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的来龙去脉(3)黄老之学的“再发展”
黄老之术发端于战国中后期,在儒墨唱吧之后,蓬勃地发展起来了。据统计挂名黄帝的各种经,大多数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由于西汉建国后执政能力较弱,不得已用“清净无为之术”作为治国方略。刘邦在世时主要任务是剪除异姓诸侯,文景二弟主要任务是遏制刘姓诸侯,代内部集权基本完成后,汉武帝大刀阔斧地开始“攘外患”。这一时期的黄老学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随着元帝、成帝对儒术的极力推崇,黄老学说逐渐淡出政治家的视野。但是由于官方的具体作为与经学中的圣人之道背道而驰,导致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对信仰迷失。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把这种信仰危机推向极致,政府与读书人彻底决裂。被打压的清谈派虽然失去了往日的慷慨激昂,但是作为士人的道德底线和知识优势并没有完全丧失。
在信仰危机的大背景之下,黄老之学重新被文人所重视,在汉魏之交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蓬勃发展的春天。搞红巾军起义的张角,原本也是饱读之士,因缘际会得到了太平道的《太平清领书》,他向民众高呼,你们信奉的那个“苍天”已经死了,我们要建立起来自己的“黄天”。
迫于黄巾军起义带来的巨大压力,灵帝在黄埔嵩的奏请下大赦“党人”。但是这一批恢复自由的党人,早已不再是当年以“天下纲常名教为己任”的理想派了,他们摇身一变凭借学识参与无比惨烈的政治搏杀。长达十几年的战争,加上瘟疫、灾荒,昔日大汉王朝已经成了人间地狱,如何活下去成了士人的奋斗目标。
曹操虽祖上不光彩,但本人何尝不是文士出身,他的诗文中说:“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这这场搏斗中,曹操失去了父亲、长子以及家族几十口亲人。这个社会中,谁不是被生离死别痛苦的折磨着?黄老学说一开匡扶社稷的任务,以乐观旷达的精神来教人面对残酷的人生。建安七子的王粲死后,曹丕带着一干名士到他灵前学驴叫,来哀悼这位生前爱听驴鸣的挚友。两汉苦心经营的“名教”已经不复存在了。
建安时期的黄老之学,并不是简单的复兴西汉初期的黄老,而更多的体现在于“循名责实”、“因循为用”等具体方面。它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背景,重新冷落多年的学问拿出来是要解决现实问题。黄老学派的养生术也被这时的人们所重视,人们靠稀有的药材来“养生”,靠呼吸吐纳来“练气”,甚至连宦官都通过修炼房中术来求得益寿延年。
黄老政治在这一时期被简练为“循名究理”,凡人事物其名都来源于对“实”的抽象和概况,因此在治理国家上,要求“校实定名”、“循名责实”。根据不同的形式,术无专一,法无定数。这是“无为之术”的具体任用,但是黄老的复兴,并不意味着要抛弃“名教”。事实上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都在致力于恢复两汉的经学,重振“名教”。但由于信仰的缺失,终其魏晋都没能恢复汉之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