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 肺俞—中府
【单穴功用】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又是肺脏精气输布于背部的特定腧穴。本穴具有调肺气、止咳喘,清虚热、补劳损,和营血、实腠理之功效。用于治疗骨蒸劳瘵、肺痿肺胀、痰涎壅塞、咳嗽气短气喘、胸胁支满疼痛、腰背强痛、小儿龟背、小儿疳积、呕吐呃逆、胃脘疼痛、消渴、皮肤瘙痒、荨麻疹。
中府,又名膺中俞、肺募、府中俞、膺俞。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为手太阴肺经腧穴,乃藏气结聚之所,故为肺之募穴,又是手、足太阴两脉的交会穴。本穴具有清宣上焦、疏调肺气、止咳平喘之功。用于治疗咳嗽、哮喘、胸痛、肺胀满、呕逆上气、肩背痛。
【伍用功能】
肺俞调肺气、止咳喘,清虚热、补劳损,和营卫、实腠理;
中府清宣上焦,疏调肺气,止咳平喘。
肺俞为肺脏气血输布、聚集于背部的处所,又是虚邪贼风易于侵入的部位。所以,凡是阴气不足,风寒侵袭,经络凝滞,从阳行阴,由表入里的病症,均可取肺俞为治,正如李东垣所说:'……故以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俞。'
中府为肺脏气血聚会、聚集在前胸的处所。所以,肺脏有病,可取其中府穴为治。李东垣说:'凡治腹之募,皆为原气不足,从阴行阳,皆取脏腑之募。'即是此意。
二穴合用,一俞一募,俞募相合,谓之俞募配穴法。二穴相合,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宣肺散邪,调和肺气,止咳平喘之功益彰。
【主治】
1.咳嗽诸症。
2.哮喘诸症。
3.胸膜炎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
【操作法】
肺俞:俯伏,于第3胸椎棘突下、身柱穴旁开1.5寸处取穴。斜刺0.5~1寸。
中府:①正坐位,以手叉腰,先取锁骨外端(肩峰端)下方凹陷处的云门穴,当云门穴直下约1寸,与第1肋间隙平齐处是穴;②仰卧位,自乳头(指男子)向外2寸处,直线向上摸取3根肋骨的第1肋间隙处。直刺0.3~0.5寸。
【经验】
肺俞—中府伍用,谓之'俞募配穴法'。源于《灵枢·官针》:'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用于治疗各种原因(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胸膜炎)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均有良效。属寒证者,针灸并用;属热证者,只针不灸,针刺用泻法。另外,属急性咳喘之症,针后还可加拔火罐、水罐,以增强散邪平喘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