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针灸
灵脉针主要是源于灵枢经。因经内好多内容精辟,常人不易理解掌握。我也是个比较懒惰的人,不善于记忆,根据临床体会避开了年运、天干、地支等总结了一套简明扼要,方便易行的针法,当时我没有起名字,海南周建云说就叫灵脉针法吧。具体内容如下:
一、先摸左侧寸口脉的大小(不考虑寸、关、尺),然后和左侧人迎脉比较谁大,做好记录,如寸口脉大就记“ ”人迎脉小就记“--”,反之亦然。如两者一样大,以人迎脉为大。
二、再摸右侧寸口脉的大小(不考虑寸、关、尺),然后和右侧人迎脉比较谁大,做好记录,如寸口脉大就记“ ”人迎脉小就记“--”,反之亦然。
三、两侧寸口脉和人迎脉大小变化大多是相同的,也有好多两侧寸口脉和人迎脉大小变化不同,具体在患者表现半边身体冷或出汗或麻木或经络不畅之疼痛。
四、凡病痛皆为经脉不通有阻之象,实为肌肉筋腱所致失调,不和其位,进而五脏受到影响。肝主筋脾主肉,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法当调理肝脾,而治从腑,当调胆和胃;取针阳陵泉、足三里
五、寸口脉针合谷,人迎脉针曲池;是从左边开始,先针(—),
后针( );再针右侧。
这是基本针法。
灵脉针法赋
灵脉针法始浦翁,立调气血效率宏,
选穴精湛共四对,上下脉法辩其中。
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一穴分量重。
切脉在先针在后,研判人迎与寸口。
不需三部与九侯,强弱分明记心头。
寸口脉象合谷揣,人迎针在曲池栽。
先扎左来后扎右,阳陵起始上肢收。
脉小在先大在后,气血方能正常流。
留针五五玄机藏,及时行针切莫忘。
沉疴配穴按寻常,取针杯水保健康。
灵脉藏玄机,针下有乾坤。
灵脉针法操作歌: 人迎寸口摸,对比定天地,力量分大小,静心辩仔细,“ ”大小记“-”,心中排顺序,左右十字针,最能让人迷,十字交点定人部,三里上下变,阳陵内外移,上.内为天应寸口,下.外应地人迎记。左右双腿双穴后,再扎上肢左与右,寸口针合谷,人迎曲池连,先“-”后“ ”共八针,随症加穴靠经验。针毕温水喝一杯,排毒清肠邪去痊。原创前辈浦翁师,法从心出铭前贤。
此针法为怡翁浦鲁言老师发明言教,为浦老为准。
《九针十二原》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既然用九针就要遵循九针的游戏规则。
于是运用寸口人迎脉诊法,病人脉象:“人迎一盛”。“盛”是什么?“盛,强也”。也就是说人迎的脉象比寸口的脉象强一倍。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人迎一盛病在少阳”。
《灵枢·始终》:“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
根据上述内经的内容确定了取足少阳经,下面就是确定所取穴位。其实既然都定经了,那穴位选取就不是很重要了,“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选穴:循之,切之,弹之,确定选用风市,阳陵泉。
根据人迎寸口脉法确定病变经脉,
《九节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第一、根据人迎或寸口脉的强盛,确定病变经脉在阳或在阴。如“人迎一盛病在少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等。
第二、根据人迎或寸口脉强盛程度,确定具体病变经脉。如“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注意看咯:这里也清楚地指出,人迎寸口脉诊的关键在于辨别指下脉搏力度,而不是脉大小浮沉;
第三、在以上辨证基础上,再根据人迎寸脉的躁动与否,确定病变是否在手阴阳经脉。如“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即脉动的强盛,仅能确定足阴阳经脉,以及病变经脉所在。而脉躁与否,则决定病变是否在手阴阳经脉;
第四、若是人迎或寸口脉强盛四倍以上,则预后不佳。如人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第五、上述依据人迎寸口脉诊而确定的病变经脉,仅反映经脉实证。如“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指手足少阳的实证。至于手足少阳的虚证,则需要结合经脉辨证。如临床根据经脉病变的症状辨证为手少阳经病变。
但是,这时人迎脉反小于寸口,则提示为手少阳经虚证。
因为各经脉病变都有其特定的临床症状。所以,如果你对于人迎寸口脉诊不熟悉,在临床上可以先根据病人主诉症状,再参考各经脉病变的特有症状,进行初步的经脉辨证,确定病人所病经脉。然后,再通过检查人迎寸口脉的大小,明确病变所在经脉的虚实。再次讲到“信解行证”,这个临床实践过程下图:
收集病人临床症状--参考经脉病变部份--确定病变经脉--检查人迎寸口脉大小--确定病变经脉的虚实。
这样,从临床症状进入经脉辨诊,再结合人迎寸口脉诊,不仅使经脉辨证成为可行。而且,通过如此反复的临床实践,针灸医生对此脉诊的认识,如“何谓之一盛二盛三盛,又何谓之脉躁”,也会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地有更具体地认识,你就会达到“按其脉,知其病”的神之医境。
诚然,有时候有的病痛用这个方法不能诊断出来,就要结合其他方法来定经取穴,如经筋与经脉鉴别取穴。今天在这里的话题就不多说了,不然我就变得啰嗦了。
《内经》的有很多针刺篇章中都有这样的一个诊脉原则,你好好看看,就发现了。只有通过正确察脉,才能判断出经络脏腑之气虚实,是古针立法得当,取穴精妙。
所以,人迎与寸口对比诊脉法反映了人体阴阳二气在“中”、“外”的不同变化,不可轻易偏废或遗弃不用。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啊。
我主要是以人迎脉为颈旁颈总动脉,寸口为手太阴脉动。
也有人.以左右手分人迎寸口。
《脉经》:“脉法赞云:……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