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贬谪途中看见元稹之诗,感叹之下写此诗《蓝桥驿见元九诗》,二十八字情真意切(该文内另复制附白居易诗《梦微之》和元稹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令人羡慕的友情,如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如刘关张的桃园结义,皮日休与陆龟蒙遨游太湖。而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白居易和元稹都是少年才俊,他们一同登科进仕,曾一起在朝廷做校书郎,是为同事。京城长安做官的那段日子,他们有很多空余的时间,经常聚在一起游玩、喝酒、写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而这份情谊,也诞生了许多名传千古的诗词,比如“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再比如“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些诗句的背后,无不蕴含着他们对彼此那种深厚的情谊。

(附:

梦微之

唐代: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 ·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原文无,上网查后复制的。 )

甚至后来他们各受贬谪,天南地北,各自一方,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期,他们都会想尽办法,互传书信,互诉衷肠。他们俩关系好的,有时候连元稹的妻子都有些嫉妒。

公元815年的秋天,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经过蓝桥驿时,看见元稹写的一首诗,他心有感慨,也写了一首绝句《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居易所见的那首诗,原是元稹从唐州奉召回长安,经过蓝桥驿的时候,在墙壁上写的一首七律,《留呈梦得子厚致用》。元稹归来的时候,正是815年初春时期,此处依旧飘落雪花,但却是春雪,瑞雪。

所以首句是说,蓝桥驿下着春雪的时候,是好友你归来的那天。我们把酒言欢,好不快活,但如今,秦岭秋风乍起时,我又被贬谪江州。诗中的秦岭,代指白居易去往江州路上的山岭。

第三、四句的意思是:每到驿站长亭,我都会下马,看看墙壁上、柱子上,有没有好友你写的诗。

古代没有社交软件,不能发朋友圈,他们往往会把诗词写在寺庙、驿站、酒楼等墙壁上,这些就是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当然这般并不是乱涂乱画,而是一种文化。像一些寺庙酒楼都会专门刷白一面墙壁,供那些文人写诗。

有时诗人因为一首诗词而名声大噪,那么他们寺院的香火,或者酒楼的生意都会好很多。当然碰上像宋江那样在浔阳楼题反诗的,那估计就要倒大霉了。

元稹从杭州一路到长安,想必留下了不少诗,所以白居易才会寻觅他的诗文。

从表面上来看,白居易是因为和元稹交情深厚,所以想在路上寻求有关元稹的事物,但在这平直的文字之下,还有更加复杂却又不便抒发的感情。

元稹为官初期,刚正不阿,曾经担任监察御史,因为太过刚直,得罪了朝中权贵,从而被贬为士曹参军,公元815年,正是元稹被贬五年奉召回京。元稹回来的时候,心中是十分开心的,以为自己将会得到重用,一展宏图,他留下的这首诗,也能看出他的这种心情。

然而,三个月后,元稹又因为性格刚直,不被权贵所容,被贬到了更远的通州。所以第一句,看似是白居易怀念元稹回京的情景,但实际上是为好友再一次遭贬而哀叹。

第二句,则是感叹自己,与好友同样被贬值的命运,两人就像秋风中飘摇的落叶,身不由己,前途难卜。所以,白居易寻找元稹之诗,是想看到好友的文字,从而得到宽慰,更多的也是想从元稹的诗中,看他是否有消极颓废的情绪,这是他对好友的担心。

虽然此诗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字,但通过春雪秋风,人事来去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对比变化,来体现了宦海难以预料的升沉,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景物,又体现了不同的心情。

“春雪”、“归”等字表达了白居易对于好友归来的一种欣喜,但这种欣喜越明显,也反衬了元稹再遭贬谪时,白居易越加的悲痛。“秋风”、“去”,这又体现白居易被贬谪的悲凉,但同时在这份悲凉中,透露着一丝丝的释怀,至少,他与元稹同是天涯沦落人了。

所以前两句是乐中有哀,哀中有乐的。“每到”、“下马”,足见白居易对元稹的关怀,“寻”、“绕”、“觅”等字,更是形象生动描摹了,白居易寸寸搜寻元稹诗文的那种神态。

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似乎看到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在秋风中骑马赶路,但是每到一个驿站他都会下马,怀着期待急切的神情,搜寻着墙壁上的文字。看到那熟悉笔迹后,他便露出温暖会心的笑容,用手摩挲着那些文字,轻轻地诵读。

他想以这种方式去感受友人的心境,去分担友人的哀愁,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友情啊!

二人经过多次贬谪,白居易学会了明哲保身,最后悠哉的寿终正寝。而元稹在贬谪中,失去了之前的刚直,变得厚黑,一度官至宰相,但很快,他又被拉了宰相之位,再遭贬谪,直到孤苦老死,实在令人唏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