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补钙常识
王建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内分泌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因此常需补充钙剂预防及治疗,但目前市面上的补钙药品种类繁多,该选择哪种合适呢?饮食或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笔者就这些问题做一介绍。
我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日需摄入800毫克的钙(元素钙),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需摄入1000毫克的钙,此剂量可使人们获得理想的骨峰值。随着人们对饮食的重视,很多家庭每人每日饮食所摄入的钙已超过了800毫克,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骨质疏松患者都需要服用钙剂。总之,是否有必要进行钙剂补充,应基于人们膳食钙的摄入量及骨质疏松情况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决定。
中老年人补钙,食物应是人体摄入钙的主要来源,常见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包括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鱼干、瘦肉、深绿色蔬菜等。当食物中的钙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时,应考虑服用钙剂。服用钙剂时,不应单纯的以含钙量判断补钙效力,也要根据钙吸收率高低来选择钙剂。服用钙剂时需注意,每次服用量不宜超过500毫克,防止血钙浓度骤然上升。
当前市面上的钙剂主要分三类,即无机钙、有机酸钙和有机钙。
无机钙又称为第一代钙制剂,以碳酸钙、羟基磷酸钙、磷酸氢钙及氧化钙为主要成分。无机钙水溶性差,吸收率低,吸收时需要消耗胃酸,会影响正常消化功能。这类制剂不适宜儿童和分泌胃酸酸度低的老人,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长期服用会引起便秘、食欲不振、胃疼等。
有机酸钙又称第二代钙制剂,代表产品主要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等,这类钙制剂能溶解于水,吸收时不消耗胃酸,适合胃酸缺乏的中老年人及婴幼儿补钙。但是该类产品存在着含钙量低和生物利用度不高的缺陷,须服用大量制剂才能达到补钙的要求,且长期服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有机钙即氨基酸螯合钙,又称第三代钙制剂,吸收率可高达90%以上,易于吸收,且无毒副反应,但由于价格昂贵,作为长期补钙之用受到了限制。
补钙时还需注意监测血钙浓度,如果钙摄入过多,使血钙浓度过高,身体不能有效排除多余的钙,可能会沉积在肝肾等重要器官,形成结石。由于许多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需要在充足的钙与维生素D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所以老年人在补钙时还应与维生素D联合应用。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沙丁鱼、金枪鱼、蛋黄、乳酪、动物肝脏等,对于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人群,除通过食物补充外还可遵医嘱口服制剂补充。
单纯补钙而缺乏运动,补钙效果不佳。运动可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进行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老年人应常到户外走走,每天要保证晒太阳30分钟,除可活动筋骨外,还可接触阳光,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改善肠道对钙的吸收,进而减少骨质的丢失。此外还需注意,吸烟、饮酒、口味重这些因素可导致流失骨钙增加。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同等重要,其防治应贯穿生命全过程,已丢失的骨矿物质含量不可能全数补回来,治疗只能阻止今后更大量的丢失,减少或延缓丢失速率。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拥有健康生活习惯,一旦发现骨质疏松,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