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怀中作品]美丽的龙海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我曾带领厦大中文系工农兵学员到龙海,实地考察当时名扬四方的“龙江风格”发祥地,并为学生讲解“龙江颂”几个剧本,有芗剧、话剧和京剧。之后,又几次走访龙海。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走进龙海采风,这个“鱼米花果之乡”、水仙花的故乡,更是百花争艳、春光明媚。无论是城镇,或是农村,无论是园林,或是山海,无论是历史的遗迹,或新的建筑,都构成一幅幅美丽龙海的画面。
在驱车赴东园镇埭尾村观看埭美古厝群途中,一路树木青翠,绿带延伸,使人感到清爽。“开漳圣王”陈元光第31世后裔陈仕进在此开基立业,建成的古厝群,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这里保留完好的276座古厝,是福建省“闽系红砖建筑”典型代表。陈氏宗祠中题写着“埭美真美”。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在一座座古民居之间,有一条条红砖铺成的宽敞通道,犹如一条条红地毯。埭尾四周环水,河道环绕着整个古厝群落,似是一条长龙盘旋古厝之间。房前屋后,沟渠纵横。古厝整齐合一,布局错落有致,工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闽南第一村”。这里不仅有历史文物之美,且有江南水乡之美。
如果说埭美有古民居之秀,那么双第华侨农场即有新民居之美。这个位于龙海市西南部山区距市区15公里的华侨农场,所在地是人杰地灵的村庄。470套新盖的侨居造福新房格外引人注目,大大改善了侨民居住条件。政策优惠,侨民可以安居乐业。双第文化积淀厚重,场内有始建于唐代的千年清安禅寺,又有龙海唯一的一座明朝洲仔土园楼历史文化古迹。现场内聚集来自东南亚8个国家的归侨、侨眷,由此带来多国文化交汇融合,具有独具异域风情的侨文化,令人流连忘返。尤其喜人的是它立足于充分发挥和挖掘双第华侨农场优势和特色产业,加深景区开发,成为美丽龙海的一页。
花卉之美,是奏响美丽龙海的主旋律。坐拥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上的九湖镇,由陆定一题匾的“百花村”闻名遐迩,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福建水仙花的原产地。明景泰年间有“凌波仙子、南国花王”之称的水仙花,开始在九湖圆山的蔡坂种植,一直流传至今。九湖的百花村原名长福村,相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朱熹第9代孙朱茂林迁居来此,以种花卖花为业,代代相传,已有600多个春秋。原来这个百花盛开的花乡,与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有关,花与理学和谐相处,真是有趣。上世纪60年代,朱德亲临此村,为花所动,赞叹为“百花村”。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足迹和墨宝,以“百花争艳,万民造福”来表达对花的情感。重访“百花村”,惊叹她的变化使我认不出来了。广场中心屹立着高大的仙人掌雕塑,有着苏州园林的韵味、那些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休闲文化的书画长廊引人注目,在红灯笼高高挂起处,多种花卉店铺林立。试看“南兴花卉”,各种鲜花色彩缤纷,“颐园”花店,多种盆景造型美观。如今百花村1300多户5000多人口,经营种植花卉盆景、榕树盆景、仙人球、观叶植物、景观绿化苗木等6大系列的各有特色的花卉千种以上,跻身我国4大花卉主产区之一,其中水仙花、虎皮兰、榕树种植面积名列全国前茅,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卡通小花盆批发市场。近年来借改革开放春风,带来百花村花卉事业的更加繁荣兴旺,铺成“十里花卉走廊”和构成万亩花卉生产基地。进入新千年,凭借漳州扩大花博会规模的机遇,掀起新一轮花卉发展高潮,2006年,百花村“漳州花卉交易中心”被国家商业部门确定为国家级“双百市场工程”,培植花卉壮大市场。百花村以花为媒,从“庭院经济”走向飘香万里的市场经济。随着花卉经济的发展,花卉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成为漳州百里花卉走廊中的“中心市场、景观公园、旅游景点”,店面骑楼美观,道路绿化美化,环境整洁,提升文化品位。水仙花香不仅飘入千家万户,凌波仙子还入驻中南海,摆进人民大会堂,香飘海内外,花卉文化广为流传。
龙海有“花的世界”,又有“树的海洋”,即海底红树林。上世纪80年代中叶,我曾在漳州参加一系列会议和文化活动。住了一段时间,曾以《花的世界》散文来表述“花果之乡”无处不飞花:“已是寒冬,这里百花盛开,花团锦簇。红的、紫的、金黄的、浅蓝的……色彩缤纷,千姿万态……无论是清晨,或是晌午,如果你到大街小巷,就有叫卖花的人。那水仙花、剪下来的花蕊,似乎到处都是,使人如入花的世界。”这次来龙海采风,才得知九龙江入海口有一片近万亩的红树林,景色迷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驱车前往参观,从市区乘车约20分钟,途经“小桥流水人家”的紫泥水乡,感受“田园城市、生态之城”蓝图所描绘的田园与城市交融景象。一片片水田,青翠秧苗,明澄池塘,绿色田野,果树成荫,河流交错,新式小楼房错落,田园风光和城镇风采和谐交织。来到红树林景区,眼前出现一条堤岸如长带,登上约有3层楼高的傣族高脚楼似的观景竹台,放眼眺望,一片铺天盖地的树林绵延不断。堤岸上有着各类禾本科的植物,如马鞍藤、白茅、象草、牵牛花等。堤外红树林密密麻麻,郁郁葱葱,相依相连,绿色长林一直伸延到远方。原来红树林看不到“红色”,而是绿色的,成块成带,浩浩瀚瀚,无边无际,占全省红树林总面积近一半的红树林在这里聚集,是我省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分布区。细看如绿色宝珠,又似绿色玉带,蔚为壮观。此处红树林较多,树种奇特,树型高大,高达8米多,是世界上罕见的红树林物种。红树林是鸟类天堂,有182种鸟类在林中栖息。据说厦门的白鹭,是这里长大后飞到对岸鹭岛的。区内大约栖息66种动物,大多属于海产类,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和谐关系。红树林具有明显的生态、经济效益,科研旅游巨大价值,已成为旅游的一大亮点。潮涨潮落,自成景观。它是龙海生态和谐的一首赞美诗,又是风景秀丽的一曲交响乐。采风归来,接到当地作家为我拍的一张照片,乍看时,只见背后一片绿色大海,以为在海边照的。再细看,却是一片绿色树林,树的海洋和花的世界相配套,成为美丽龙海的独特景观。
在龙海采风,听完市情介绍,第一站参观点就是紫云公园。途中,顺带参观建在紫云山麓的龙海市老年大学的校舍,站在这座美丽的校园楼上,可以俯瞰奔腾人海的九龙江和繁花似锦的市区全景。校区新楼矗立,设施完备,风光秀丽,是紫云公园里的一座花园式学校,也是老年学员的温馨之家。位于龙海市区南郊的紫云山,是“龙赐神奇的瑶池仙境,一座瑞气萦绕的灵山福地。建设紫云公园,人与自然和谐,靓丽城市,造福百姓,千秋功德”。进入新世纪后,龙海市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兴建紫云公园,建成集自然景观、山林野趣、寺庙道观于一体,具有一定文化内蕴的综合性公园。在公园内,见群山绵延,层峦叠嶂,山形独特,峰峰迥异,山谷相连。这里树密林深,四季常青,植被丰厚,引人入胜。如果有时间爬山,可以看到许多形态各异的象形石,古人称为“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此处6个景区的50多个景点连成一片;有紫云九龙摩崖石刻、瑶池仙境等。如今,紫云公园不仅是市民日常游览、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是龙海园林建设的新成就,为美丽龙海作了奉献。
到隆教乡参观旅游,是了解龙海之美的必去之地。它与厦门特区隔海相望,山清水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我在隆教湾沙滩行走,海湾呈月牙形,海滩平缓宽阔,沙质洁白柔软,湾内浪轻波缓,湾外碧海青天。社科院刘天福考察它有十大优点,称它为“天下第一滩”。这里也是天然海滨浴场。前头就是牛头山古火山口,保存完好,可以开辟为古火山口博物馆。位于南太武山的兵戎故垒:镇海卫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东西南北4门,现存墙基、4个门及城墙各一段,祠、庙、亭、碑颇为壮观,登城远眺,思古幽情油然而生。隆教乡旅游之优势还在山海大观,素有“闽山第一峰”的南太武山,与金门北太武山遥相呼应,山脉、河流、田园、村舍交织成一幅美丽画卷,真是游览避暑之胜地。
告别龙海前夕,我又特地驱车到龙海西溪大桥,多年前曾和厦大中文系学生在桥上考察当时抗旱的“榜山风格”现场记忆忧新。如今大桥已成龙海的一道风景线,雨中在桥上俯观桥下人家,桥头对着一座山丘,想起龙海人正秉承“龙江风格”的精神,乘着开放改革澎湃激荡的浪潮,在传承与发展中凝成“顾全大局,开放包容,爱拼敢赢,创新进取”的新时代精神,成为推动龙海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龙海之美,也有于这心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