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周末贤谈】:从高考作文答卷要求看对创造力的束缚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近些年来,全国高考作文的答题要求虽然较之以前有所变通,改变了过去只允许考生写议论文的要求,但大部分省市的作文答卷要求中仍然不允许写成诗歌的形式,这真是荒唐之极,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请问:有什么科学的理由不允许考生进行诗歌的写作呢?究其实质,这是一种懒惰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看似很负责任,而其实从根本上来看是不懂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一种表现。
命题者思维具有遮蔽性,主要考虑到阅卷教师对于诗歌的分数不好把握,才去繁就简,不允许考生写作诗歌体裁。
从过去历年的高考来看,作文的答卷在体裁方面的要求主要是议论文,近些年在体裁方面才有所松动,但从考生的实际答卷来看,大部分考生为了稳妥,基本上仍然采取了议论文的方式。这件事看似无关紧要,但实质上却不可小觑。我们可以切入如下两个角度予以分析:
第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学生为了准备高考作文中议论文体裁的写作,在写作的准备方面,一方面把时间和精力用于议论文的阅读和准备上;另一方面又必然忽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这在客观上必然不利于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素质,尤其是不利于人文素养的提升。
第二,从激发中学生的创造力来看,现行的高考作文答题要求不利于激发中学生的创造力。在体裁特点上,中学生长期进行议论文体裁的写作训练,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但不利于发散思维与想象力的提升。中学生如果经常进行文学创作方面的训练,非常有利于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激活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关键。尤其是诗歌这种文学样式,体裁本身要求作者构思时具有打破时空的思维跳跃性,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可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可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可以进入“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的境界。
通过以上两个角度的简要分析,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应该允许和鼓励中学生写作文学体裁,尤其是应该允许和鼓励诗歌体裁。我们不能因为考生写了诗歌样式,担心阅卷时难以判定诗歌的分数,就因噎废食,不允许考生写作诗歌。对此,我们应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从中华民族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的高度出发,即使阅卷时多费点时间,只要有利于人才培养,就应该努力去尝试,去探索,而不能因为怕麻烦,怕费时间,而影响了人才培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难道我们能够因为培养人才很难,就不去培养人才了吗?
责任编辑:孙圆圆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