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岛的前世今生
上海有一座并不怎么有名的内陆岛,名为复兴岛。很多近年移居杨浦的市民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岛屿的存在,这是由于如今岛上人口和工商业设施都不很多,所以也就很少引起市民注意。不过这座岛的历史可是很不一般,牵涉到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让我为大家细细道来。
这座小岛原本仅仅是一片小小浅滩,地理位置位于黄浦江的拐弯之处,恰好是一处要冲,从水路看,它北部接吴淞江旧道——虬江,向南则距离杨树浦港不远,东接赵家沟,东南近横沔江,正是一系列水系交汇之处。别看如今除了黄浦江之外,都是些不怎么著名的小河浜,在百年前,这些水系远比现在繁忙得多。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清政府与其背后的列强签订了《辛丑合约》,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进一步打开中国国门,让列强与清国的贸易变得更加开放和便捷。此前,清国国民对列强商品的需求极低,原因就有对西方认识不足的关系存在。详情可见此前我的《鸦片战争背景篇》。而到了20世纪,清政府已经无力封锁民众对于西方列强的交流,欧洲的各种货物纷纷涌入中国,而大量中国特色产品也有了更多的出口机会。
这时,关键问题就出现了,中国当时的交通并不通畅,这对于商业而言,自然是亟待解决的。于是,列强与中国谈判的条款中,就出现了大量与交通相关的内容。如在中国建设铁路的便利(陆路),以及疏通中国境内大小江河,保证水道通行便利(水路)等内容。此前中国船只吨位低,吃水浅,国内河流尚能满足本国船只通行需求(但许多地方是需要使用纤夫的,这些区段通行条件较为恶劣,只能说是勉强满足),但面对吨位极大的欧美船只而言,当时的河道显然不堪使用,所以在上海,浚浦局应运而生(现在的上海航道局前身,正式点的叫法是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浚浦局是由上海道与租界合办的机构,专门负责航道的疏通管理。早年对这片沙滩的处理效果不佳(挖走泥沙),后来决定以此片沙滩为基,建造一座人工岛屿。此举好处颇多,主要是为缩窄黄浦江面,可以提升水位,加快江水流速,以便于行船。也有说可以避免航船夜行搁浅于沙滩。于是,一段长达十余年的填江造岛活动就开始了。之所以拖那么久,主要是因为政局动荡和财政不足,以至于工程断断续续。
经历了许多年的建设,复兴岛终于1927年形成,并归属于上海浚浦局(浚浦局向国民政府买的)。因为附近有周家嘴村,所以当时取名为周家嘴岛。之后,这座岛开始与上海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或者事件有了交集。
首先是马勒,马勒别墅的那个爱立克马勒。根据最新的研究,马勒别墅并非是马勒因为女儿的梦境所造,而是向其他商人购买所得。这幢外表像城堡的花园洋楼,其实也像是一艘正在航行中的邮轮,整个花园就像绿色的海洋,建筑中也多有航海相关的元素。为啥这么设计呢?因为马勒是做船舶生意的。20世纪初期,航运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船舶要保证航运的安全稳定,就必须经常维修保养,所以上海当年除了造船厂多,修船厂也不在少数,如杨树浦路的瑞镕船厂。马勒起先接到维修订单后,会把任务转包给华泰机器厂及和丰船厂。但不让肥水外流他人田,包给别人做哪有给自己下属工厂做来得香?他便于1928年在复兴岛建立了英商机械造船厂,自营船舶修理业务。(后称马勒机器造船厂,沪东造船厂前身。)
岛不远处有东方渔人码头,此前叫做鱼市场。这个鱼市场,最早也在复兴岛之上。上海为江海交汇之地,老百姓自然是靠水吃水,自从唐代以来就有鱼货交易记录了。到民国初年,民间自发组成了鱼货交易市场,位于如今的十六铺。1936年,国民政府为了管控这一人民生计相关的重要行业(或许为了赚钱的因素更多),决定成立官办的鱼市场,名为上海市鱼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就位于这复兴岛之上。
1937年,日本人进攻上海,其中一部沿着黄浦江向内推进,复兴岛位于江中要冲之位,自然不可能避免战火,鱼市场与其他许多建筑都毁于日军炮火。1938年,鱼市场被日军搬离。日军随即占据此岛,因定海桥,给岛改名叫定海岛,他们还在岛上搞了一些开发改造,比如白庐,也就是如今的复兴岛公园。
最早复兴岛属于浚浦局,当时浚浦局的洋人很讲究享受,就在岛中部造了一座小别墅,作为俱乐部之用。日军占据之后,发现这座别墅与周边园林没有毁于战火,是一处幽静所在,甚是符合他们喜爱。据传驻扎于岛上的日军军官,根据日式园林风格,对此地进行了一番改造,使之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如今复兴岛公园中还留有日军驻扎之时的饮马渠。
(日军遗留饮马渠)
(岛上的日式庭院)
抗战胜利后,为了这座岛得到了如今的名字——复兴岛,这自然是为了纪念这一场付出了无数牺牲后,来之不易的胜利,也是寄托着民族重新振作的期望。
随后风云变幻,短短几年后,复兴岛再次成为了无数人聚焦之处。在上海解放前夕,传说有许多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已经潜入上海。而上海本就是中共发源之地,1949年时,本地地下党员就有一万左右,另有工人武装队等外围武装近十万。蒋介石的项上人头,成为了许多地下党人的目。由于复兴岛四面环水,仅有两座小桥与外联通,有相对安全的地理位置,以及临近出海口,是相对安全的撤退渠道,所以蒋介石选定了这里作为撤退前最后的驻地。
而他下榻的住所,就是原本的浚浦局俱乐部,后被日军占据的那座小别墅。蒋介石的居所,大都冠以“庐”之名,比如上海东平路的“爱庐”,庐山的“美庐”,杭州的“澄庐”,这里因为外墙为白色,所以自此,被称为“白庐”。我们无从得知蒋介石逃离时候的具体所思所想,不过这座建筑如今变成了复兴岛党群服务站,他撤离前居住的地方,我们还是可以去游览一番的。此处如今不再是仅供上流社会使用的别墅,而是一间可供市民游玩休息之所,若是有需要暂借场地进行各种小型活动,也可与场馆方沟通。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天气凉快些之后,我受邀对复兴岛沿线各种历史遗迹进行导览,大家可以到时候来参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