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雾里看城堡 --《城堡》│ 书海遨游 No.17119
书海遨游 No.17119
云里雾里看城堡
--《城堡》
推荐程度:***
(并不是书不好,只是我看不懂)
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表现主义的先驱,弗兰兹·卡夫卡的名字对于一个看了不少文学书的人来说,总是会知道,也总会有点好奇。作为文学世界的一块拼图,他的小说可能不是最赞的,但总要拜读一下吧。
偶然在一家二手书店看到一排与卡夫卡有关的书,产生了好奇,于是买了一本体验下表现主义的风格。很奇怪并没有最有名的《变形记》,只有几本不同版本的《城堡》。作为卡夫卡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能很好的代表了他的风格。
简单的说这本书就是在说两个K的故事。
一个K,是不被人需要,也不被人驱逐,所有的事情都他的经历。
一个K,是活在每个人的世界里,无法避开他的影子,然而他也就只有影子,从来不见真身。
一个在村庄里活动一直仰望着城堡,一个供奉在城堡里一直影响着村子。
书最后有几位大家的解读非常受益,我们可以把K就是卡夫卡,另一个克拉姆就是上帝。我们也可以看成K是在村庄里水平活动,所有与村庄有关的都是在一个水平面上,而只要涉及到城堡就是垂直面的,无论是环境描述还是人际关系。
或者坦率的说,对于这种厚厚的小说也许需要一口气看完才能进入那个云里雾里的梦境。而我并没有进去,或者说一直有点云里雾里的糊涂感觉。也许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先看看最后几篇解读。因为这本书的精华并不在于情节本身,就算剧透也没有太大关系。关键是在于能理解卡夫卡想表现的人内心的冲突。
由于我一直想看到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卡夫卡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并不是在情节之中,更多的是长篇的对话内容。就像看莎翁剧一样,没能很好的融入主要还是在于对于对话的无感。也许也要朗读出来才能有感觉。
进而联想到这是一部没有写完的长篇小说,其实卡夫卡的长篇都没有写完,如果还是在试图挖掘情节就似乎不太适合读这本书了。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能称之为经典,也许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每个人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一样。
我能看到的是,似乎人设好了几个关键角色,然后K去经历一段段人际关系而已。用一个个角色去投射出这个“城堡”的世界,只是角色间的关系似乎不是那么大。或者说故事性并不是那么强。当然其中K的一段感情也是蛮狗血的,希望这不是卡夫卡又在影射什么。
说到影射,其实最影射的还应是“城堡”那荒唐的体制,也许就是当时奥匈帝国的状态。然而基于这个制度,两个K似乎在其中都得到了“自由”,虽然各不相同,但的确很自由。加上那无处不在的钥匙孔,似乎是人性窥探的欲望,也是制度的千疮百孔。这就是一个“城堡”,也许就是卡夫卡眼里的世界。
也许就是在反应投射在作者脑海里的那个世界,或者说小说本身就是一种投射。如果要深挖的话,你会经常发现有些桥段似曾相识,似乎就是在隐喻我们身边的世界。也许这本小说就是在发发牢骚吧,用一个婉转的词语那将是“针砭时弊”。
而我能拨开云雾看到自己的一点是,感觉自己就好想K一样,一次次的接近“城堡”又一次次的离开,通过和不同人物的一次次长对话去发现“城堡”的一些特点,然而就是无法再靠近一步。也许这是一种人生目标,或者说一种好奇的梦想,往往我们一直在努力,而且是只是一直在努力的过程而已。
2017-9-21
弗拉兹·卡夫卡 / Franz Kafka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谢谢您的陪伴
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