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鸟,那座山
『写在前面的话』
一个多星期前,有群友在群里推荐一本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
通常,大家都喜欢在群里转发一些文分享;如果有人推荐一本书,那便很值得去瞧一瞧。
买来,看完,一气呵成,心思澎湃,有如一只飞鸟的羽翼划过如镜面般的湖水,飞向远处那座山。
这是一本与养育有关的小说,和《无声告白》、《小小小小的火》一样,可以看到个体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被撕裂,再小心翼翼地拼接好。
『正文』
小说整体脉络清晰,三个部分结构很像但丁神曲三部。
解读小说,见仁见智。我还是想摘抄一部分,稍略展开吧。
基于作者与父母的特殊关系,我这里所引用的父母的话语需要离开小说的描述来看,希望不会对书中父母的真实状态带来误导。
“也许她的转变只是我观感的一时改变。”对方没有变化,而我们的情绪却发生变化,是因为我们看待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我们的信念在升华。
“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我想起之前自己编的一个笑话。一个外国人去拜佛,佛当天的心情并不好,看到一个洋人来求他,便随口一句,“靠!”那个外国人听不懂,便问他,“what is your kao?”佛回答道,“靠人不如靠己。”
“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越小。”身在职场,这是我听到的最恐怖的一句话。
“对于任何问题都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合理的观点。真理只有一个”这里讲的是手表理论,也提供给我们一个如何辨别真伪,确立目标的方法,即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抛开作者的父亲的身份不说,他说的一些话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原以为你才是那个穿越熊熊大火冲出这里的人。”有时,我们的潜意识就在那里,我们想要的就在那里,只是我们自己还没有发觉而已。一念之转,一切就都不同了。
“我本该憎恨我的成长环境,但我没有。”不憎恨的同义词就是放下执念,接纳自己。
“我又不会尿在手上。”我很喜欢这句话。这曾是作者父亲对外人说的话,却在若干年后被作者自己轻飘飘地说给大学室友。家庭影响之深,甚至于父母随口的一句话。
“爸爸的期望如此之高,理查德又那么害怕让他失望,很可能根本连大学入学考试都不去参加。”父母以为的鼓励却加剧了孩子的恐惧,索性放弃,便不必冒着可能失败、可能被指责的风险。我们该如何面对孩子的畏难情绪?
“他定义了我,没有什么力量比这更强大了。”贴标签的力量。
“好奇心是一种奢侈品,只有经济上有保障的人才有权享有。”马斯诺需求对人的影响之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
“先找到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发现你的优势,并尽可能发挥在你所做的事情上面,你做得越好,你就越清晰地认同你的价值观。
“我能在风中站稳,是因为我不是努力尝试站在风中。风就是风。人能受得了地面上的阵阵狂风,所以也能禁得住高空的风。它们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头脑中怎么想。如果能控制住恐惧,这风就不值一提了。”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个人对过去的了解是有限的,并将永远局限于别人所告诉他们的。”我们看的每一本书都是别人写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在不断对过去的解读中逐渐将文明延伸。
“书籍要么被崇拜,要么被摈弃。”育儿书看多了,迷思也多了。有时候,需要跳出来,看一看真实发生的到底是什么,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父亲送的礼物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父亲对女儿的影响之深刻,在于每一件事情上。
“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知道她相信自己。”内观。
“他脸上的表情充满爱意、恐惧和失落。”还是抛开书中的父亲,单说父亲。我也曾在父亲的脸上同时发现过类似的不同的情绪,这使得他更加真实。
“拥有积极自由就是控制自己的思想,从非理性的恐惧和信仰中解放出来,从上瘾、迷信和所有其他形式的自我强迫中解脱出来将自己从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解放我们的思想。”有人说暴食就是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仍不断进食,这不是身体饥饿而是缺了爱。我们一些极端的行为恰恰是一种暗示。
“当母亲告诉我,说她没有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做一个好母亲,她才第一次成了我的母亲。”同上,母亲也是人,也有无助的时刻。这时,母亲更加真实。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不解释。
“一个人应该如何权衡自己对亲人的特殊义务以及对整个社会的义务。”这是一个伦理悖论。我觉得,无论与父母、与社会,需要先建立边界,再谈义务。
“我已经克服了尴尬。”作者在这里已经完成了自我接纳。而我却是在进入头马俱乐部两年后才克服了大部分的尴尬。
“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我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我自己的思想。”人类不就是这样进步的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认为自己懒惰比认为自己陷入困境要好。”对于孩子的懒惰行为,一语道破。
“小时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经验积累,等待抉择坚定,等待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样子。”小时候,我们被困在大人的巨人国里,渴望解脱的那一天。后来,才发现,大人的世界更难。有了成年人的样子,却心向童年。
『写在后面的话』
很让我惊讶地是,作者一直保持着良好地记录日记的习惯,日记中不仅有事件、人物言行,也记录了她当时的思考。这些宝贵的日记也成为这部小说的第一素材,也见证了她越来越深刻的思考和自我成长的全过程。
我们常常追思往事,感叹连连,却不知很多回忆都是我们无意中加工过的。也许根本就没有发生过那件事,也许发生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而我们却不自知。如果能与当事人核实,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或是同学,会发现大家说出来的很多东西并不是一样的。如果当时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场,那么我们头脑中的记忆就更需要审慎地诠释了。
日记便成了一个伴随我们渡过岁月,追忆过往的最忠实的伙伴。
『题外话』
棉棉很喜欢排比句。
昨天晚上,她自己在玩小马宝莉的游戏,一边玩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和我说话。我在一旁看书,也是“嗯、呐”回应她。
她玩着玩着,突然站起来,走到妈妈的花瓶前,手里拿着一匹小马说,“穿过高山,穿过风景,穿过花朵一家,穿过美丽小岛,穿过彩虹乐园,穿过木材店。。。”
然后,坐下来,画了两个马掌。妈妈问她怎么知道马掌的,她说书上看到的。
— END —
棉棉的画:我和她去播种,她在右侧的狐狸店里买了一面红旗和一个狐狸模型。后面的蝴蝶伸出舌头在舔花蕊。一个水壶在往外倒水。两侧是电线杆,将线缆连接起来。
*** 第一百二十四篇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