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阅读】上海虹口一楼一故事:内山书店旧址
来源: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
“那书店,坐1路电车可到。就是坐到终点靶子场下车,往回走,三四十步就到了。”
1934年11月30日,两个从北方来的年轻人紧紧捏着手里的信,在寒冷的上海街头走着,循着信上的指点,他们找到了位于施高塔路11号的内山书店。
推开店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几乎瞬间隔绝了店外的寒冷。在大多数店家不备有暖气的当时,这里竟然罕见地生着炭火。眼前是一排排的书架,几乎要碰到天花板,精致的日文图书摆放得满满当当。书架旁斜靠着一把木梯子,想来是为了方便顾客取到高处的书籍。
正当两人好奇又兴奋地四处打量的时候,从柜台里面的一间屋子里走出一名男子,黑色的长袍在他瘦削的身子上显得有些宽大。看到二人,他心下了然地问:
“您是刘先生?”
“是,是。”其中一个年轻人点头回答。
刘先生就是刘鸿霖,他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字是萧军,与他一同到店的人是萧红。而他们面前的男子,正是之前有过通信的鲁迅,这是两人第一次与鲁迅先生见面。
当时鲁迅已被国民政府当局通缉四年了,他的住址不便公开,信件一律由内山书店转交。书店老板内山完造是鲁迅的老朋友,他不仅负责鲁迅著作的代理发行,出售当局禁止出售的左翼进步书籍,还曾多次为鲁迅提供避难所,深得鲁迅信赖。内山书店位处租界,加上老板是日本人,国民党军警不敢随便进店抓人,因此鲁迅跟友人相见大多约在这里,甚至中共地下党和共青团组织也曾利用书店作为联络点。
那次冬日会面,萧军萧红讲述了东北沦陷后的生活,鲁迅也介绍了上海的斗争局势和左翼作家受到的迫害,三人由此结缘。让二萧颇为感动的是,在这之后,大前辈鲁迅带领他们进入了上海文坛,并提供了作品发表的渠道。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内山书店为文人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空间。“以书肆为津梁,期文化之交互”,内山书店不仅是鲁迅先生的会客厅,也是内山完造招待中日两国文化界人士的会客厅,更是架起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所在。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