这是错误的,不现实的。
九、弦脉
1、脉象分析:
弦脉端直而长,如张弓弦。弦脉来时搏指弦长,一般脉象,搏指呈弧圆形。而弦脉搏指弦长如按琴之弦。
热证:弦而兼数,为肝热恣张;弦而兼长,内有积滞;弦而兼沉,为气郁不舒;
寒证:弦而兼迟,为痼(难愈)冷积滞;弦而兼小,为寒邪冷痞。
2、主病:
弦脉为痛、为疟疾、拘急、寒热、寒凝气结。临床常见,弦脉为气血不和,肝气郁滞,故在躁急愤怒之后,常会出现。肝炎病,脉象多弦,而以左关较为突出。瘟热痉病(脑膜炎),亦多弦脉。另有停食痰饮,症瘕积聚,脉亦多弦。
一般属邪盛脉弦者,十常二三。正虚脉弦者,十常六七。于其它脉中兼见弦象者,尤为不少。在伤寒表邪,全盛之时,脉中如有,一部见弦的,或兼迟兼涩的,便是夹阴之候。客邪虽盛,急需温散,汗下猛剂,均非所宜。
3、部位:
左寸弦:心悸、头痛、盗汗;左关弦:胁满痛、冷热症瘕;左尺弦:少腹痛、腰膝疼。
右寸弦:胸满、痰咳气短;右关弦:胃寒、腹痛;右尺弦:寒疝、脚挛急。
4、按语:
脉来长而挺直和张力较大的,便是弦脉。凡肝病、痛症、饮症,多见到这样脉象,是临常最常见的脉象之一,多为寒热邪气夹杂而成,尤其是属寒的最多。
十、弱脉
1、脉象分析:
弱脉极软而沉细,轻按如无,稍用力轻按不见,重按欲绝。弱脉细软,便有
些像快要断的细丝一样,这时脉的搏动,虽然极其细弱,只是隐隐约约的,在指下可以摸到,似有似无,模糊难辨;并不曾断绝。这个“长”字,决不同于长脉。似有似无的。弱脉偏沉。所谓“细而稍长”,是说微脉。
如阳气不足,又不能滋养筋膜,便病筋痿(筋急挛缩);如营血不足,不能养心安神,病便惊悸;如卫气不足,不能充肤固表,便病自汗;如脾胃虚损,中气不振,便病精神困乏。
如下焦阳气陷而不振,则精气不足,不能滋养骨髓,病骨痿,足痿软,不能起立行动。
这种气血两虚的脉象,见之白头老人,犹可理解;若见之于青少年,便当引起重视,查出原因。
《脉经》云:“浮以候阳气之盛衰”,弱为阳气不足,正由于营气卫气都不
足,所以最容易感受外邪的侵袭,而见恶寒发热。虽恶寒发热,,脉也不浮而弱。阳气阴精,久久不得恢复,更会发生多种疾病。
凡此种种,都有出现弱脉的可能,都只能用补益阳气、调养营血的方法,进
行治疗。
临床亦见,凡细弱之脉,凡见舌质淡白,宜补气健脾,不宜养阴益精,(阴虚舌质红)。
所谓寸关尺三部皆微,即轻取之微,重按之微,皆属气虚。诸症在上,则为胸阳之不足,胸阳包括心肺之阳、胸中大气之阳;微见于下,则为肾阳衰微,;微见于关部,则为脾阳之不振。总由于阳气之衰微,而与血无涉。
如肺气不足而喘促,心阳不敛,多惊悸的病变,两手寸部常见弱脉;脾胃虚
损,不能运化,而胀满时,两手关部常多见微脉;阴精亏乏至极的,两手尺脉多见弱。
如肾中元阳亏损,腰腿痠痛,遗精少泄,失眠,而身寒腹痛,精血虚竭,而病消渴等,两手尺部,常多见微脉。
2、主病:弱脉主气血衰弱之疾:
寸脉弱,为心肺气虚,心悸气短,胸闷自汗,失眠多梦等;
关脉弱,脾虚肝弱,脘满腹胀,食少纳呆,肢冷便溏等;
尺脉弱,腰酸腿疼,遗精早泄,月食不调,失眠多梦。
3、病位:
左寸弱:心气虚、惊悸自汗、胸满气短)气促、头眩失眠多梦等;
左关弱:胁胀、心烦、喜怒、气郁不舒、胃满食少等;
左尺弱:头眩耳鸣、腰酸遗精、肾元虚、小便数;
右寸弱:气虚身冷、胸满气短等;身倦无力等。
右关弱:脾胃虚弱、脘满腹胀、食少纳呆、消化迟钝等;
右尺弱:少腹冷痛、大便溏泄、食欲不振等。
4、按语:
脉在沉部出现,极细而软弱无力,这便是弱脉。它主要反映,阴精阳气虚损
的病变,尤其是阳气衰微时,更容易见到。
十一、微脉
1、脉象与分析:
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轻按不见,重按如欲绝。不似弱脉的小
弱分明,不似细脉的纤细有力。微为阳气衰微之脉。
微脉与细脉的区别:
微脉在指下似有似无,模糊难辨;微脉是由于阳气的衰竭;
细脉则稍为大一些,显而易见;细脉是由于营血的虚少。
2、主病:
微为气血不足,阳气衰微之象。症见恶寒肢冷、多汗、心悸气短、胸满头眩
等 上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证。有腰痛腿痠,遗精少泄,失眠,脱泄不食,神疲身倦。经言:“寸口诸微亡阳。”言诸微者,谓不论寸关尺,三部脉皆微,即轻取之微,重按之微,皆属气虚。
故症见于上,则为胸阳之不足,胸阳包括心肺之阳,和胸中大气而言;症见于下,则为肾阳衰微;症见于关脉,则为脾阳之不振。总为阳气之衰微,而与血无关。
3、部位:
左寸微:心气不足,肺虚气弱;左关微:胀满、肢寒、手足拘急;左尺微:
男子伤精、女子崩漏。
右寸微:胸寒痞痛、冷痰凝结;右关微:脾虚腹胀、食少腹痛、倦怠无力;右尺微:少腹胀满、脐下冷痛。
4、按语:
微脉纤细柔弱,无力之极,按之不绝如缕,这叫做微。凡见微脉,总是气血
两虚,尤其是气虚病变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