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着马头墙看英国(下)
披头士---说到西方流行音乐最早进入我的生活的,除了迈克尔杰克逊就是披头士了。记得第一次听见let it be就被那种无为而打动(后来才明白更多是无奈),又听到imagine就惊为天人,从此以后一到某些场景就自动单曲循环。感觉这首歌已经最大限度的达到了我想要的某一种深沉。到了利物浦,有点惊讶,不知为啥,来之前总觉得这个城市一定非常脏乱(估计是利物浦足球联想到了足球流氓,汗)。
事实上,利物浦静谧而有人烟稀少之感。不怕人的海鸟随处可见,蓝的不真实的天空和白云,清澈的流水,一点也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港口城市。幸好自己对足球没有兴趣,直接就去了披头士的博物馆,得以非常有现场感的了解到了这个乐队的很多细节和点点滴滴。在cotswolds和房东老太太聊起了披头士,我甚至在她脸上发现了当年的狂热。
总之,这个乐队是这个城市的灵魂,逛了利物浦大学,又四处逛了逛社区和大街,感受到了大不列颠经济的萧条带来的某种安静。在利物浦入住了一对巴西好基友的家,二个络腮胡大男人,却是特别的细腻和温和,让我对这个城市打出了高分。
一路遇上的那些人---英国农村里的水上伯顿其实非常小,虽然有游客,但是对见惯了大场面的徽州人来说,简直清静。因为错过了一班公交车,我只好无聊的去街边的店里打发时间,走进一家书店,一个慈祥的老头和我打招呼,我以为他是店主,结果就是一个附近的居民。聊了一会,他建议我去喝下午茶,我正纳闷这个cream tea是咋回事,于是就向他打听,他告诉我街对面就有一家,你只要捐款就可以尝,我说我不是信徒,他说没关系啊,我也不是。于是我就邀请他和我一起去。
到了茶馆,里面满满当当的全是老头老太太,哈哈哈,真是真真切切进入了中国茶楼的感觉。
等到cream tea端上来,我才知道这不是我理解的茶汤打底,上面铺奶油的奶茶,而就是典型的英国下午茶,小蛋糕切开后夹入奶油和果酱,配上饮品,就是最最british的cream tea了。
老头很健谈,虽然80了,但是一双蓝色的眼睛,天真的看起来和小孩子一样,他娶了一个阿尔及利亚的黑人太太,所以对不同的文化特别感兴趣,还向我盛赞了自己的华为手机,嘿嘿。
店里的老家伙们对中文很感兴趣,于是我教了他们几个简单的,结果老头活学活用,拿来和茶馆老板娘调情,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店里装修非常简朴,店里装饰的都是简单的基督教教义和照片,我偷偷问老头,我该付多少钱合适,老头说你想付多少就付多少没有关系,我正把自己的一些硬币掏出来,可爱的老头挤眉弄眼的拦着我说,差不多得了……感觉自己就是吃了一个霸王餐。
待了一小时,公交车也要来了,英国农村的公交车也非常好玩,虽然间隔时间长,但是到点肯定来,不到点打死不走,妥妥的让你心里有数。我和老头拥抱告别,虽然这辈子只这一见,但是这个一小时的快乐和温暖,不会让我忘记他。
在York的时候,随意走进了一个很古老的钟楼建筑,里面一位女士非常热情的给我介绍了关于钟楼的历史,还一个劲的力荐我亲手拉动敲钟的又粗又大的绳子。被国内套路折磨的有点神经过敏的我,有点不清楚这里面的关联。心里在暗暗嘀咕,会不会敲完了问我要钱?但是实在拦不住可以亲手敲响中世纪之钟的神秘感,我使劲的敲了,听见了深远的钟声穿透了这个城市,心里兴奋极了。幸好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原来这个热情的女士仅仅是当地的志愿者,让我去敲钟也仅仅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当下感激不已。
要说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在伦敦见到了5年前来九月徽州拍摄的《the story of china》纪录片的导演michael wood先生。他家位于伦敦市郊,和我想象里的一样,他花了不少时间显摆他的可爱美丽的后花园。虽然小小的九月徽州在庞大的纪录片里惊鸿一瞥,也足以让我感动于他对徽州的喜爱。又得知他最近持续在拍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最新的是关于杜甫的,从英国知识分子的视角,他们又会怎样看待和理解中国的古代诗人呢?非常期待。
内心的遗憾---在英国近20天,所能看见的现代中国影响力和中国元素乏善可陈。唯一见到在热门地带出现的就是海底捞的火锅店,里面食客也多是国人。书店里面,关于中国的大部分是古代中国艺术类。与之鲜明对比的是街上青年人穿的潮牌,记得有个叫极度干燥的潮牌,经常被看见。其实他是个英国本土牌品牌,却加入了大量的日本街头风格和日文。日式餐厅和日本元素的文创产品也经常遇见。国家的强大和影响力,除了经济,还有文化上的交融和沟通,这是消除种族和文化差异和释放友善的最大的桥梁。
音乐,是思绪的漫游;旅行,是灵魂的放肆。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感知着自己和周围的一切,也许我们可以走的更远。攀着马头墙看世界,做好自己在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坐标。2019的8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