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美(3)
生活中的美
(三)
最近几天,天气都特别好!
本是外出旅行的最佳时间,我带着女儿,用了两个下午的时光,在老城区走访了几个名人故居。
我不是瑞安人,但是在瑞安生活工作了十九年,也逐渐对这座小城市产生了某种亲切感。这两天的走访,更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千年古县的魅力。对于女儿来讲,这是她的出生地、她的家乡。平时,虽然在这座小城里读书生活,但是很少有机会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在她生活经验中,家乡只存在从家门口到学校的这段500米的马路上。因此,走近和了解家乡,对于她来说显得特别重要。
我们骑着自行车,一前一后地在小巷里穿梭,阳光追随着我们在地上投下黑黑的影子。
“会文里43 号在哪里呢?你要帮忙看着点儿。”我在前面一边寻找一边带路。
这小巷里的门牌号找起来还真有点麻烦,稍微不小心点,就窜进了“所坦巷”。
“找到了,就在这里,会文里43号——陈黻宸故居。”我停下车子,指着这座显得有点破旧的门台,兴奋地对女儿说。
我们俩停好车子,在门口仔细阅读了墙上的保护单位石碑。石碑上刻着“陈黻宸故居,建于民国初年,为一座二层五开间,带左右厢房的西式楼房。”女儿一边看着,一边读着碑上的文字:“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瑞安市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史学家。”
女儿读到这,我内心的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起。后来,我在百度上查了陈黻宸先生的资料,发现他还有一个头衔——杰出的哲学家。清末民初被誉为“浙江大儒”、“史学巨子”。与陈虬(瑞安市人)、宋恕终生友好,被时人尊称为“东瓯三先生”。
我们走进了陈黻宸的故居,里头还住着许多户人家,因此没有一一进去参观,甚是遗憾。
随后,我们又找到了坐落在草堂巷里的项骧故居。项骧(1897-1944),字伟臣,青年时曾赴美留学,归国后参加留学生统试,名列一等第一名,故有“洋状元”之称。民国成立后,他三度出任财政部次部长,曾出席国际关税会议,在会上不为列国强权,力争关税自立。
整座宅子用青砖建筑而成,古朴素雅,让人一走进故居,就有一种时光穿越的味道,让人仿佛觉得自己已经置身于那个年代。
女儿说:“这些房子有点像书上的法国宫殿。”
我说:“这就是西式建筑。”
刚想踏入门台,从里头迎面出来一位穿着校服的女生。我赶紧询问:“你好同学!你姓项吗?”我以为住在里头的一定是项氏家族,没想到这位女生直摇头,一问三不知,只说她奶奶住在这里。
女生出了门台,扫了一辆自行车走远了。
我转身对女儿说:“你看,人家在这里来来去去,都还不知道这里是故居呢。”
走进宅子,刚好遇见那位女生的奶奶,一问才知道这座老房子里,竟然住着十一户人家。老奶奶是解放军家属,是安徽人随丈夫来到瑞安,这房子是当初政府分配给他们住的。
这两天,我们还走访了许松年故居、林庆云故居。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时地感慨:在这样一个小城里,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孙诒让”等一代大儒之外,竟还有这些我们平日里不曾听说的名流。瑞安,天瑞地安,真不愧是千年古县、人杰地灵。
在瑞安大地上,还有许多名人故居。2018年,我将带着女儿继续逐一走访。
带着孩子,走访名人故居,这又是生活中的一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