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效应和社会现象的集合 ——《社会心理学》│ 书海遨游 No.18103
书海遨游 No.18103
一个社会效应和社会现象的集合
——《社会心理学》
推荐程度:***
(纯理论版,太干了)
原书阅读:672分钟
本文字数:1,571
本文阅读:5分钟
心理学,在我的眼里就是包罗万象。其实这是说好听的,如果直白点说就是成百上千个概念、效应把几乎所有和个体、群体有关的现象、行为乃至更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世界全部做了一个定义和规范,就好像画地为牢一般。
如果没有被包罗进去的怎么办?很容易,就再研究一下,归纳出一个“效应”或“现象”来,就自然的划入了系统的范畴,逃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个人感觉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社会心理学(社心)。
如果你要学心理学,社心可以说是第二门必修课,或者按照书上的说法,人格、社会、实验、认知是心理学的四个支柱。不过我想说的是也一定有第五和第六个支柱。或者就好像普通心理学把发展心理学潜移默化的包裹了起来,而社会心理学则似乎把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也包裹了起来。这些分支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以此根据不同的角度支柱也许也就不同。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看到书上说“对自我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想到之前看到阿德勒曾经说过,“个体心理学的目标是促进社会适应。”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绝对可以细细品味下。
其实分那么多学派在我看来只是在于把繁多的研究方向、应用领域、核心思想做一些整理和归纳。就算现在分成这样还是有很多内容是散落在各个角落。我们要学的更多的是这些框架如何为我们自己所用。就好像学社会心理学最大的应用在于,“知道如何在无意中被他人影响,可以通过其本身来克服这种社会影响。”
回到书的内容本身,看这种教材最大的难点就是已经精简到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一个前辈研究的成果,乃至是研究一辈子的发现。教材对你的要求就是,你要不就背下来,要不还是要想法记住。毕竟这些可以让你少走弯路,或者说也可以帮助找到前进的方向。
这也是看教材的最大的收获,基本上学到的技术、方法都能找到源头,乃至自己的想法、行为也能找到源头。虽然不能说科学的或者全面的了解自己,但至少看到了这个世界别样的地图。
同时,另一方面也不能完盘接纳这些研究结果。看完几百项试验结果以后会有一个冲动就是自己做一个一样的实验去验证下结果。特别是看完文化心理学之后特别有这个冲动,对于那些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前做的实验或者观察得出到结论,在现今是否仍然有效,这将是一个无法自证的议题,或者也只有通过先证预言的方式去影响未来。虽然我们说人性本身这几千年变化不大,但社会关系、文化却在瞬息万变。也许普心还好些,社心的很多内容真的应该思考思考。
也许这就是心理学被许多人诟病的原因,因为不够“科学”。只是我想说“爱”这个概念科学吗?不科学的东西不代表没有,更不代表我们就要抵触。
或者我们也可以看成是因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虽然已经考虑了许多研究干扰因素,但毕竟无法完全鉴别和摒除,而且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也是无法保证环境的一致性。其实我们只要保持初心,知道这些理论的局限就可以了。一旦夸大理论的真理性乃至科学性的话,自然会受到很多考验,自然会落入无意义的诡辩漩涡。
从这个层面来看,也许社心展现的并不是这个社会是如何,而只是在帮助心理学尽力的脱离个体独特性,找到社会群体中的共通点。也是在这个角度上帮助心理学更加科学化。
同时做心理学研究最大的阻碍应该是在于干扰上吧。无论是实验法还是观察法,都无法完全规避掉干扰。而且很多研究也许就是在干扰中被发现的。
撇开如何去验证科学性,社心的这些发现,或者这些所谓的“效应”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如果说普心是从个体角度将行为、能力、身份、价值观做了一些研究,那社心就是从系统角度研究了整个社会环境。只要你不做鲁滨逊,你不是白毛女,你就无法摆脱这些所谓的“效应”。
2018-9-30
侯玉波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