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名方专治各类失眠,助您睡个好觉
失眠该怎么调理?
说实话,这个问题还真把我给问住了。
让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从中医理论出发,失眠大致可分为三类。
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聊天。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中医认为: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
有些人呢,白天的时候常常思虑过度,担心这,担心那的,就很容易导致心脾气血的损耗,
脾气亏虚呢,就容易产生疲惫感,胃口也不好,吃的也就不多;
心血不足呢,就会出现心悸、失眠、面色也会因为缺少血液的濡养而变得有些萎黄,
中医讲、汗为心之液。
心气亏损,无法固摄住心液,所以到了晚上,这类人非但睡不着,还会不断出汗。
再对着镜子,检查一下自己的舌苔,大都是偏白、偏薄的。
如果您的症状大致符合以上描述,
就可以考虑使用出自《济生方》的归脾汤了。
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均为甘温的药材,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
当归、龙眼肉同为甘温的药材,具有补血养心的功效;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补气有四味药,养血的才两味药,不是气血两虚吗?这样合理吗?
中药师告诉您:合理。
为什么?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始,血为气之母,益气可以生血,气旺则血生。
因此,大量的补气药,具有加持补血药的功效。
此外,茯苓、酸枣仁、远志具有宁心安神,助眠的作用;
那用了这么多益气补血的药材,如此的滋腻,胃一定吃不消,那怎么办呢?
加个木香吧!
木香,从名字来看大概就能猜到它有特异的香味,而香能醒脾开窍,同时可以解腻,
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末了,再加个历代医家都喜欢用的生姜和大枣,保护一下脾胃。
心肾不交、阴亏血少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人在感到很烦很烦的时候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热。
又烦又热,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阴不足了?
中医有一种理论叫心肾相交,
心主火,在上;
肾主水,在下。
心火要往下降,去温煦肾水,
肾水要往上升,去制约心火。
相互制约而达到平衡。
那如果肾阴不足是什么概念呢?
大家试想一下消防员灭火的水枪,
有了强大的蓄水,才能把灭更远段的火。(当然,消防员的水枪还有压力因素在里面,这里我们不作探讨)
所以,一旦肾水不足,还没能与心火相遇,就掉了下来。
心火就在那边烧啊烧啊烧的,
自然就会感觉,胸口老有一团火,
所以会觉得烦,觉得热,到了晚上,觉也睡不好。
所以,这类失眠人群最大的特征就是上火:诸如,频繁的口腔溃疡,大便较为干燥,
再看下舌头,因为肾水难以制约心火,导致虚火上炎,把舌苔都烧干烧没了,所以此类人群一般少苔。
所以符合以上描述的人群,就要用天王补心丹了。
天王补心丹中重用了生地黄,其味甘性寒,是一味很厉害的药材,
入心能养血,入肾能滋阴,
中医讲,壮水以制虚火,
生地黄可以为肾水不足,提供了大量的后续储备。
生地黄
同时呢,又加入了天冬、麦冬、玄参,协助生地黄滋阴清热。
酸枣仁、柏子仁、朱砂、茯苓、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具有助眠的作用。
当归、丹参、人参气血双补,改善阴亏血少症状。
最后,桔梗在全方中担任舟楫的角色,载药上行,协助肾水抑制过旺的心火。
需要注意的是,天王补心丹是中成药,现市面上的天王补心丸就是天王补心丹。
肝血不足、虚火内扰
“魂不守舍”这个词大家都熟悉吧!
肝血不足的人大都如此。
为什么呢?
中医认为,肝藏血,血舍魂。
什么意思呢?
肝有藏血的作用,而魂住宿在血液里,
如果肝血不足,试问,魂又怎能有个安心舒适的居住环境呢?
所以,肝血不足,魂没有办法好好地待在肝血里休息,
就容易产生睡不安稳、容易多梦的现象。
中医还认为,心主神明,血养心,
肝血不足,因而心失所养,
易导致虚火内扰,从而把体内的津液都蒸干了,
所以这类人群大都容易口干舌燥,
再对着镜子再对比下舌苔,这类人往往是舌红,看不到舌苔。
那这类人群用什么来调理呢?
用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酸枣仁汤吧。
酸枣仁名字中带着酸字,其实是一味偏甜的药物,具有养血补肝的作用,可以宁心安神。
酸枣仁
茯苓可以协同酸枣仁,增加宁心安神的功效;
此外,再加一点知母,
知母是一味苦寒的药材,具有清热除烦的功效,和酸枣仁、茯苓搭配起来,有安神除烦之功。
肝血不足问题还没改善怎么办?
那就加点川芎,
川芎具有调肝血的作用,肝血充足了,自然心有所养、魂有所舍。最后,甘草调和一下,保护我们的脾胃。
说了这么一大堆,
最后我们简单粗暴的总结一下:
如果心悸失眠,同时伴有觉得疲惫不堪,吃不多,晚上容易出汗,舌苔薄白,那就用归脾汤。
如果心悸失眠,同时伴有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舌少苔,那就用天王补心丹。
如果心悸失眠,同时伴有口干舌燥,舌红,那就用酸枣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